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问我要我在知乎上那篇关于林黛玉和北静王关系的推测文章链接,我想还不如直接转到这里来,让没看过的人也可以看看。在这篇文章正文以前,我要说几句话,首先,网上的水黛文非常的多,而且由于我也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所以我也认为北静王与林黛玉的死亡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我还是觉得按作者的原意,这两人之间应该是不会有什么情感纠缠的。理由如下:

一、虽然前八十回似乎有不少暗示北静王与林黛玉的线索,但是,林黛玉作为绛珠草的化身,其实是为木石前盟,还泪之约而来,与她有着密切感情纠葛的始终就只是神瑛侍者的化身贾宝玉而已,并没有北静王什么事,泪还完了,林黛玉也就要回归来的地方了,那么北静王在其中起的作用,其实仍然是神仙缔造情孽的一种人形道具而已,北静王自己也是风流孽鬼中的一份子,他同样是因为冤业未偿而流落世间,偿清以后就要散场了。

二、林黛玉不喜欢他,林黛玉扔掉北静王所赠的鹡鸰香串,明显的说了句谶语:“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我不要他”就是林黛玉对北静王的明确态度了,说什么二人之后产生感情是不可能的。

三、林黛玉不得贵婿,在抽花签那一回,李纨说过一句:“人家不得贵婿的反挨打”这说的就是林黛玉,这说明林黛玉是不可能高嫁到皇室或者王室之家的,自然嫁给北静王也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林黛玉与北静王应该是无缘也无份的,至于网上的同人文,看看爽一下也可以,但是千万不要当真,认为他们二人之间会产生什么亲密的感情或者是实现了嫁娶婚姻之事,那就不对了,因为那无疑意味着对木石前盟的背叛,而这绝不会是作者的本意。

以下是知乎那篇文章:

林黛玉之死和北静王的关系大概推测如下:

一、贾宝玉搬出园子,被迫同林黛玉隔离了

证据:第三十四回袭人对王夫人进言说:

“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

第七十七回原文:

王夫人又满屋里搜检宝玉之物。凡略有眼生之物,一并命收卷起来,拿到自己房里去了。因说:“这才干净,省得旁人口舌。”又吩咐袭人麝月等人:“你们小心,往后再有一点分外之事,我一概不饶!因叫人查看了,今年不宜迁挪,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才心净。”

二、林黛玉死的时候,贾宝玉并不在身边,

证据:

第二十八回林黛玉对宝玉说:

黛玉向外头说道:“阿弥陀佛!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

这句明显是谶语,表明宝玉远行归来时,林黛玉已死,贾宝玉能够离家远行的可能性不多,护送探春远嫁是相对比较合理的一个理由。

三、北静王与林黛玉的关系:

书中暗示颇多:

1、第十六回: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宝玉只得收回

似乎在暗示林黛玉与北静王似有联系,但林黛玉拒绝这种联系,并对其非常不屑。

2、贾宝玉穿着北静王送的蓑衣去看望林黛玉,宝玉又说要送林黛玉一套,林黛玉再次拒绝,还说了暗示渔翁渔婆是夫妻的话

3、林黛玉所住潇湘馆匾额题为:“有凤来仪”凤是皇室身份的象征,尽管表面上是指元春省亲,有如鸾凤驾临,但林黛玉后来是潇湘馆主人,这个凤应该与她后来可能的身份有关。

4、林黛玉的诗社名号是潇湘妃子,又是与王妃有关。

5、但是林黛玉并没有王妃之份,证据是:在说到探春的花签词的时候,大家都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显然只说到了元春和探春,并没有说到有第三个王妃的可能性,并且林黛玉也没有抽到“必得贵婿”的花签。

6、贾宝玉出门祭奠金钏,却假称北静王的一个要紧的姬妾没了(袭人语),贾宝玉说:“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

似乎暗示林黛玉的死,和未来林黛玉的身份是北静王的要紧的“爱妾”,但是林黛玉死时应该未嫁,证据是《葬花吟》里:质本洁来还洁去,应该未嫁而亡,因而林黛玉与北静王应该是有议婚而未有实际的婚配,所谓的“爱妾”应该是可能的假设,但未成实际婚姻。

四、北静王因何得知颦儿才貌世应稀?

