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在與崛起於北方的蒙元聯手滅掉金國後,南宋便面對著一個遠比金國更可怕的敵手。兩國之戰的徵戰延續了四十多年,直到南宋被蒙元所滅才告一段落。

1276年,也就是宋恭宗德佑二年,二月初四,蒙元軍隊攻克南宋行在臨安,即杭州,年僅五歲的小皇帝恭宗在謝太后的主持下,向蒙元投降。

但是,此時的南宋雖然皇帝投降,卻仍擁有包括福建、兩廣和江西部分地區在內的南方領土;更重要的是,在文天祥、陸秀夫和張世傑等人的努力下,又先後冊立了兩個小皇帝,繼續南宋的統治。

第一個被立的是端宗,他即位於福州,改元景炎。但是,小朝廷內鬥不斷,面對強大的敵人,除了逃來逃去,幾乎沒有其他路子。景炎元年年底,蒙軍進逼福州,端宗在陳宜中和張世傑等人的護送下,乘船南逃。從那以後,小朝廷幾乎都是浮舟海上。

三年後,只有十一歲的端宗不堪南方的暑熱及動蕩不安的跋涉,病死於廣東。陸秀夫立趙昺為帝,改元祥興,並逃至今天的廣東新會至南海一帶。隨著蒙元逼近,再遷崖山,以舟為城,連營於海上。

崖山海戰,是南宋與蒙元之間的最後一戰,十萬南宋軍民戰死或淹死,絕望的陸秀夫背負小皇帝跳海自盡,同時自盡的還有數以百計的宋朝宗室。

至此,南宋算是徹底滅亡,這一年,是為1279年。


南宋經歷了三次亡國,出現了三位末代皇帝,史稱「宋末三帝」。因為宋朝對於元朝的異族侵略,反抗十分頑強,既便皇帝投降,大臣們也堅決不降,另立新君,直到最後陸秀夫懷抱著最後一位小皇帝宋末帝趙昺縱身一躍跳入大海,十萬宋朝軍民跳海殉葬,宋朝也算停止了抵抗,南宋至此宣佈滅亡。所以宋朝的滅亡,從這一個時間算起。

宋末三帝第一帝,是宋恭宗趙顯,他繼位時才四歲,因此由謝太后垂簾聽政,奸臣賈似道主政。這樣的朝政班子怎麼打得過如狼似虎的元朝大軍,謝太后和宋恭帝雖然最後殺死了賈似道,但也沒有帶來朝政清明,也沒有良相良將輔政,只好選擇了屈辱的投降,無力迴天。宋恭帝當了將近兩年的皇帝,五歲的他被謝太后抱著投降,被元朝廷封為瀛國公。是為南宋的第一次亡國。趙顯的結局還算不錯,他到西藏出家當了和尚,五十三歲纔去世。

宋末三帝第二帝,是趙顯的哥哥趙罡。宋恭宗趙顯與謝太后被俘投降後,忠臣文天祥、陸秀夫擁立趙顯的哥哥趙罡為帝,是為宋端宗,組成了新的領導班子:趙昺為衛王,張世傑為樞密副使,文天祥為右丞相兼知樞密院事,陸秀夫為簽書樞密院事。但宋端宗8歲登極,10歲就病死了。是為南宋的第二次亡國。

宋末三帝最後一帝,便是宋末帝趙昺。1279年3月19日,南宋朝與蒙元在崖山展開決戰,結果宋軍慘敗,陸秀夫抱著趙昺跳海而死。十萬宋朝軍民跳海殉國。

春秋史社,專註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這個問題值得思考,首先南宋的徹底滅亡應該以崖山海戰為結束,並不是首都被攻陷就代表他完蛋了。南宋末年,陸秀夫,張世傑等著名宰相依然團結在小皇帝周圍堅持抗元大業,從崖山海戰十萬軍民投水相從可以看出,民心未死,朝廷未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