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品格》这一期,真的让我被气到了。

人气前24名才能参与甄别,进入到下一轮,这……到底算是什么设定?

关注到这个节目,其实就想看看选新演员的网综是个什么形式,本以为就是个噱头,并没有什么演技的体现,但看完之后发现,posebattle的设定其实比现在表演系的考核都更严格,所以觉得非常好。

但第五期,像是把之前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东西推翻,搞得更像是偶像选秀节目了。

说说我喜欢的几个选手因为这个赛制的遭遇吧:大考核第一的吴瑞淞掉入D班级,总考核第二的黄米依成为20多名……而上期PoseBattle大唐组的队长王珮寒,一声红衣庄严又高贵,眼神姿态哪儿哪儿都是戏。

和魏子翔搭档表演宦官奉命刺死贵妃这个小片段,几个动作就把信息传达到位了。

这么有实力的女演员,居然直接第一轮就被甄别了。。。

不是我自带滤镜,但是那几位因为加分跳出甄别区的业务能力真的没王珮寒小姐姐能打呀,我实名心疼!

这到底是选实力还是选人气?《演员的品格》这个节目,是不是忘记其实它是来选演员的了?

不过,这倒是带出了电影产业这几年的概况:决定主演番位和片酬的,是微博超话排名、转评赞数量、粉丝应援,而且《演员的品格》人气最高的几位,确实都有理由得到这么高的人气——但是,我不希望看到这个节目的赛制,遵循的是这个逻辑。

况且,现在的电影圈已经不是如此了。

曾经屡屡奏效的偶像电影如今已经开始渐渐走向衰落,流量明星们票房已经失利多次,也开始渐渐接不到电影资源了。

这里不举例了,说到哪位流量小生被电影圈「退货」,想必你心中一定有答案。

我不否认,人气是实力的一部分,就像很多老艺术家和实力电影演员,也一样有票房号召力,受到观众的喜爱——比如,陈道明、陈宝国主演的电视剧,你不想看吗?梁朝伟演的王家卫电影,文艺片受众难道不会买票支持?

但是最重要的,这些演员都是凭借人气获得的实力,而最简单的道理是:人气决不能凌驾于实力之上。

比如这一期的比如王佩寒走的时候说的话,让人特别惋惜和觉得不公平,尽管各种真真假假的真人秀这么多,还是打动到了我。

王珮寒的遗憾,其实是很多演艺圈新人演员的遗憾,没有舞台表现更多自己的演技和实力,目光和机会全都给流量让道。这档节目叫演员的品格,不就是为了规避和改善这类情况的情况发生吗?

之前节目的posebattle,算是如今国内演员选拔机制很好的创新,之所以这期这么让人惊讶,也是前几期的好口碑攒了下来。

第五期之所以引起这么多的不满,我觉得值得节目组深思。既然打著要重新重新定义新生态演员,要重塑演艺圈价值观,要讲究【演员的品格】,那为什么要让一个所谓的人气投票占了这么大比例,像王珮寒,玛尔法这样的潜力股难道不比从甄别区换上去的陈翔宇和袁百梓卉么?

节目前几期好不容易口碑开始回流,让人开始感知这节目的「用心良苦」。第一次甄别一出直接拉回原点,又变成流量的天下了,让粉丝心疼,产生危机然后疯狂投票救自己喜欢的人?我真心的希望,节目组不要为了噱头和流量,让自己失去了选拔好演员的初心,这样不值得。


关注我的同学可能看我经常自发安利《演员的品格》,但第五期的这个结果还是让我这个自来水坐不住了。

节目播出五期,模式已经完全清楚了。不得不说整个节目对于「表演」的态度算得上是硬核,训练环节声台行表一起上,考核环节不只是几位嘉宾评审一人一票,而是专业课老师也参与百分制的打分。

我看了每一期,可以认定这档节目是尊重表演的,当然也期望它能够不这么糊,给现在的影视界一个信号叫做「尊重表演是能成功的」。

第一期大考核Posebattle的质量其实也非常高,服化组的高标准大家都看得到,而整体表现形式也不只是穿上衣服走个秀,是实实在在地带角色,甚至是可以看作肢体短剧的演出,相当好看。

