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加上「雙11」,展示中國的經濟動力。

578.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22億元)和2135億元人民幣,分別是進博會和天貓「雙11」公佈的交易數位。

在「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上,大螢幕顯示「雙11」全天成交額。(新華網圖片)

單單花了6小時29分鐘,天貓國際的總成交就超過去年「雙11」全天,多個跨境進口品牌實現銷售過億元,上百個國際品牌成交過千萬元。一些展品剛剛在進博會上成為「爆款」,轉眼就成為電商平臺上的「網紅」。

快遞公司工人分揀快件。(新華網圖片)

澳洲大藥房是今年「雙11」期間,在天貓國際平臺成交額率先破億元的商家之一。公司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詹惠惠說,在進博會上展示的15個品牌,天貓平臺上都有賣。「進博會讓參展商們打破時空距離,將引領更多的澳洲中小品牌進入中國。」

參觀者在進博會觀看機械人示範。(新華網圖片)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透露,計劃未來五年透過阿里巴巴的平臺,協助20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希望『雙11』能真正從中國走向世界,變成全球的『雙11』。」

阿里巴巴集團在進博會活動上,宣佈2000億美元進口計劃。(新華網圖片)

觀眾在進博會上觀看來自斯洛伐克的「會飛的汽車」。(新華網圖片)

「會飛」的汽車、青少年近視防控解決方案、嬰幼兒專用核磁共振儀……500多項新產品、新技術或服務在進博會上首發,超過40萬名境內外採購商大開眼界。「進博會是絕佳的觀察平臺、學習平臺、合作平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從世界一流企業身上,中國可以更好正視自己的差距,增強緊迫感,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新。」

伊朗參展商(左)介紹波斯地毯。(新華網圖片)

「把最高品質的品牌和產品、最顛覆的零售模式和最領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呈現給中國消費者。」歐萊雅中國首席執行官斯鉑涵說。許多跨國公司負責人都認為,隨着中國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費理念的改變,中國市場潛力愈來愈大。不少公司著手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打造符合本土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可見他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渴求。

德國機牀設備「金牛座」龍門銑在進博會上簽約成交。(新華網圖片)

進博會「噸位」最大的展品——德國機牀設備「金牛座」龍門銑,亦在博覽會找到中國「婆家」。中德企業負責人現場簽訂銷售合同,還簽署技術協議。「當今世界先進機牀的精度約為8微米,而這臺機牀精度可控制在4微米。」德方負責人說,中國企業採購如此高精度的機牀,說明中國製造業不斷邁向中高端。

「中國企業對高端設備、高新技術和先進解決方案的需求相當旺盛,這對正處於轉型升級的中國經濟而言是件好事。」張燕生說。

參觀者觀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飛機發動機模型。(新華網圖片)

首屆進博會的成功舉辦,使得「進博會效應」在上海、在中國落地生根。進博會代表的開放合作、創新發展,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持久動能。

展商向參觀者介紹日本海產。(新華網圖片)

「進博會是對外貿易、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的『三合一』平臺。」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鄒磊認為,進博會不單為外國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入中國搭建交易平臺,也是國內各地招商引資的服務平臺,還是中國企業以滿足本國市場需求為目標的對外投資促進平臺。

通過進博會的平臺,中外企業合作將更加緊密。通過進口博覽會這個開放創新「示範場」,促進全球經貿融通,中國將在開放中與世界各國共用發展「大蛋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