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有哪些好吃的野菜?

  记得小时,到了乍暖还寒的初春,奶奶就会进山挖荠菜,挖到刚出土的蒲公英苗,凉拌吃、下汤面,那个鲜美啊,能感受到春天的嫩滑和芳草的味道。

  特别是下在带盐的手工汤面里,什么调味也不用放,就能吃出鲜嫩爽口的味道。

  春天,已经被野菜占领了。今天,借着春兴,我们继续和大家聊聊,天南地北,吃吃野菜的那些事。

  野菜三巨头:

  荠菜、马兰头、香椿

  座标:江南

  “最爱拿着锅铲,去地里挖荠菜了。”

  荠菜,十字花科植物,非常特别的春天味道。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记录了我们老祖宗吃荠菜的历史。

  荠菜也叫“报春菜”,春寒料峭之时,别的野菜还不见踪影,它就已经在田间地头播撒绿意了。新挖来的野荠菜焯水后,细细切了,和鲜肉拌成馅,面皮一包,便是常吃的荠菜饺子。郁郁葱葱的野意,就被收拢成温润鲜美的一握。

  零星的油花,清脆的小葱浮在清汤上,敞口的瓷碗里,圆润饱满的饺子叠擂着,嫩绿的馅在白面皮下若隐若现。我仍然记得,第一次吃到新鲜的荠菜肉馄饨的时候,那种鲜美的滋味,带来的大大的满足感。这是春天的味道。

  “香椿头炒鸡蛋,不要太好吃。”

  香椿它在初春发芽,一年中,只有清明后谷雨前,是吃香椿的好时候。香椿的食用部分,是香椿树的嫩叶尖,被称为“树上蔬菜”。

  香椿几寸长,叶柄呈紫红色,犹如玛瑙、翡翠。刚摘下来的香椿,有很浓郁的香味。可以做成各种菜肴。《农政全书》里记载:“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甜,生熟盐腌皆可茹。”

  香椿鸡蛋饼

  香椿头最接地气的吃法,一定要算香椿头炒鸡蛋。将椿芽和蛋液拌匀,滑入油锅,哗啦一声,绿生生的香椿裹在黄色的蛋液里,香椿的气味则被热油激得淋漓尽致。仿佛它等了三个季节,只为和鸡蛋相爱一个春天。

  再配一碗白饭,这春意盎然的一餐,拿什么山珍海味都不愿意换。

  “马兰头,炒豆腐好吃!”

  马兰头是一种菊科植物,所以也被俗称为“田边菊”、“路边菊”。我们习惯加个“头”字来唤它,因为食用部位是未开花之前最嫩的叶子和茎,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它的鲜嫩。

  吃马兰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清明前,马兰头冒出了嫩绿的芽儿,拿一把小剪子,一手捋叶,一手将嫩梢剪下。挑好的马兰装在小篮子里,细细地闻闻,会有种淡淡的菊香。

  《随园食单》里的做法则是“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其中的小清新气质。马兰头滋味翠嫩,将其剁碎拌以香干麻油,是绝佳的开胃小食。

  西南叛逆口味

  折耳根

  座标:云南

  “云南大理这边,折耳根就不用说了吧”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学名为“蕺(jí)菜”。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北等地。是一味中草药材,但更多还是作为食材,被南方地区广泛食用。

  贵州多山,野生的折耳根多便多藏于山间阴湿的角落。当地人吃折耳根,主要是吃它的根茎。相对叶子来说,嚼起来会费些气力。

  折耳根的吃法很多,烫火锅、串串,凉拌,炒菜,油碟里都会用到折耳根。还有人喜欢那折耳根泡水喝,觉得有清热去火的作用。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

  新鲜的折耳根洗净,摘去老根,切成两指宽的长度,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盐、醋、煳辣椒、花椒面、姜蒜、芫荽等佐料拌匀。。吃起来是干干脆脆、满口生津。

  折耳根麻辣酸甜,细嚼之下,令人胃口大开,嫩脆扎实的口感,是众多野菜中最有性格的了。

  安徽吃花人的呼唤

  槐花,槐花

  座标:中部

  “在树上的槐花,可以蒸鸡蛋”

  特指刺槐(洋槐)的花朵,非我国本土产的国槐的花朵,豆科植物。洋槐的花朵芳香怡人,花瓣口感松软,可以说是特别的花卉类蔬菜吧。

  直接捋下来生吃的槐花,清香脆甜。如果要做槐花饭,那就要选将开未开的大花苞。淘洗干净,洒面粉混匀,上锅蒸半小时。起锅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

  槐花饭闻起来香,香起来素洁淡雅,吃起来细腻润口,配合软糯的大米,再合适不过。

  松花江畔

  榆钱

  座标:东北

  大家说了很多南方的野菜,其实北方也有很多值得期待的野菜,榆钱便是不得不提的。

  看到榆钱儿,首先会想起程琳的《采榆钱》:“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童年时我也采过它……”

  碧绿甜嫩、带有黏滑口感的榆钱儿是当季的“野味儿”。

  采摘回来的榆钱,可以掺上玉米面、白面洒上精盐蒸成榆钱儿饭,也可以下到开水锅里做成咸粥,再或者用棒子面和榆钱儿一起做成窝头与贴饼子。

  总之,榆钱儿也是这个时节最讨喜的“野味”。

  从南到北,全国各地的吃野菜大潮已经开始啦。这口来自泥土,限时供应的风味,谁忍心错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