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会想要创作一个绘本故事?我猜是任何时候。

过去总嫌弃自己的字,就放弃买好看的本子。过去总嫌弃自己的画,于是也放弃把想画的故事画下来。

现在觉得,要是当初都记录下来该多好呀,人在慢慢进步,总有一天可以把那粗糙的故事变得精致。

+

一个绘本,它的故事和画面是最重要的。不过这次的分享正好不讲这两点,就说说除去这两点之外的东西。

我没有画过绘本,为什么觉得自己可以分享经验呢?因为我帮人写过好一阵子绘本剧本也画过小漫画呀。道理当然多多少少懂了,但是缺好的故事和好看的画面啦[摊手。

毕竟,创作一个好故事和画好看的图,这不是一句两句、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一直都会为这两点而努力,画更好的画是学习的动力,童书故事的创作也尤为重要,后面的好一段时间我更新的都会是【童书创作】的学习笔记。

+

以板绘示例,手绘也同理,很多很多绘本也是手绘的。有一个重点是:从草稿到线稿那一步要借助拷贝台。

+

piu——现在开始。

Beatriz Castro

基本顺序:

一、大纲

二、剧本

三、分镜、人设

四、草稿

五、线稿、上色

第三点把分镜和人设放一起了,这主要看个人,一般好像是先人设再分镜的,但是我一直都是先分镜。

第五点把线稿和上色放一起了,这是这一点应该叫「画画」。这没什么顺序,主要就是看画法,有些画法根本就不用线稿,有一些线稿是在上次过程中适当添加。

一、大纲

简单说,大纲就是整个故事发展的梗概。

例如:

「松鼠岁岁很爱唱歌,他总是唱给自己听,他的影子是他唯一的朋友。有一天,他的影子失踪了……」

就这样,快速地把故事情节写出来,这就是故事大纲。任何故事都需要大纲,特别是创作长篇故事的时候。当然,如果作者不需要大纲也能很好地把握节奏,这一步也不是必要的。

如果不需要给别人看大纲,那么自己怎么习惯怎么来,有的人大纲也会分1、2、3,就像脚本一样,有的人一段写很多。

对于短篇的故事,我的大纲一般会写两遍。第一遍是一鼓作气把故事记录下来,第二遍就开始处理一些铺垫啊,悬念之类的东西,或者考虑倒叙之类的手法。但总的来说还是「草稿」,主要是令自己思路清晰。

这一步写成脚本也行。为了区分脚本和剧本,下面放上百度百科对脚本的解释:

脚本:1.写脚本的人,也叫故事构成。

2.与剧本不同,脚本并没有明确地指出演出者(包括动画、游戏人物等)究竟该说什么话,只是将人物需要做的任务安排下去。如:

小明:

1.走在街上

2.碰到同事,打招呼。

3.从同事那里得知今天把本月工资发下来了

4.去银行

5.发现没有自己的工资,暴跳如雷

6.去找老板理论

7.老板说他的工资都作为罚款了

8.小明辞职

从上面这个脚本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整个故事的大体发展,但没有看到故事的细节。

脚本可以说是故事的发展大纲,用以确定故事的发展方向。之后,确定故事到底是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有哪些角色,角色的对白,动作,情绪的变化,等等,这些细化的工作都是剧本上所要清楚确定下来的。

细化就是剧本要有的内容了,下面说绘本的剧本。

二、剧本

剧本这一步便要考虑到绘本的画面、以及将会出现在绘本上的文字。文字不能再单纯只是叙事,既然是要出现在绘本上,那当然就得像写文章一样好好斟酌斟酌。

根据已有的大纲或者脚本,写出剧本。绘本的剧本和电视剧电影的剧本不同,电视剧的可能是这样:

1 公园 黄昏 外景

小贩推著车从小明面前经过。

小明:喂!你停一下。

小贩没有回头,继续往前走。

小明:(翻白眼)这人真没礼貌。

小红:你不也没礼貌吗。

2 小明家中 夜 内景

客厅的电视正在放著,没人在客厅。

小明从卧室走出来。

……

Emmm...我编不下去了。大概就是这样,不同的编剧也有不同的习惯,总体大致是如此。剧本就是一幕一幕的场景。

绘本的剧本和电影剧本有所不同,绘本的剧本反倒有点像动漫脚本,因为它是带【画面】的。例如:

1.「我一定安全把信送到!」信鸽向大家保证。(图示:穿著邮递员衣服,挎著绿包的信鸽朝邮筒敬了个礼。)

2.(图示:信鸽在公交车顶起跑,飞上了天。)

3.信鸽碰见了一个热气球,热气球的吊篮里小猪一家三口正在一张餐布上野餐。(图示:同文字)

4.「喂!你能不能过来一下!」猪妈妈叫住了信鸽。(图示:猪妈妈捂著她的草帽子,挥著太阳镜,站在吊篮边叫信鸽。)

5.「您好,请问有什么能帮助你的吗?」信鸽礼貌地问。(图示:信鸽站在吊篮的上边。)

……

大概是这样。每一段分为【序号+文字内容+(图示内容)】,例子当初的废稿,是用于改编少儿英语绘本的,所以文字内容主要是对话。

写文字稿和画绘本的不一定是一个人。如果只是写文字稿,到这一步就可以结束啦。

Beatriz Castro

三、分镜、人设

虽说我是先分镜,但是一般来说还是得先画人设。

从人设说起。

故事中的主人公长什么样呢?这当然不能随心所欲,一幅一个样。所以我们需要人设,一般来说,人设需要正面、背面、侧面等不同角度的图,清楚地画出人物不同角度的发型、服饰、身材等,确定人物的特征,以便于后面的图的绘制。例如下图(图来自网路):

当然不用这么多侧面,一般一个正面一个背面,两个正侧面就行了。

再是分镜。

分镜主要表现的就是这一幅图的构图,具体体现在人物正在做什么动作,物品是怎样摆放的等等。

下图以动画的分镜为例。(图源百度百科)

绘本的分镜与之极为相似。以我最近画的一个(没能力画下去的)小故事为例。

我的剧本是:

1.松鼠岁岁非常爱唱歌,无论他在做什么,他都要唱歌。(图示:松鼠岁岁在不同情况下唱歌。)

2.他总是只唱给他一个人听。(……)

3.……

剧本写完后就开始分镜。第一幕我的分镜是这样的。

(其实这也是我的草稿)

在第二幕所有的话筒线都会缠绕在一起,连接在一个听筒上,岁岁拿著自己的听筒。

像这样,表示这张画构图的就是这张画的分镜。每一幕都要有一个分镜。画一张漫画得先分镜再开始刻画(漫画考究的东西比较多),但我觉得绘本不一定要画完所有分镜才开始分镜。

四~五、草稿、线稿、上色

如果分镜足够清晰,那就可以当草稿用。后面的过程就是作画了,各人有各人的画法,就不多说啦。放一点点我这幅图的进程。

线稿

一点点上色

然后我暂停了。

因为上完裤子颜色后我发现问题非常大,我想要的画法又是我第一次尝试,我根本不会上色0.0,继续琢磨琢磨吧。

到此为止啦。

文字部分配图为插画师Beatriz Castro画作,专栏同名公众号【儿童插画观察录】后台回复:Beatriz ,可获取三百张这位插画师的画啦。

更努力才行,共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