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对锦文路过江通道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工程难度大大增加。设计者告诉记者,是为了保护江豚!

  眼下正是江豚繁殖的季节,不少江豚出没于新济洲、中山码头等水域嬉戏,难得一见的场景引得不少市民围观。

  作为长江里唯一的鲸类动物,仅剩约1000头的数量,让江豚成为了"水中大熊猫"。2014年南京成立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从苏皖交界一直延伸到南京长江大桥,并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而作为早在2012年就被列入南京城市规划的锦文路过江通道,恰好与保护核心区"擦边"。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计划处处长王超表示:“核心区是距离通道边缘50米,锦文路过江通道的规划线位是落在了保护区的缓冲区范围。当初认为放在缓冲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随着对长江大保护认识的逐步提高,我们就对桥梁建设方案进行了优化。”

  最初锦文路过江通道是三塔悬索桥方案,在江中设一处桥塔。在最新的方案中,新桥梁取消了江中桥塔,原有的三塔悬索桥改为双塔悬索桥,两座桥塔分别位于新济洲和子汇洲上,完全避开了江豚保护区。

  王超告诉记者:“这样在江中就没有任何永久性的设施。建成后对我们江豚保护期的影响就可以是微乎其微。施工难度、施工周期、施工造价都会有所提高,我们觉得为了保护这些这么珍惜的江豚,多投入点还是值得的。”

  近年来,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南京先后拆除搬迁了长江三桥至二桥段所有生产性码头,并投放苗种超过3亿尾,增加江豚的食物来源;同时,实现保护区三桥以下江段彻底禁渔,南京长江段栖息的江豚数量逐渐上升。2018年保护区内江豚共出没1950头次,显示出保护区水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罗聪懿 章斌炜 南京台 泰州台 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