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覺富士是全幅比不贏佳能尼康大法三家主流品牌就拼殘幅領域,殘幅拼的不錯了再開啟研究三家流行品牌都沒有做的中畫幅,感覺這個套路挺好的,所以我的問題是富士既然沒有進軍全幅領域,那麼在也沒有發布中畫幅時的富士在殘幅領域把殘幅做到了極致嗎?


IMX571這塊感測器在富士X-T3/4上的性能釋放可以說是目前APS-C無反里比較極致的,相對索尼A6600來說(後者連4K 60fps內錄都沒給),但是產品力可能反而應該用均衡來定義

首先單說拍靜態照片,畫質上因為X-Trans的原因,其實和A6600比並沒有啥優勢(即使像素數還高一點)同時高速連拍追焦還被D500壓著。當然了有人說機械快門連拍15fps是比D500更強的,這話確實有道理,如果說對高速連拍的需求限於拍gif表情包的話(還需要人臉識別/眼控)而實際上高速連拍應用場景還需要周邊硬體配合:機身緩存,高速存儲卡,高速IO,高速鏡頭,低遲滯快門等等。不過仗著比較討喜的膠片模擬,日常拍拍照片還是挺快樂的,然而追求畫質的有A6600、追求速度還有D500,這兩條都不算極致。

另一方面視頻,S35幅面的電影機哪一個不比X-T3/4做的更極致?遠了不說,BMPCC 6K的視頻規格大家都有數的吧。當然了肯定有人說富士有自動對焦有防抖有F-Log,對對對沒錯是這樣的,這些降低了視頻拍攝的難度,但是畫質並沒有幫助吧。另外4K 60fps 10bit 420錄製需要額外載入1.18的裁切,想加混合防抖變成1.29,emmm綜合裁切係數是1.935,基本上就是M43的水平(那麼問題來了GH5S視頻規格相同,還更便攜,不香?)所以拍視頻,也不能算極致,只能說在平易近人的前提下給了還算不錯的規格,僅此而已。

富士自己的定位其實就是,外觀獨特,性能均衡,色彩討喜,那些什麼都想拍一點的玩家看膩了CNS的長相想要走不尋常道路的,或者是顏控,就應該來看看富士,真正追求極致的玩家,自然有好選擇。


什麼時候旗艦機把xtrans丟掉,像素上三千萬,所有老鏡頭更新一遍,再來討論極不極致


富士的方向是正確的,但這條路走得並不順利。

做相機,那麼就得和友商對比,APS-C畫幅的缺陷大家都清楚

1、虛化不如全畫幅

2、沒有高像素高畫質感測器(富士最多2600W像素)

3、高感不如全畫幅

4、富士鏡頭群遠不如佳能尼康索尼適馬騰龍的多

有些東西是沒法比的,這感測器有差距,天生不如全畫幅,那麼就得換個思路去比

富士選擇的路線是專精視頻,我們來看XT4

富士(FUJIFILM)X-T4/XT4 18-55套機京東¥ 14690.00去購買?

最高支持4K60P

五軸防抖

內錄420 10bit

外錄422 10bit

F-log

富士獨有的創意濾鏡,不是佳能那種騙小孩的濾鏡,是真正有用的被攝影愛好者和專業攝影師認可的濾鏡,譬如PROVIA和漂白模式,直出色彩確實很好,不管是拍照還是拍視頻都很有用。

視頻的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富士就把專業的視頻規格給了XT4和XT3,和友商有了差距。

畢竟A7M3和Z6都沒有4K60P也沒有420 10bit,這方面XT4的確吊打了全畫幅(別和我技術,也別和我扯420 8bit slog夠用,那我還說jpeg夠用沒必要RAW呢)

但問題就在於富士這個視頻規格沒有一步做到位,你看7000塊錢的松下G9都有422 10bit了,富士你為啥不給個422呢?

4K30P無裁切,但是4K60P有裁切,4K60P如果開啟防抖會有個更大的裁切,就和M43畫幅差不多了,就總有那麼一點讓人不舒服的地方。

還有就是最令人詬病的對焦,富士拍照的對焦還是很不錯的,但這視頻對焦確實容易抽風,網上有很多爭論。

除此之外品控方面也做的不算特別好。

我們能看到XT3和XT4的進步,能看到富士的也行,能看到走視頻這條路是正確的,但這條路並不好走。

富士還是有很多問題的,既然走視頻這條路了,那麼從XT3開始你富士就應該把鏡頭群更新換代,老款的鏡頭並不適合視頻拍攝,這也是富士的問題之一。

當然,富士也在努力改善,譬如定焦鏡頭群太貴,羨慕適馬三劍客,如今富士也有了副廠唯卓仕的三個廉價定焦。

上面說的這些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譬如對焦、譬如品控、譬如鏡頭群,但還有個大問題無法解決。

那就是價格

富士XT4機身價格11000+,你要知道全畫幅的Z6在京東的618最低價是10699,A7M3的價格也不到12000,EOS RP的價格更是只有7000+

請問XT4怎麼去打A73和Z6?目前買單反和微單的用戶,絕大多數都是以照片為主,視頻為輔的,專精視頻拍攝的人,也未必會選擇XT4,可能會選擇GH5、GH5S、S1、BMPCC4K/6K等。

富士(FUJIFILM)X-T4/XT4 微單相機 單機身京東¥ 11790.00去購買?