证据:贾宝玉有一次提到自己把姐妹们的诗作传到外面去,很多人传抄,当时众姊妹们都说不妥,但是贾宝玉毫不在意,红楼梦中无闲笔,这样写必然作者有他的用意。属于贾宝玉亲密朋友圈的北静王,极有可能因此见识过林黛玉的诗作,从旁人口中得知林黛玉才貌双绝,薛蟠曾为林黛玉美貌所倾倒,薛蟠又是个最口无遮拦的,难保不乱讲话,传到别人耳朵里,例如,薛蟠就曾对酒席上的人提过贾宝玉的近侍袭人。

五、林黛玉死于谣诼构陷,但并非自杀,有几个大的证据:

1、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应该是未来林黛玉所面临的悲惨局面的预言,表明她曾经面对着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局面。

2、薛宝钗在滴翠亭外无意间听见小红与坠儿所密谈男女私情之事,却被小红发现,情急之下使了个“金蝉脱壳”之计,将一切推到林黛玉身上,这也罢了,后面说了一句:“一定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红楼梦是情节非常“险”的一部小说,其玩笑话都不能轻易无视,俱各有深意,多为谶语,遇见蛇,咬一口就是未来林黛玉的真实遭遇,所谓的蛇咬就是林黛玉遭小人污蔑诽谤悲惨而死。说这个话的是薛宝钗,未来蛇咬一口林黛玉的正是金玉阵营的谋划。

3、脂批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说法,晴雯判词:寿夭多因诽谤生,林黛玉之死多半也是如此。

4、《芙蓉女儿诔》脂批注明:明为晴雯所做,实诔黛玉所做,且小说中明显的暗示当把原文改写作:“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时,林黛玉悚然变色,心中狐疑不定,就是暗指这篇诔文实为黛玉所做,是黛玉未来死去的预言和贾宝玉的悲痛的预演。其中有这样的描写:

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兰竟被芟鉏!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

杏脸香枯,色陈顑颔。诼谣謑诟,出自屏帏;荆棘蓬榛,蔓延户牖。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既忳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

呜呼!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这些所有的指责小人谗陷,诽谤,诼谣謑诟都是指林黛玉为人所诽谤中伤而死的悲惨描写。其中“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告诉我们林黛玉未来是病亡的,是因为遭受谗言,抱膏肓之疚后病死的,而不是自杀。

5、林黛玉死于什么样的流言诽谤呢?

在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中,贾母批判说:“贾母笑道:“这些书就是一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这么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

这是在敲打某些人,并非是敲打林黛玉,而是在敲打那些扯谎的人,说他们将“人家的女儿说的这么坏”,这里面提到的“人家的女儿”,便是遭受诼谣謑诟的林黛玉。林黛玉是被扯谎的人说的这么坏以后才悲惨死去的。

贾母又说:“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像个佳人?就是满腹文章,做出这样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贾母从头至尾,批判的都是扯谎人,也就是说,贾母批驳的是那些专会诼谣謑诟的无耻小人。这话并非是讽刺林黛玉,而是在预言——未来扯谎的、编的连影儿也没有的小人将林黛玉说成是“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换句话说,林黛玉是被人诽谤成是“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便父母也忘了,书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以后,才忧愤而死的,从贾母这段话里,可以清楚的看到林黛玉是遭受了何种类型的诽谤,进而悲愤而亡的。

6、按照《红楼梦》的时间线,五十四回贾母当面批驳诼谣謑诟的无耻小人以后不久,第五十七回紫鹃便试探贾宝玉,结果导致贾宝玉误以为林黛玉要回家从而痴狂了,薛姨妈当时在场,还替贾宝玉圆话:

“薛姨妈劝道:“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得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剌剌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

薛姨妈表面上是这么说,但贾宝玉来了这么一出,使得金玉阵营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从感情上他们是无论如何无法打断木石二人的真情的,只能另寻办法,这另外的办法就是伺机诽谤中伤林黛玉。薛姨妈是金玉阵营的主导人物,最早就是她对王夫人说,薛宝钗的金要拣有玉的来配。果然在宝玉痴狂后不久,薛姨妈便爱语慰痴颦了,这段话里透露了金玉阵营对于金玉姻缘的势在必得,以及对林黛玉未来的不详预言:

薛姨妈道:“我的儿,你们女孩家那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宝玉梦兆绛芸轩时说:“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那时薛宝钗在场,可以算是贾宝玉亲口对金玉之论的当面反击,后来贾母破陈腐旧套时也对金玉一党当面反击,之后又从仆人兴儿的话和王熙凤的玩笑里得知,宝黛二人结亲已成为贾府上下的一种共识,是众人眼中公开的秘密。那么金玉阵营的人就此作罢了吗?仔细分析一下那些作者暗示的情节,就会发现贾母在破陈腐旧套时当面驳斥之后,金玉阵营不但没有作罢,反而对贾母的那一番训斥发出了非常厉害的反击声明,这个声明就如同宣战书一样,书中人浑然不觉,但在读者看来却已经是非常震撼人心了。证据就在薛姨妈上面的那段话里,我觉得这段话里面有一个双关的含义,一是表达了薛姨妈自己的愿望,即:别看你林黛玉跟宝玉年年在一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尤其是前面兴儿的话和王熙凤的玩笑都展现出贾府上下人等的一种错觉,觉得将来准是宝黛二人结亲是共识了,若是没有缘分或者说没有办法斗过我金玉一党,凭父母本人愿意也是不可能的。而宝钗跟宝玉,则是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究有机会做了夫妇,是出人意料之外,等于说将来宝黛婚姻的结局必出黛玉宝玉及贾府上下一众等人意料之外。最后的话,直接点明宝钗,黛玉二人的婚姻,说:“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暗示前面说的话就是关系着她们俩的婚事暗喻。暗指宝钗的婚姻就在眼前,而黛玉的婚姻则未必如她自己所想,也许远在山南海北了。

