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對錦文路過江通道設計方案進行了修改,修改後的工程難度大大增加。設計者告訴記者,是爲了保護江豚!

  眼下正是江豚繁殖的季節,不少江豚出沒於新濟洲、中山碼頭等水域嬉戲,難得一見的場景引得不少市民圍觀。

  作爲長江裏唯一的鯨類動物,僅剩約1000頭的數量,讓江豚成爲了"水中大熊貓"。2014年南京成立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從蘇皖交界一直延伸到南京長江大橋,並將保護區劃分爲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而作爲早在2012年就被列入南京城市規劃的錦文路過江通道,恰好與保護核心區"擦邊"。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計劃處處長王超表示:“核心區是距離通道邊緣50米,錦文路過江通道的規劃線位是落在了保護區的緩衝區範圍。當初認爲放在緩衝區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隨着對長江大保護認識的逐步提高,我們就對橋樑建設方案進行了優化。”

  最初錦文路過江通道是三塔懸索橋方案,在江中設一處橋塔。在最新的方案中,新橋樑取消了江中橋塔,原有的三塔懸索橋改爲雙塔懸索橋,兩座橋塔分別位於新濟洲和子匯洲上,完全避開了江豚保護區。

  王超告訴記者:“這樣在江中就沒有任何永久性的設施。建成後對我們江豚保護期的影響就可以是微乎其微。施工難度、施工週期、施工造價都會有所提高,我們覺得爲了保護這些這麼珍惜的江豚,多投入點還是值得的。”

  近年來,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南京先後拆除搬遷了長江三橋至二橋段所有生產性碼頭,並投放苗種超過3億尾,增加江豚的食物來源;同時,實現保護區三橋以下江段徹底禁漁,南京長江段棲息的江豚數量逐漸上升。2018年保護區內江豚共出沒1950頭次,顯示出保護區水域生態得到有效修復。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羅聰懿 章斌煒 南京臺 泰州臺 報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