所以我看到最后出分环节,非常非常诧异。

首先,「加试」是个什么东西?我是看完第五期正片之后,在爱奇艺网页版的角落里找到了每个人的加试表演片段,大概是三分钟左右的单人小品。

其次,黄米依和李彦漫为什么加试分数为0?后来才明白,要在线投票前24名的人才能有这个分数,没到前24名的选手,不管什么表现,这个分数就是0。

最终我看了一下投票区的详细分数,终于理清楚了这个规则。

首先我们看一下总分最高的张舒沦。

不算加试是681分,以170的加试最高分直接排到第一。

看了眼他的加试表演,内容是无实物表演「冬泳」。一些诸如试探冷水外部动作做得还行,不懂表演的人看著觉得不错,但是寒冷时最重要的一点「肌肉紧张保持热量」他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不应该拿到这么高的分数。

但他确实算是一位有实力且我蛮喜欢的年轻演员,先就不聊他本人的话题。

另外看了几位最终的高分,苏泽林,曾淇,分数组成是这样的。

这是比较常态化的高分,看了一圈,苏泽林的697.5应该是不算加试成绩的全场第一。舞蹈演员出身的他在以形体为主要内容的第一阶段,得第一也是实至名归。

加试前的第二是谁呢?是黄米依的697.3。

由于少了这一百多分的加试分,直接掉到21名去了。

看完头部数据我们再看一下尾部数据,从被淘汰的选手来看。

夏紫薇是全场垫底,541.6

王佩寒是淘汰区第二,611。晋级的最后一名是614分。结合到她们组没有拿到posebattle的50分全组加分的事实,王佩寒的淘汰是让我非常遗憾的。

我们能从这些数据里看出什么呢?

第一,整一个阶段,凭借实力能拉开的分数,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距大约在150分左右。

第二,加试是一个非常拉档次的环节。最高的170分,拿到分数的最低是45分,平均在100左右,当然还有百分之六十的0分选手。

这个赛制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极端结论:排名末尾的选手,凭借加试一档的分数,就可以超越因为投票数量不够,加试分为0的优秀选手。

你觉得太极端了对吧?其实有例子的。

按照查杰的分数,本来是应该在甄别区站一下再被捞上去的,节目组连这个环节都省了,直接送进B班。

讲道理,原本认为节目是100%尊重表演的我,看到这里真是心寒了一下。

别说我针对查杰,我真挺喜欢这个男孩子的性格,但就业务上来说,他就是不行。

捋到这里,我总算是明白为什么第五期的结果如此让人忿忿不平了。

在第一期节目里,所有人也是按照赛前的人气排名分了座次。不过高排名选手的唯一优势是选择剧本的权力更大,这不过是在「机会」上的不平等,某种程度上也确实符合演员这行的生态规律。

在这样的赛制下,开播人气排最后一名的姜卓君还是能用自己的实力越爬越高被人认可,这是所有观众都乐于见到的。

而在第五期节目里,「人气」直接造成了结果的不平等。「数据高」的选手直接战胜了「能力强」的选手,这很难不让观众想起影视行业被流量时代占据的恐怖,自然心生反感。

「人气」一定是衡量一位演员的标准之一,然而它在目前的赛制里,权重还是过高了。如果节目最终的价值导向还是向流量低头,我们不如直接转台去隔壁的偶像节目就好。

对我来说,任何一档重视「表演」的节目,我都会全力支持。《演员的品格》几期下来给我留下的好印象不亚于《我就是演员》,发现宝藏男孩女孩的快乐甚至是后者都无法比拟的。黄米依、丁禹兮、张舒沦、李彦漫、杨雨潼、苏泽林、张开泰、姜卓君,加油出道鸭!

节目我还会继续支持,只是希望节目组能够再认真思考一下「人气」在整个评选过程中的权重并做出调整,不要我们这些真心热爱表演的观众,伤了心。


《演员的品格》这一期迎来「演员的眼泪」专场,被甄别的和留下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哭成一团,画面一度变成戳心表情包现场。

哭完之后,有粉丝表示不解:为什么比演技的时候,又掺和上人气呢?

