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1張

前段時間,美國大廚安德魯·齊默恩登上了微博熱搜。全因他在一檔美食節目抱怨美式中餐像馬屎一樣難喫,簡直毀了美國人民的靈魂。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2張

喫瓜民眾要問了:美式中餐究竟有多難喫?

 

在美國街頭,你隨便抓一個當地華人來問,一聽到「美式中餐」這個詞,脾氣好的會停下來告訴你:美式中餐很難喫,除了油膩還很甜。脾氣不好的直接對你搖頭翻白眼——別誤會,不是對你白眼,是對美式中餐白眼。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3張

不僅是美國,在網上搜索世界各國人民對中餐的印象,會發現檢索出來最多的關鍵詞是:廉價、低級、不衛生、難喫。

 

這讓人十分好奇:作為文化名片的中餐,出國之後究竟都經歷了什麼?

 

 

      西 式 中 餐      

      根 本 不 是 中 餐      

當中餐從得天獨厚,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去到了地理環境、飲食習慣都完全不同的西方國度,就註定會經歷一場華麗麗的轉身。

 

但中餐沒料想到的是,自己竟活生生上演了一部中華料理的變形計。

 

身材走樣是中餐變形的第一步

每一道中國菜去到國外,核心的食材都免不了被換成當地的原材料進行二次創作。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4張

▲義大利版熱乾麵:芝士濃醬拌義大利麵條。

廣東的名片白切雞,到了土耳其就變成了高加索燜雞排香菜碎末配德式濃醬;武漢地道小喫熱乾麵,到了義大利就變成了芝士濃醬拌義大利麵條;作為家常菜的西紅柿炒雞蛋,到了法國則變成了法式酸甜西紅柿片配黃油雞蛋粒

 

味覺失調是中餐變形的第二步

俄羅斯人喝椰子雞湯,必須加酸奶油;英國人喫饃饃,要塗點黃油、抹點果醬;泰國人喫幹炒牛河,得擠點青檸汁、再加點泰式辣醬。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5張

▲俄羅斯人做菜,少不了酸奶油。

在美國,你喫到的美式中餐,味道主要靠甜醬。有華人對美式中餐作出了精闢的點評:不管是左宗棠雞、芝麻雞、四川水煮牛肉、湖南炒牛肉,全部都是用一樣的sauce。

 

改頭換面是中餐變形的第三步

在國外,最受歡迎的中華名小喫,大多是披著中餐外衣的西餐。

 

西班牙馬德里街頭一家以「肉夾饃」聞名的小喫店,把原小喫中的饃變成了半月形的軟麵包,而中間夾的靈魂角色——臘汁肉,則變成了離其十萬八千里遠的印度咖喱雞、炸豬排和西班牙炸魷魚。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6張

▲馬德里街頭熱賣的「肉夾饃」。

雖然美式中餐館在美國很流行,但是對於一些追求正宗中國菜的美國人,還有心心念念家鄉味道的華人來說,它們就是披著中餐的外衣,實則售賣American Style 中餐的「正宗美式餐廳」。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7張

▲謝耳朵最喜歡喫的就是American Style中餐。

而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美式中餐廳往往有三大特徵:

餐館的名字「很中國」

餐廳名裡麪包含熊貓、長城、龍、中國等讓人一看到就能馬上聯想到中國的元素。

店內裝修風格「很喜慶」

餐廳裏總是掛滿紅燈籠,一年四季都在營造一種過春節的感覺。

菜單「很有想像力

菜單裏有「簽語餅」,這種中華料理里根本不存在,純屬美國人創造的「中餐」。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8張

▲只有美國人才懂的「中餐」。

就像用中文的思維來學英語一樣——演變出一種只有中國人能理解的「中式英語」,用外國人思維做出來的中餐,最終只能成為世界各國料理的衍生品,而永遠不會變成地道的中餐。

 

      中 餐 想 做 最 真 實 的 自 己 ?      

