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餐厅最重要的是食物

  那“七喜厨房”绝不会让人失望

  因为就连简简单单一道咖喱

  这里也能做出许多花样

  马约兰香草白咖喱鸡

  配合三种西式香草

  甜美香气与浓厚奶香白酱搭配

  是小朋友们的最爱

  果亚酸辣猪肉咖喱

  宛如印度版的红酒炖猪肉

  不爱吃辣的人都爱不释手

  炸芋头香菇绿咖喱

  专为素食者开发的咖喱

  温柔的椰奶香超乎你想象

  最令人惊讶的是

  这些看似高级的料理

  竟然都是用剩菜做的!

  这位化腐朽为神奇的“神人”

  不是什么高级餐厅的大厨

  她叫杨七喜

  2年前,她开设了

  台湾第一家剩食餐厅“七喜厨房”

  这里不仅拯救了剩余食材

  也温暖了那些孤独的心灵

  “蔬果和人类一样

  没有所谓的剩余

  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01

  一家开在社区里的剩食食堂

  每晚6点半,台中市华美街

  一家小店门口都挤满了人

  学生、老人、上班族...

  他们聚在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

  领取每天仅15个的“爱的号码牌”

  从2016年开业至今

  “七喜厨房”依靠邻里间的口耳相传

  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餐厅”

  许多当地媒体都争相前来报道

  大家看中的不仅是精致的“剩食”

  还有小食堂温暖的气氛

  老板杨七喜总是跟客人们坐在一起

  聊聊家常、谈谈人生

  明明是陌生人,却有家的感觉

  每到了结账的时刻

  却是客人们最纠结的时候

  因为这一餐饭值多少钱

  是由客人自己决定的

  给多给少老板从不介意

  重要的是大家聚在一起

  感受到了食物带来的快乐和温暖

  “开一间剩食餐厅不难吧

  不就是去要菜而已吗?”

  最初怀着这样的想法

  杨七喜开始每天下午2点

  都骑着摩托车前往附近的菜场

  拯救那些被淘汰掉的食材

  “这件事的困难是什么?

  其实就是拉不下脸而已”

  七喜笑称自己“脸皮跟大象一样厚“

  不停地跟摊主们讲述自己的剩食理念

  很快她的厨房就有了固定“供货商”

  杨七喜与菜场老板林阿姨

  其实,所谓“剩食”

  并非别人吃剩下的食物

  而是由于外观等客观因素

  没有被消费者选中的食材

  只要烹饪得当

  同样可以做出美味的料理

  但大家花钱

  总想买到最“漂亮”的东西

  每天都有大约3成食材

  因为没人买被丢弃

  有人算过

  台湾每年丢弃浪费的食物

  相当于1万3千座101大厦!

  这样巨大的浪费

  如果不做出些行动来弥补

  就真的太遗憾了

  杨七喜愿意做这样一个“中间人”

  多番交涉之后

  她与许多菜场摊主都建立了联系

  大家每天都准备好食材

  等着她固定时间来“取菜”

  有人甚至把尚好的食材都送给她

  “菜市场的人情味

  让我们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感动”

  到后来,因为摊主们都太过热情

  收集来的食材“七喜厨房”都用不完

  杨七喜便摆出免费自取摊位

  在网络上发公告通知大家来“拿菜”

  可乐坏了附近的大妈们

  “剩食”的理念也随着大家的参与

  逐渐进入千家万户

  大家纷纷希望能多开几家剩食餐厅

  满足各个社区的需求

  有了足够的食材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烹饪

  这可绞尽了杨七喜的脑汁

  因为每天拿到的食材都不同

  必须要根据情况想合适的菜单

  还好她不是一个人

  “七喜厨房”出名后

  不少人都收到感召前来当义工

  帮七喜整理、筛选拿到的食材

  一起想菜单、做菜

  “让大家吃得开心,把饭吃完”

  是每天的小目标

  如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那一群人的力量就是无限的

  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

  小食堂办得风风火火

  成为了社区的一道风景线

  这里提供的绝不止是一餐饭

  还有对孤独心灵的慰藉

  和杜绝浪费的环保理念

  02

  一个不赚钱却开心活着的“憨人”

  “七喜厨房”背后的“神秘”老板杨七喜

  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慈善家

  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善良人

  她曾经7年时间换了20份工作

  见多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和底层人的生活艰辛

  26岁那年

  一场大病更是剥夺她的所有

  一度只能依靠救济金过活

  这样的经历却让她开始思考

  “为什么世界的动向

  总是由这前面的1%的人决定的呢?”

  改变与行动就在这一念之间

  病愈之后,她勤练印度舞

  强身健体之余还爱上了印度咖喱

  做起了咖喱外卖的生意

  可是咖喱每次一煮就是一大锅

  卖不完的只好倒掉

  七喜觉得太浪费了!

  于是她在Facebook上发公告

  每天免费供应卖不完的咖喱

  谁知许多人误以为

  七喜做的是剩食餐厅

  并在社交网络上转发推广

  因为这样一个美丽的误会

  “七喜厨房”开始起航了

  从一个人到菜场游说

  到现在一整个义工团队

  一路走来

  杨七喜受到许多人的帮助

  有自发为她“打广告”的客人

  有菜场老板、超市为她提供食材

  还有一些无名的好心人

  默默将家里剩余的蔬菜

  送到“七喜厨房”门口

  爱,就是这样传递的

  杨七喜的“野心”

  还不止于一个剩食食堂

  在“七喜厨房”一周年时

  她又开设了

  台湾第一家全天候剩食餐厅

  这次

  她不再只“为甘苦人而煮”

  而是希望将剩食概念推向大众

  剩食也可以是盛食!