XT3套機的價格也超過了一萬元,這個價格有足夠的說服力讓你選擇富士嗎?

富士(FUJIFILM)X-T3/XT3 (18-55mm鏡頭 )京東¥ 11100.00去購買?

甜品級的XT30很不錯,削弱了一些視頻性能,但是面對同價位的EOS M6ii和A6400,也沒有體現出特別的優勢來,尤其是EOS M6ii套機價格常年處於6000以內,而XT30的價格一直在6500以上。

富士(FUJIFILM)X-T30/XT30 1545套機京東¥ 6790.00去購買?

佳能(Canon)EOS M6 Mark II M62京東¥ 6199.00去購買?

索尼(SONY)ILCE-6400/a6400京東¥ 6198.00去購買?

在我眼裡,富士的APSC怎樣才算極致呢?我就不往高里說了,就說個比較容易達到的水準

視頻規格達、略微超過松下S1的水準:422 10bit內錄、光學防抖開啟+4K60P的時候S35畫幅無裁切、4K60P拍攝時間低於30分鐘

對焦水平達到索尼A7M3的水準,尤其是視頻拍攝的追焦

推出一系列專門針對視頻拍攝的鏡頭,變焦和定焦都要有

推出一款視頻性能一般,但像素達到3600萬或者更高且去低通的APS-C畫幅微單

當然這都是我一家之言,哈哈哈


富士xt3用戶答一波:沒有

眾所周知,富士的優點是 復古外形,屌絲徠卡,文藝青年最愛。

各種機身膠片模擬讓直出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用的,後期調色變得容易。

而且從xt1到xt3 xt4,富士的對焦追焦一直在提升,機器的性能幾乎是殘幅的頂端了,

從這兒來說腹肌幾乎是殘幅的最高了。

然而,富士的目前鏡頭配不上機身,很多人說富士是目前殘幅鏡頭群豐富齊全的。

然而大光圈的昂貴的f1.4 f1.2 都是老鏡頭,機身馬達老,對焦慢。

f2光圈軍團又滿足不了所有的需求。

富士也沒有適馬作為副廠。

啥,你說國產唯卓仕,還差了一點點火候。


純屬記錄內心感受。

其他答主已經把參數闡述到淋漓盡致,在這裡就不說了,在我感性理解中,APSC在富士手上的確是極致的,極致到能令一個曾被器材騎劫的青年人懸崖勒馬,能把一台殘幅傻瓜機壓榨到令一個一度沉迷參數的人不再糾結殘幅全幅,有這種實力去教育消費者,便是極致的很好體現。

從11年大二開學擁有人生第一部單反A580後不久便進了坑,在鹹魚靠倒賣鏡頭和耳機以倒代燒,還小賺了一筆,幫補伙食費之餘也養活了攝影愛好。

回想起讀書時代,不能否認我也陷入了消費器材的陷阱,逐漸忘記了攝影的初心。是X100s的出現,令我找回當初最純粹的拍攝快感。

作為一個普通愛好者,這種隨手拍才是最適合我,在體積重量,鏡頭素質,信噪比有一定保證的情況下,我可以放心專註街頭的閃光點,其它參數性能,對它完全信任,大膽拍,盡情拍就行了。

同期我還收了一台RX1,雖然有信仰和全幅加持,但相比X100s,一代的待機始終抓急,讓我少了點拿起機器拍照的勇氣,,,實際使用上,從不用視頻,拍照只抓拍,對我來說,除了虛化較突出,全幅殘幅的高感差距並沒有對我實際使用感到明顯不適,,,,

最後,我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把手上所有鐵皮疙瘩全滅了,只留下一台X100s,回籠的資金除了增購了轉接鏡之外,全扔去做畢業設計去。從此之後,我再沒有花自己錢買相機了,X100s直到2020年還一直服役。

工作以後,因為一直參與公司的拍攝任務,老闆乾脆把防潮箱鑰匙交了給我,裡面的器材能帶走,大三元,百微,400,35之類該有的都有,然而新鮮勁過了,除了工作需要,再也不想扛了,日常還是X100s最順手。當然,X100s並不完美,微距肉,景深一般,對焦慢等等一直為人詬病,然而這世界又哪有完美的呢,適應了,互相了解了脾氣,都一樣。

有個朋友說,富士就做我這一單生意,簡直虧了給我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