      不 存 在 的      

 

中餐在國外想要保留住自己的純正血統,是很難的。

 

最初移民到海外的那一批華人,首選的謀生手段是:全家人一起開中餐館。一家人輪流給外國人做自己的拿手小菜:青椒肉絲、魚香茄子、麻婆豆腐、炒雜碎、揚州炒飯或者是雞蛋掛面。

 

店裡客人不多的時候,就認真掂量每一勺油鹽醬醋;店裡太忙人手不夠的時候,忘了放鹽,或者糖放多了也是常有的事。同一道菜,每一次嘗的味道是不一樣的,但是絕對能讓你喫出「家的味道」。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9張

▲"家的味道?不咋地」。

就是這麼些個「有著媽媽一樣的脾氣和味道」的家常菜,卻讓中餐在外國人心中,留下了不太好的第一印象:廉價、低級、水準不穩定。

 

而在這些中餐小作坊中,也不乏「科班出身」的掌勺人。他們懂得如何將名貴食材變成宴席上的珍品,在國外做出正宗的中國味。但這些「中華真味」往往隱藏在世界各國城市的旮旯位,來店裡光顧的常客也多是附近的華人,靠著華人之間的熟人網路,慢慢做出知名度。

可是,對於當地的外國人來說,這些中餐館是一個難以被發現和認知的存在。

而諷刺的是,真正把中餐做到家喻戶曉的是西式中餐連鎖店。被網友吐槽為「提供中式餐飲的美國大學食堂」——Panda Express,就是其中一個傑出代表。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10張Panda Express——提供中式餐飲的美國大學食堂。

沒辦法啊,他家的中餐量多又便宜,上菜速度還超級快。讓很多從未離開過自己家鄉的老美,能對遠在大洋彼岸的東方古國有個味蕾的初體驗——甜膩甜膩的還挺合口味。為了保持自家中餐在國際上的話語權,Panda Express 的老總還宣佈:打死也不進入中國市場。

 

 

      中 餐 出 國 的 正 確 打 開 方 式      

      因 地 制 宜      

 

在國外,想喫一口正宗的中國菜,就那麼難嗎?

 

沒錯。

 

老藝術家沒有亂說,這一判斷可是來自中國大名鼎鼎,喫貨界無人不知的陳曉卿總導演,原話如下:

 

「其實很多食物的製作本身沒有什麼祕密,選材、加工、烹飪都談不上復雜,但就是隻有在當地纔好喫。」

簡言之,正宗美食最講究「在地」,這是客觀規律。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11張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中餐離開了中國,就已經不正宗了。

 

而現實是,別說離開中國了,一道羊肉泡饃,食材、廚子、廚具還有烹飪手法都不變,僅僅是做菜的地點從西安去到了北京,西安人也會告訴你,味道變了,離開西安就不正宗了。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12張

喫貨最大的無奈:食物不正宗。

麥當勞和肯德基在中國那麼多年,早就弄懂這個道理,一點都不糾結自己是不是正宗的美國味道。

從最開始只賣漢堡炸雞,到最後連油條、粥甚至是飯菜都賣上了。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它們自己炸雞漢堡的銷量,還在中國開越來越多分店,人們對他的認識也不會從美式餐廳變成中餐廳。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13張 

在國內做成爆款的海底撈,去到美國,也一樣要入鄉隨俗。

 

在中國一桌一個大火鍋的慣例,到了美國的分店裡,則改成了適應西方分餐制的「小火鍋」——每人一個鍋分開涮肉,自己喫自己涮。雖然華人看到了可能會驚呼「這不是我要的海底撈」,但是美國人卻覺得「這樣纔是我想要的火鍋」。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14張

▲海底撈在美國的分店裡,桌子上都是每位一個小火鍋。

中西融合,是中餐環遊世界的打開方式。你想想,中餐到了國外,如果還是跟國內一模一樣,那可是違背美食在地性的客觀規律啊!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15張

在紐約開足12家分店的「西安名喫」,是一家在美國土生土長,同時將中國味道做到最足的中餐廳。

 

餐廳老闆是一對來自西安的父子。為了吸引時尚觸覺極其敏銳的紐約客,他們特意把店面裝修得十分新潮。同時還打造中央廚房,採取流水線標準化生產,讓一直強調品控的美國人十分滿意和放心。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16張

▲店裡的扯麵,讓美國網紅小馬哥喫到停不下來。

每天去店裡排隊的,除了有慕名而來尋覓家鄉味的華人,超過一半是老外。店裡的涼皮、扯麵還有酸湯水餃,完全按照西安的酸辣口味來,但老美一樣喫得歡。外國人喫不得辣?都是笑話!

全世界的喫貨都一樣,管你中餐美餐法式大餐,東西好喫就是盤中餐。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17張

今日作者

蟲蟲

編輯 | 張家明

排版 | 十萬伏特

封面圖 | 來源網路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18張

呵呵,國外中餐也好意思叫中餐? | 九行 公眾號 第19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