舒心酱觉得,之所以对「演技」和「人气」两个概念如此敏感,是因为在贵圈长期「流量乱象」背景下,滋生出了关于「人气」和「实力」过度对立、过度切割的误解。事实上「人气」和「演技」应当是高度重叠的理想状态。

换句话说,节目里「人气」很大程度上由实力决定,所以没啥毛病。

来,我们从头说起。

人气与演技的高度重叠:被「妖魔化」的人气

人气和演技并不是两个可以切割清楚的概念。我们习惯了把「流量」和「实力」切割成两个部分,大家应该都没少见这种痛心疾首的控诉帖:空有一身演技的老戏骨们为流量作配角,在豆瓣3分4分的片里艰难地独善其身。长此以往,「人气」虽然依旧被商业追捧,但又隐隐有几分被「妖魔化」

仔细一看,卸掉标题党,再换个平实的语境,「人气」和「演技」哪有这么极端对立?

部分爱豆演戏不好,错在「乱入打开方式」不对,人家在演唱会上蹦跶挺有实力的,一棍子打死「高人气等于没实力」未免偏颇。

山争哥哥凭借药神一夜喜提流量,走上叔圈花路,人气来源于演技。

在《演员的品格》里同样也情况如此,人气并不能绝对等同于演技,但人气和演技也绝不是对立的「有你没我」的两个不同品种。

节目里人气值来源的途径通常有三条,第一条是出厂设置:来之前出演过热门剧,自带粉丝;第二条是人设表现,呆萌、黑洞、黑红等人设天然吸粉;第三条则是演技实力。

而在这三条当中,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是演技实力,越从长期看效果就越明显。

第一条「自带粉丝」,比如查杰,比如演过《镇魂》的董钒,《原生之罪》的姜嫄,新版《笑傲江湖》里的丁禹兮;有比较高的起点自然是一件占优势的事情,但你很快可以发现,优势只是一时屏障,今后所有走势都依赖于演员表现。

第二条「圈粉人设」,类似于我们常说的「观众缘是门玄学」;目前节目里的小可爱们似乎都不太有意识「立人设」,只是有一些可可爱爱的特性,被节目组抓了出来高光表现

「有槽点」或「有看点」任何时候都是加分因素,但这只是「依附」的附加分,一切的根源依旧是表演本身。

?

仔细看一看不同小可爱对于同一题目的表演,会发现剪辑播放出的演技优秀高光时刻,远比「车祸现场」要多。

现阶段排名很靠前的张舒沦,在第一场《前任3》桥段中就表现出色。

「人气高」并不等于「演技不好」。

赛制的双重均衡性

最新一集的赛制中,守护值高的前24位,可以解锁评分。

这个赛制设置了两层:第一层是一个「是否型」的标准,24名之后的小哥哥小姐姐不能解锁评分;

第二层则是各路专业老师们评判出的加持分数,这是一个数值型的标准

对第二层的「数值型标准」,显然没有异议,这是从专业角度对专业演技的考核;

而为什么对于「是否型」标准的人气衡量,会有疑问呢?

因为有人误会,误会「赛制考虑人气」就偏离了「注重演技」的本心。

实际上并没有,节目过程里选手们的人气的根源,都是对演技的磨砺。

(这位马睿涵同学就是在入戏「中毒」之后,热度大涨的)

如同上面我们分析过的,「人气」是一个以演技为基石、为核心,但又不限于演技的综合衍生体,在这几年的「鲜肉/戏骨」两级对立中,被混淆概念、被妖魔化。

「唱跳爱豆因为高人气,占据影视资源」的情况其实完全不适用《演员的品格》这档综艺,但部分网友评论仍沿用「人气/演技」的二元对立模式,未免容易滋生误会。

节目里王珮寒被甄别,当然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但不能简单和「不公平」划等号。

吴瑞淞和黄米依两位的成绩「后置」,就是「人气」中不等于「演技」的那个部分在发力,有观众缘、有辨识度、有记忆点和人气,有时候无关演技、但也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表演是一项「依赖度」很高的事业:依赖剧本、依赖对手戏演员、依赖所有合作伙伴

是否遇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适合自己的对手,这些因素都带有偶然性,人生原本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金字塔尖的顶级演员也无法例外。

节目里很多小哥哥小姐姐的表现,最后呈现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和谁同台、取决于对方是否擅长编排创意。

每个人都希望遇到「神队友」,但节目组显然无法给每个人都配备「第一名」喂戏;更何况,「强」未必就意味著「合适」,对每个人来说答案都是相对的。

(看,这两个黑洞就曾经负负得正)

