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禁止“保底保收益”的這把火,終於燒到了渠道方。

5月14日,北京證監局發佈公告稱,從嚴查處了2家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爲,包括不當營銷、不配合調查等,有力整治了諮詢市場亂象。

對於其影響,業內人士稱,此前諮詢機構“保收益”的不當營銷行爲已成爲行業頑疾,因而如今在面臨監管處罰的情況下,一方面諮詢機構可能對營銷方式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對銷售私募基金的熱情可能會降低


1

兩家投資諮詢機構受罰


“一日遊,收益穩穩地,一天三五點,一個月60%-150%不是夢”、“不求翻倍,只尋60%保底收益”、“一旦跟上,帶您稱霸股市”……

請注意!上述看似令人“心動”的話語,已被監管定義爲“承諾收益或誤導投資者的信息”,而發佈該類信息屬不當營銷行爲

近期,上海證券通投資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下稱“證券通”)便因此被處罰。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證券通在開展業務時,多名員工使用工作手機,通過微信聊天、朋友圈、羣發助手等方式,向投資人承諾收益,發送上述虛假或誤導投資者的信息

對此,證券通申辯稱,該行爲均屬員工個人行爲。但北京證監局不予採納,原因有三:

一是證券通的員工以公司名義對外開展業務,其行爲及相關法律責任應由公司承擔;

二是證券通爲員工統一配備工作手機並統一申請微信號碼,此案相關信息均爲證券通員工在工作場所、工作時間發送;

三是上述營銷話術內容高度相似,模式高度統一,組織行爲特徵明顯。

此外,證券通還存“僥倖心理”,在檢查前毀損有關文件和資料。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北京證監局向證券通下發了關於現場檢查的通知,且明確了檢查範圍。但檢查時發現,在54名員工的工作手機中,其中30部已將部分微信聊天記錄刪除,而微信是證券通進行營銷推廣與諮詢服務的主要渠道,證券通存在毀損有關文件和資料的違法行爲

而對於證券通所述“手機內存不足”等申辯意見,北京證監局仍不予採納,原因有二:一是此刪除行爲具有組織行爲特徵,二是結合證券通的違法違規行爲,其具有刪除信息逃避監管的主觀動機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不久,北京證監局對大連華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下稱“大連華訊”)進行了處罰。原因是被責令暫停新增證券投資諮詢業務客戶6個月後,大連華訊卻“陽奉陰違”:一方面,在向北京證監局報送的整改工作彙報中稱,已“停止新客戶投顧業務”,但另一方面,在此期間爲5名新客戶提供了投資顧問服務。因而大連華訊報送的整改工作彙報和情況說明存在虛假陳述。

最終,證券通因“保收益”等不當營銷行爲被責令改正,並被處30萬元罰款,且因毀損行爲,被給予警告,並被處50萬元罰款。而大連華訊則被處25萬元罰款。


2

三方面整治市場亂象


此次北京證監局的整治態度較爲強硬,公告中提到“從嚴查處”、“毫不手軟”、“保持高壓監管態勢”等用語。

這建立在多起因不當營銷而受害的投資案件之上。北京證監局表示,目前該轄區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共18家,諮詢公司分支機構13家。而2018年以來,關於上述公司的舉報投訴頻發,超過200單,主要反映不當營銷、違規經營及分支機構違規等問題。

因此,北京證監局多措並舉,從三方面整治諮詢市場亂象。

一是聚焦監管難點,率先處罰諮詢公司分支機構。以分支機構違規經營爲突破口,率先對其作出立案稽查和行政處罰,達到有力震懾諮詢公司及分支機構的效果。

二是嚴懲不當營銷,強化諮詢機構勤勉盡責職責。“目前,部分諮詢機構爲招攬客戶,忽視營銷合規管理,大量發佈承諾收益或誤導投資者的信息,已經成爲諮詢機構頑疾。”北京證監局表示,如對證券通的相關問題,其“毫不手軟,快速立案,嚴厲查處,及時整頓市場秩序”。

三是維護監管權威,對陽奉陰違行爲保持高壓態勢。對持有僥倖心理、不配合調查的諮詢公司,北京證監局始終保持着零容忍的態度,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查處。


3

或加大中小私募募資難度


“保收益”等不當營銷行爲,爲何會成行業頑疾?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渠道方代替基金管理人,打“擦邊球”來宣傳推介。

卿雲投資總經理楊振寧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現在監管部門,比如說自律部門基金業協會,還有主管部門證監會、證監局,對私募機構的監管尺度,底線就是不允許承諾收益但是有些中間渠道會打擦邊球,就是他們知道管理人不能講,他們就去講——向投資者承諾一個收益,進行擦邊球式的宣傳和推介。”

另一方面,渠道方已習慣有參考收益率的銷售模式。“渠道一般都是一個多元化的渠道,就是既銷售公募產品,也有可能銷售一些銀行類的理財產品、固定收益類的產品,還有一些企業的專項債券,這些雖然不能明面地公開說一年多少收益,但是有一個可以說是約定俗成的、大家心照不宣的預期收益率供參考。而渠道方在習慣這種(有參考收益率的)銷售模式以後,在銷售證券類私募基金產品時,也要找一個大概的收益率對外宣傳。”楊振寧表示。

那麼,在監管明確表示“嚴處”此種行爲後,會對行業有何影響?

某私募機構從業人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當監管有這方面的規範與懲罰措施後,第三方代銷機構的管理層肯定會對營銷條線進行一定的調整,但調整較有難度。對於投資者而言,現在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還是相對謹慎,如果不以‘低風險’形態切入,很可能會流失投資者去購買其他公司的產品。而對於機構而言,一方面銷售人員有銷售業績壓力,另一方面又要更加註重營銷過程中的合規與細節,這是一個雙方博弈的動態場景。”

而渠道方的調整,也會給私募行業帶來一定影響,如可能加大私募基金募集難度。“如今監管的態度是,無論管理人,還是渠道方、第三方,一律不允許承諾收益。”楊振寧進一步分析道,“那麼,對於渠道方來說,這種保收益的方式,有可能也沒賣出去多少,還因此受到監管處罰,所以以後第三方渠道在銷售私募基金方面,可能熱情會降低。”

對於私募基金特別是中小私募基金而言,楊振寧認爲,不僅業績難做,而且募資也比較艱難,想利用外部的一些渠道,又面臨合規等考驗。

記者 何思

—— / 好文推薦 / ——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國際金融報,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297CFG3M】獲取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