  这家全新的“七喜厨房”

  可容纳70人同时用餐

  客人可以选择花钱享用精美餐点

  也可以按“老规矩”来一份剩食佳肴

  餐厅还为一些弱势群体

  如遭遇家暴的妇女、精神病患、

  贫困街坊等等提供工作机会

  教他们制作料理包赚取生活费

  很多人见杨七喜开了两家餐厅

  以为她至少衣食无忧了

  其实并非如此

  餐厅收入只能够勉强持平

  加上房租、水电气费等等

  七喜早已负债百万

  有人甚至当面就问她:

  “你怎么这么傻

  为什么要做这种事?”

  她也很直接地回答

  “因为我开心啊”

  赚钱本就不是人生第一要务

  做一个开心的“憨人”也不错啊

  七喜的健康状况其实也不乐观

  去年4月,她被查出癌症

  却没有因此停下脚步

  只是在出门拿菜的时候感叹一句:

  “以前我可以拿更多”

  因为患病的关系

  七喜不得不剪掉一头秀发

  但她坚毅的面孔并没有改变

  她想用行动告诉所有人

  “做这件事其实很容易

  如果连我都可以

  那么你为什么不行?”

  七喜还总是说

  “七喜厨房本来就是

  因剩食问题而存在的餐厅

  如果有一天能达到零剩食

  七喜厨房存在的理由就会消失”

  也许到了那一天

  她才能真正放下心来

  好好休息、养病吧

  除了剩食,七喜还在尝试做

  其他一些公益环保项目

  如免费市集、旧衣交换、塑料回收

  每周“七喜厨房”的脸书都特别热闹

  大家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通过参与其中一个活动

  渐渐了解到其他的公益环保理念

  产生自己是否也可以多做一些事的想法

  七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018年8月,原“七喜厨房”华美店

  分家出去运营成非盈利组织

  而七喜厨房搬到中区

  进化成“明日餐桌”

  一家能为地球做更多事情的餐厅

  公益本就是为“明日”而存在的

  杜绝浪费、减少污染、关爱弱势群体

  都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明天

  七喜将这一系列的环保共享生活聚落命名为“明日生活聚落”

  七喜希望

  借由贩售优质餐点的金额

  推动更全面性的环保生活

  也在都市中建构一个

  人与万物一同重生的系统

  让资源不浪费的同时

  也能让有需求的人好好生活

  “让生活的每一个选择

  都是对明日的投票”

  03

  那些为爱而吃“剩菜”的故事

  杨七喜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她所推崇的剩食理念

  也因此为人所知

  其实,在全球范围内

  食物浪费都是个大问题

  2013年

  根据联合国农粮组织的统计

  全球每年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

  浪费粮食多达13亿吨

  接近粮食总产量的1/3

  足以养活20亿人

  而在地球上的某些角落里

  还有大约8亿人在挨饿

  有人可能会说

  那些挨饿的人大多集中在

  非洲等贫困国家和地区

  我们身边已经没有饥饿问题了

  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香港繁华吧?

  但其实700万人口里

  贫困人口就超过了120万!

  平均每6个香港人

  就有1人活在贫困线下

  而每3个老人中

  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足

  有人采访过一位80岁的赵婆婆

  每天6点就会上街捡纸皮卖

  一捡就是14个小时

  饿了就吃别人扔在垃圾桶里的面包

  把发霉的部分挖掉

  一个人躲在小巷子里偷偷吃

  即使这样

  静脉曲张严重到睡觉都会哭醒的她

  仍然不敢去医院看病

  不仅仅因为没钱看医生

  而是不捡纸皮的话

  下一餐吃什么?

  而在纸醉金迷的香港另一端

  食物浪费问题却极其严重

  每天被扔到堆填区的食物就多达3600吨

  大概有128辆巴士那么重

  其中三分之一来自饮食界

  常有酒店举办一个晚宴

  邀请100个人,可能来的只有30人

  主办方付钱,酒店方就得全部煮出来

  最后剩下来的就全部倒掉

  社会阶层差距就是如此荒谬

  幸好,还有许多像杨七喜一样的人

  在为改变这个世界而努力

  香港就有一个名为“惜食堂”的剩食食堂

  坐落在最贫困的深水埗

  用“剩饭剩菜”和临近保鲜期的食物

  为三餐无以为继的老人们做饭

  这样一个非盈利机构

  不仅正常运作了8年

  还引来很多香港明星为其打Call

  其中包括张学友、张智霖、谢霆锋等大咖

  张学友

  张智霖

  香港首富李嘉诚还亲自前往

  跟老人们一起吃了顿便饭

  走时轻飘飘地付了1000万“餐费”

  真正的首富风采啊

  除了香港,世界各地

  也都有许多知名的剩食餐厅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

  一家名为Instock的餐厅

  不仅将剩食做成了高级西餐

  还被ELLE杂志评选为“全球十佳餐厅”

  在澳洲,一家名为

  Lentil as Anything的剩食餐厅

  已经经营了18年,开了4家分店

  他们提出的理念

  “凭感觉付费”(Pay As You Feel)

  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剩食,不仅是对食物浪费的应对

  也是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尊重

  他们也许正处于人生的艰难时期

  又或许刚刚失去了所有

  唯有吃得饱,吃得有尊严

  才有勇气重新起航

  迎来人生的新篇章

  - End -

  /如果你对以下内容感兴趣,欢迎关注万科基金会,我们期待与你分享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