然而将短期的「偶然」拉成长线来看,又呈现出确定性的态势:努力的人才比较容易幸运。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人气和实力未必完全严格成正比,但一定不会成绝对反比。割裂地看「人气」和「演技」,对于行业的良性业态发展来说,未必不是评价失当。

恐怕没有任何一档综艺的竞技中,能做到「实力」完全一比一等同于「人气」,但《演员的品格》中「演技」和「人气」的高度趋同,无疑是一个好的趋势。

结语:残酷本质与温柔愿景

《演员的品格》不少环节的设定,都映射了「贵圈残酷生存现状」,但节目的愿景又是很温情、很积极的。

类比「残酷现状」,比如挑选衣服、挑选组别,都按照排名来,这暗合了知名演员比较有选择空间的实际情况,很有几丝残酷意味。

但《演员的品格》核心要义并不在此,从舞台表演到芭蕾舞考核,再到PoseBattle这种新形式,换「玩法」的价值不仅是考虑观众的新鲜感,也是在考虑对新人演员们更全面、更多方位的考察与培养;学习的价值大过竞争,培养的价值大过甄别,温柔的愿景远胜残酷。


赛制坑了多少好演员?暴躁网友直接把这节目骂上了热搜

演技在线却不敌超高人气?她的这几句话道出演艺圈潜规则

演品播到第五期了,我到现在才明白这节目的赛制!不得不说一句真是垃圾诶!一些演技在线的实力选手却不敌弱鸡人气王?这醉人的骚操作,我实在忍不住这颗吐槽的心了!

这节目是飘了吗?仗著自己有一群宝藏新人们就以为没人辱骂了吗...看看暴躁网友们在线公开辱骂辣鸡赛制,活生生把节目骂上了热搜…《演员的品格》石锤的火呀!就问导演你怕不怕!

除了这些分数之外还有加上网路票选的分数,换句话说网路票选就是看你人气高不高了!这是为那些人气高的选手专门制定的赛制吧,嗯?导演你说你收了经纪公司什么好处...这除了拼人气,还得拼公司拼背景,这是选啥演员,小编看这是打著幌子选关系户吧!

小编在这里实力心疼哪些业务能力强,但是人气低又不是关系户的选手了!看看神仙姐姐夏紫薇,她在posebattle中的成绩非常可观,而且你瞅瞅这颜值也不低诶。(为什么现在才get到她,好气!)

而且夏紫薇自己也坦言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所以她就要花比其他选手更多的时间去学。小编认为没有谁天生就会演戏的,不过是愿不愿努力罢了…这样的女孩谁看了不说一句,好可惜呀!

但是就是因为人气不高而被甄别了,而你看看之前人气王查杰,形体黑洞就不说了,演技还尬的要死,连何老师都说「失望」的人,emm,妥妥的就留下来了。这要是说没有点关系可能他本人都不信吧?小编枯萎了,这抗打的业务能力难道不比人气重要的多吗?这看流量的时代哟...

还有另外一个选手王珮寒,谁看了都要说一句好可惜啊!小编看了这么多期,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经常帮助其他选手,责任心很强!Posebattle的时候作为队长的她因为自己的队伍没有拿到奖励分而非常的自责。wuli贵妃娘娘不哭~

这posebattle的扮相也是超级美了,就是贵妃本妃!这样的专业能力竟然就这样告别了舞台,小编再次枯萎...

但是最后还是站上了甄别区,替换原本在甄别区的袁百梓卉。等下,小编记得这袁百梓卉是周冬雨的同学吧?这难道是靠著这层关系才妥妥的上位了?

整体来说这个垃圾赛制就是个神坑,烦请制定赛制的人出来挨打!你的良心不会痛么!就是在针对有业务能力但人气低迷的选手吧?王珮寒临走也说过:「我很遗憾,我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但我只能停留在这个第一步了」,听到这眼泪都要出来了,这就是演艺圈现状啊~

《演员的品格》选的是演员又不是爱豆,人气基础固然重要,但是业务能力难道不应该是真正的核心吗?!冲著这个赛制,如果各位铁子还想看到自己心仪的选手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光彩,就动动小手投上一票吧!


