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賣掉一批書,這次嘗試了多個平台,多抓魚,閑魚,轉轉。京東並未開啟圖書回收,所以無法嘗試。

體驗最好的依然是多抓魚,轉轉次之,閑魚是最差的。

多抓魚回收的單價相對高,其他家基本是固定費率一折左右回收。我更傾向於賣給多抓魚,剩下的書再嘗試賣給閑魚和轉轉。

這個過程發現,多抓魚不收書所體現的品味確實比其他家更好。

轉轉中規中矩,類似多抓魚早起的回收體驗,順豐上門收件,其中有三分一的書沒有通過審核,我付了郵費讓它寄回來,審核成功的錢當天到賬。

閑魚的二手書買賣服務商是回收寶,從下單到收款的過程充滿了曲折,體驗極度糟糕。基本上都是我不斷主動打電話推動他們客服去安排物流,確認書的品質以及付款,期間App上顯示交易關閉讓我一頭霧水。我是不會再用這家賣二手書的。

在5個月前我曾經寫過多抓魚這家公司,當時認為它會發展得比較順利,現在看來,它發展得比想像中好很多。我認為它能夠在未來5年內成為獨角獸。

錯誤的定位

很多人看來,二手書買賣似乎很簡單,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中間賺取差價。

這種印象來自於傳統二手書店的做法,並非適應這個時代的模式。

傳統二手書店最大的弊端在於不知道回收到的書在市場上的價值,也就是說無法知道讀者的需求,所以無法準確定價。你會發現他們收書的方式往往是一刀切的論斤稱方式回收二手書,這種做法等同於把書變回了紙,加上一點點溢價。可惜書不是廢紙,它的價值遠超於油墨加紙張的價值。

二手書店們必須承受庫存以及錯誤定價的風險,這是二手書店一直難以把規模做大的原因。

多年難以跨越的鴻溝

喜歡讀書的同學應該比較清楚,好書值得一讀再讀,但買書的時讀者顯得很可憐,他們能夠接觸到的是永遠只有封面,作者,出版社,價格。他們在用僅有的一些信息,來對抗書封面背後的不確定性。

真正的好書與讀者之間隔著鴻溝。

面對這種情況,讀者有幾種方法來獲取。

1.靠專業大牛推薦這種方式原本是一種非常靠譜的方式,目前為止也是很多人獲取書單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的人物一般都踩過很多坑,推薦的書並不會太差。

不過,隨著廣告推廣到出版業,很多大咖寫推薦序都降低了底線。畢竟推薦一本爛書也不會有人怎麼說,書這種東西每個人口味不盡相同,你慢慢會發現有些書寫得最好的部分就是推薦序。

2.靠朋友推薦

你得有靠譜的朋友,才會得到靠譜的推薦。相信大多數人的朋友圈還是遵從二八定律,只有少數的朋友在某個領域特別靠譜,他們的推薦往往無法覆蓋讀者五花八門的需求。

3.靠陌生人推薦

自從互聯網興起以來,陌生人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類似豆瓣這樣的網站可謂偉大的創造,它成功把書影音這些難以量化的東西,靠簡單的評分系統而獲得量化。

前段時間看過貓助在一席的演講,儘管她在市場調研時一筆帶過,但其實可以看出她對用戶所面臨的問題有深刻的理解。

用心是護城河

我一直認為,用心是做好產品的前提,用心也是區分有情世界與機械世界的方式。相比起其他競爭對手,多抓魚給人的感覺是,它有時比你更懂什麼是好書,比你更懂你。而其他競爭對手,就是在冷冰冰地賣貨,並不管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值得再讀的書才值得流通。

你若很興奮買回來一本新書,看完覺得內容水貨太多,你便不會再想看,也不會推薦朋友們看,這本書的命運往往是在角落吸塵以及賣給二手書店。所以整個市場就類似一個金字塔,好的書值得一看再看,但很少;大部分的書由於內容,信息過時等因素,往往會在第一次購買的主人手上慢慢停止流通。

沒有對場景的理解,貿然進入一個市場猶如裸奔。

營收公式

總結一下多抓魚的營收公式:

收入=流轉頻次x差價差價=售價-回收價

基於這個收入公式,流轉頻次和差價越大越好。

其中,流轉頻次是關鍵部分,當一個讀者需要買二手書的時候,更低的價格是一個需求,但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值得再讀。差價由市場決定,而且有天花板,差價太過分用戶也能感受出來。

所以在多抓魚上買賣的書,越多值得再讀的書就越好。

多抓魚的做法是:

1.背靠豆瓣評分

這個對大部分讀者有效,越高分可能越值得讀。但門檻不高,別人一樣可以做。

2.在收書的時候清楚什麼書不收

破損不收,缺頁不收這些標準競爭對手容易學,但是一本書是否值得再讀,再賣出是需要沉澱和對用戶有理解的。現在多抓魚是人工規則加機器演算法做的,我認為這是核心競爭力。

3.翻新,消毒,包裝

有人會覺得(暗指投資人)這部分感覺很low很dirty,但往往dirty job沒人做。這種方法可以擴大回收書的範圍,讓那些本來是好書,但被磨損或者污漬掩蓋了真正價值,翻新消毒一方面可以讓賣方放心賣,也可以讓買方放心買。總的來說,通過這一系列處理讓多抓魚的書有統一的交付標準。

現在看到多抓魚在同一本書,有不同成色對應不同的價格可以選擇。這功能半年前還沒有,思路也是擴大收書的範圍,提高流轉頻次。

關於售價和回收價,其實很簡單,遵從市場規律,一切用演算法來調整。也就是說多抓魚裡面的售價和回收價格都是根據供需關係來定價的,這種定價系統也是多抓魚的競爭力之一。

照著抄也沒辦法學會

在手機掃碼ISBN碼就能馬上處理定價,這個體驗很好,解決了交易效率和賣家的心理負擔。多抓魚的競爭對手們都用上了,但這只是皮毛。

還有不少用統一一折的方法來收書,我只能說,這還是沒有對二手書行業有基本的理解,按著實體書店的做法只有死路一條。

動態定價系統,翻新技術,不收書看似很簡單,但其實背後都是源自於對行業的理解,以及對用戶的需求尊重。

我想並非阿里,京東,58用錢就能砸出來的市場。

畢竟,這群用戶還是很傲嬌的。

祝開心。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