另外一个含义,则是作者暗示给读者的,即宝黛二人的婚姻,必然不是如他们所想的一帆风顺,因为有个“月老”在搅浑水,这个“月老”就是宝黛二人必须面对的阻碍和压制他们二人走在一起的那些暗中势力。

接着薛姨妈又说出了四角俱全的话,这段的原文在此:

“薛姨妈忙笑劝,用手分开方罢。又向宝钗道:“连邢女儿我还怕你哥哥糟蹋了他,所以给你兄弟说了,别说这孩子,我也断不肯给他。前儿老太太因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一门好亲。前儿我说定了邢女儿,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一个去了!’虽是顽话,细想来倒也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黛玉先还怔怔的听,后来见说到自己身上,便啐了宝钗一口,红了脸,拉着宝钗笑道:“我只打你!为什么招出姨妈这些老没正经的话来?”宝钗笑道:“这可奇了。妈说你,为什么打我?”紫鹃忙跑来笑道:“姨太太既有这主意,为什么不和老太太说去?”薛姨妈笑道:“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着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子去了。”紫鹃飞红了脸,笑道:“姨太太真个倚老卖老的。”说着便转身去了。黛玉先骂:“又与你这蹄子什么相干!”后来见了这样,也笑道:“阿弥陀佛,该该该!也臊了一鼻子灰去了。”薛姨妈母女及婆子丫鬟都笑起来。”

婆子们因也笑道:“姨太太虽是顽话,却倒也不差呢。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薛姨妈道:

“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

这段话里,明显只有紫鹃一人是真心为黛玉的前途着想,薛姨妈明明是制造和散播金玉之论的始作俑者,连林黛玉对金玉之论也是无比防备和在意,此时这个人却在林黛玉面前说起“爱语”来了,居然要把林黛玉说给宝玉了,这段情节紧接着发生在紫鹃试探宝玉,宝玉误信了紫鹃的话,以为林黛玉要回家乡从而疯魔了的情节之后。一方面紫鹃是为林黛玉的前途忧心才试探宝玉,说明了黛玉这一方阵营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和不安;而另一方面一直在密切观察宝黛之间情形的金玉党——薛姨妈等人则借此清楚的看到了宝玉和黛玉之间无法打断的真情,在这种情形之下,必然他们要另做一番满含心机的打算。

书里面林黛玉似乎还没有察觉薛姨妈的虚伪,但是读者读到这里,估计没有不反感薛姨妈的假面孔的,但是薛姨妈为什么要在林黛玉面前说起这番话来?紫鹃书里有明写是真心实意为林黛玉的前途命运做打算,她日夜看宝黛二人的情景,也明白林黛玉的心事,只是这份心事无人为黛玉做主,此时薛姨妈忽然这样一说,紫鹃以为事情有希望,就托实了问薛姨妈能不能真帮林黛玉去说媒,可是薛姨妈轻轻巧巧的把这事推搡过去了。薛姨妈这番“四角俱全”的话除了试探黛玉主仆二人的意愿,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燃起了黛玉的希望,获取黛玉的信任,但是薛姨妈的态度又实在可疑,一开始薛姨妈说的是“我虽无人可给”,难道连句话也不说?明明宝钗就在旁边,金玉之论传遍贾府,可是薛姨妈却睁着眼睛说瞎话,故意说无人可给,是存心把宝钗摘出去了,在黛玉面前做的姿态。但是,等到紫鹃真的求薛姨妈去说媒的时候,薛姨妈却压根没有打算去说的意思,而是话头一转,打趣紫鹃,就把她真心不愿去替黛玉说媒的尴尬搪塞过去了,然而在后面黛玉为了缓解尴尬居然骂的是那个唯一真心为她好的紫鹃,这篇文字读来真是令人五味杂陈……