我的结论:没毛病,这个赛制只有两个人能力一般因为人气躺赢--在59人的群体里,占比不到百分之四,可接受。而同时,并没有造成超级优秀人才的流失。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一脸懵逼。可我看了所有的分数后发现,没毛病。所以希望各位看完我的答案再友好交流。

先和大家讲讲这个赛制

有点像考试,分三场,小考+大考+加试

三堂考试的分数都来自专业的打分老师。---【也就是说,这个分最终是专业老师打的。】

而三堂考试的分值分别是:

小考满分300:最高曹雪290,最低夏紫薇189(简直吊打,差了一门课啊)

大考满分不确定应该400左右?:最高吴瑞松382,最低陈伽文334(这个差距就小很多了)

大考还有个环节是pk赢了的组,每个组员加50,pk的现场观众是有挑选的,相对还是很公平的。(说起来就很想哭我本来是想报名这场的观众的,结果看说要录差不多十个小时,放弃了……)

加试的话,是每个人都有加试成绩的,但是,只有24人的分数是计算的,这24人就是投票制度产生---所以:不是你投票排行高就确定你加多少分,而是你排行高就有加试分---分是专业老师打的--你演技越好加试分越高越容易逆转。如果没记错,最高的分数在张舒沦170分,最低的分数是陈翔宇95分

因此这是一场满分900分的考试,最后200分是加试。按照加试不公平的逻辑,你只要前两场比陈翔宇多95分,即使你没有加试成绩,你也不会被淘汰!

最极端的情况是,所有加试分都给了末位选手,淘汰掉了排名前列的选手。幸运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

那么我们前后对照,谁因为这个加试分影响了排名?

非加试成绩如下:

获得加试的如下:

张舒伦;曾琪;曹雪;姜一朵;张开泰;苏泽林;陈泽轩;李泽惠;吴静怡;彭琦;何德瑞;陈怡馨崔雅莉王玥婷,查杰;陈翔宇袁百梓惠;姜卓君,姜源,杨雨潼,丁禹兮,罗予彤,董钒,任运杰。———标黑四位是因为有加试才留下的。而这四位,崔雅莉镜头最多,从井柏然开始叫错她名字开始给镜头,到薛珍珠的模仿,再到posebattle里的毛阿敏老师造型,如果真的有出道剧本,那应该是这位小姐姐抽到啦~袁百梓惠周冬雨同学,陈翔宇那就真的是偶像挂了,另外一个妹子我没印象了。而陈袁两位水平的确一般--排名靠后以及加试分未过百。这俩是这个人气决定加试的最佳受益者。

他们影响了谁?

最惨—黄米依:原本排名第二,因为没有加试成绩滑到了21…但是,小姐姐,你最刚开始是人气王…从人气第一名到人气前24都没有…想了解下发生了什么?(我自我检讨我小肚鸡肠我卑劣,但我还是想说,你真的…在第一轮没有刷人气值嚒?)

因为怀疑她的人气票数前后差异巨大,虽然她排名变动,但我不是很心疼她,我个人比较反感率先破坏规则的人,21名,未被淘汰,希望小姐姐后面加油,演技还是不错的~

被淘汰:

对,最要哭的不是其他答案里的王佩寒,而是龚芳妮…她之前排名40,高于王同学。

这里,没有一个人是实力特别出众被淘汰的,没有!

所以麻烦不要带节奏说因为人气投票把有实力的选手淘汰了!!!有实力是你们脑补的!!!一个59个人的班级,排名40不算有实力!而40这个排名是权威老师给的,不是投票投出来的!!!

如果你一定要说那个谁更差竟然留下来了!那抱歉,人家的人气就是给他补短板的,谁让你没有呢?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有人文化课一般走体艺生的路子进了大学,一帮考三本的跳出来说这个不公平,那大家会如何评价呢?

回到赛制评价本身,这个赛制真的只保送了了两个水平一般的人陈翔宇和袁百梓惠!而同时,并没有造成超级优秀人才的流失。

更重要的是,这个赛制只是第一阶段的。后面的几次考试来看又会清零!也就是说,你这次留下来不代表你后面留下来,最终这个节目只会有八个人有机会。因次,评价这个赛制是否合理,不是看它淘汰了谁,而是最后留下来的那八位是否是真正有实力的演员---目前来看希望很大,希望节目组不要打脸。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