然而紫鹃的反应已经让薛姨妈对林黛玉自己的想法心中有数了。她们借此段话试探出了林黛玉主仆的态度,试探林黛玉到底是如何想,这个试探并不是指她们想知道林黛玉对宝玉的感情是何种态度,因为这个态度,通过前面宝玉疯魔的情节就已经能够很清楚的了解了二人之间的深情了。我认为这里薛姨妈试探的是林黛玉一方阵营将会有何种步骤和打算,甚至是打探黛玉未来的行动计划,而我们的紫鹃就妥妥的上钩了,看紫鹃的反应,就是被实实在在的骗住了。但也正因为紫鹃上当,露了林黛玉的底,那就是林黛玉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打算和能力来保障自己和宝玉的爱情,甚至紫鹃也只能趁势来求薛姨妈去说媒,使得薛姨妈了解了黛玉的孤苦无依的处境,以便下一步安排自己一方的行动,从而达到助宝钗与宝玉成亲的目的。

从以上暗示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未来诼谣謑诟林黛玉的是什么人,以及又为什么诼谣謑诟林黛玉,因为种种暗示表明林黛玉与北静王似有议婚之可能,但最后又是遭受诼谣謑诟而死,多半因北静王提亲未成,而此事为人所利用来诽谤中伤林黛玉。而北静王议婚若成了,金玉阵营没必要诽谤林黛玉,反正她要嫁给别人了,宝玉就有可能娶宝钗,恰恰是因为北静王大概不愿夺人所爱,议婚不成,才使林黛玉有可能如愿嫁给贾宝玉,但这恰恰是金玉阵营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才利用此事中伤林黛玉。

六、林黛玉死并非自杀

而是体弱多病,无药医治,加上被人诼谣謑诟,孤单无助,泪尽病入膏肓而亡,除了前面芙蓉女儿诔的证据以外,

还有别的证据,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其中一出选自牡丹亭的《离魂》,脂批说伏黛玉之死,《离魂》应该就是指《牡丹亭》原剧本《闹殇》里的内容,闹殇讲的是杜丽娘之死,作者应该是用杜丽娘之死来暗示林黛玉之死,闹殇中,杜丽娘是病死的,病死之时凄凉孤愤,摘抄如下,可以感受一下大概林黛玉之死的境况如何:

〔旦〕 春 香,我亡后,你常向灵位前叫唤我一声儿。

〔贴〕他一星星说向咱伤情重。〔合 前〕

〔旦昏介〕不好了,不好了,老爷奶奶快来!

【忆莺儿】〔外、老旦上〕鼓三冬,愁万重。冷雨幽窗灯不红。听侍儿传言 女病凶。

〔贴泣介〕我的小姐,小姐!

〔外、老旦同泣介〕我的儿啊,你舍的命终,抛的我途穷。当初只望把爹娘送。

〔合〕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林黛玉正是鼓三冬,愁万重,冷雨幽窗灯不红的境况下,身边只有一个丫鬟紫鹃,孤独悲惨病亡的。

七、林黛玉死于春夏之交,死去时十六岁:

证据:《葬花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芙蓉女儿诔》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说明黛玉死去时十六岁。

林黛玉死后,北静王认为自己难辞其疚,曾经大哭一场

证据前面帖过了,“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个人认为,贾宝玉平白无故的咒一个等级地位比自己家高很多的王爷,还是跟自己关系很好的一个王爷死了爱妾还是非常古怪的描写,是有点大不敬之嫌,这在古代也是非常忌讳的。除非这是作者故意设置的谶语,为了暗示未来林黛玉之死,和她死后北静王的表现的,才有可能。

最后一点不太靠谱的猜测:

“元春不喜林黛玉,怡红快绿原本被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元春改掉了香玉二字,而宝玉说笑话的时候说过:“扬州盐课林老爷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香玉就是林黛玉,元春却把香玉改掉了,而怡红院是宝玉的住处,元春将香玉赶出了宝玉的住处。且元春赐的端午节礼,独宝玉和宝钗的一样,黛玉却只是和其他姊妹相同。元春不会强行拆散宝黛二人,但是会施加一点其他的影响,即给林黛玉找一个看上去无比风光的美好姻缘,让外人感觉,贾家人对林黛玉是尽心尽力了的,北静王品貌无双,身份高贵,在世人眼里嫁给他只能是高攀,堪配林黛玉,所以推测有可能是元春也向北静王施加了影响,通过皇帝告知她家有一位天仙一般的千金小姐,堪配王爷。这大概是鹡鸰香串是皇帝赐给北静王的原因。元春大概是只想把宝黛分开,但又不想害了林黛玉,所以自觉给林黛玉找一个更好的也算对得起她了。但是却架不住金玉阵营的诼谣謑诟,导致黛玉忧死,泪尽而亡。这仅仅是一点点个人猜测,并不代表我绝对相信就是这样。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