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爲地主放牛。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餬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或送人或嫁出了。

怎樣才能讓士兵奮勇殺敵?戚繼光想了一個辦法,頓時倭寇死傷無數

所以,草根出身的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一種“仇富”心理。在他看來,百姓們只要有田種,吃飽穿暖,就是富裕,而一旦越過這個層次,則富人就成了他王朝穩定的一種威脅,是他的打擊對象了。所以,在他的影響下,明朝時期替朝廷打工的不論官員還是士兵工資都不高。

在那個普遍低薪的年代,官員尚且能安穩度日混個“鐵飯碗”,但是,對於那些替朝廷拼命的士兵來說就未免有些不公平了。

怎樣才能讓士兵奮勇殺敵?戚繼光想了一個辦法,頓時倭寇死傷無數

將軍若想要讓士兵拼命,離不開金錢的刺激,戚繼光就是成功實行這個獎金制度的典型。按照明朝慣例,戚家軍的軍餉簡直可以用寒磣來形容,每個普通小兵一年才十兩銀子,明初一個農民進城打短工每年都能賺到這個數,對於在前線玩命的士兵來說難免會心有不甘。

戚繼光是個體恤士兵的將軍,他也想給手下發高薪,但是,礙於明朝低工資的大環境也無可奈何。那麼,明朝時期的工資水平是什麼樣子呢?

史籍記載:當時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代的國防部長)每年的俸祿爲一百五十兩白銀,加上明朝文官的地位遠高於武官,朝廷下發到軍隊的餉銀則十分有限。戚繼光雖然與士兵同吃同住親如一家,但是,若替兄弟們申請高額軍餉,被朝中同事彈劾,這可是要掉腦袋的事。

怎樣才能讓士兵奮勇殺敵?戚繼光想了一個辦法,頓時倭寇死傷無數

戚繼光也沒那個膽子,明朝鐵律在此戚繼光根本沒辦法“造次”,這也就使戚家軍面臨一個要命的問題:

工資低得可憐,哪個兄弟肯心甘情願的替戚繼光賣命呢?就連進城打工都能賺到十兩銀子,那麼,他們爲什麼要把腦袋別到褲腰帶上衝鋒陷陣呢?士兵不是傻子,這筆賬誰都算得明白。不得已之下,戚繼光只能鑽制度的空子。

既然,不準讓士兵有高工資,那麼,將獎金定得高高的總可以了吧?

怎樣才能讓士兵奮勇殺敵?戚繼光想了一個辦法,頓時倭寇死傷無數

戚繼光平日裏給了士兵們充足的思想教育,戰鬥動員也做得也到位。但是,常言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少了重賞自然就少了勇夫。戚繼光給士兵們開出了天價獎金:“以小隊爲單位,只要幹掉一個倭寇就能拿到三十兩賞錢,幹掉十個三百兩,一百個就是三千兩。”

依現代管理學來看,戚繼光的獎金是平均發放給每一個小隊的,每個小隊十幾個人,錢也被分成十幾份,按照人頭一平攤所剩無幾,反而會讓小隊中殺敵的士兵不甘心,偷懶的士兵又能白賺一筆,所以,這獎金等同於沒發。

明朝自然沒有管理學家,但是,戚繼光卻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優化了獎金制度,那就是:按崗位發放獎金。十幾人的小隊中,大部分都是衝在最前面的“一線崗位”,還有一些負責殿後或是後勤的“二線崗位”。

怎樣才能讓士兵奮勇殺敵?戚繼光想了一個辦法,頓時倭寇死傷無數

在衝在最前的“一線崗位”中,通常有除隊長外的八名士兵,兩個盾牌手、四個長槍兵、兩個狼筅兵,“二線崗位”中則有兩個負責貼身肉搏的短刀手和一個做飯的伙伕,在大部分戰鬥中都是由“一線崗位”殺敵,所以“一線崗位”必須分到最多的獎金。

戚繼光規定,每幹掉一個倭寇的三十兩賞金中,一線崗位瓜分這二十兩,而二線崗位中在戰後割掉倭寇頭顱的刀手二兩,另一個刀手一兩,伙伕半兩,其餘的錢屬於隊長。倘若,有鳥銃兵配合作戰,那麼,鳥銃手則要分二兩。

當然,不論怎麼分,都是隊長拿的最多,畢竟,最低層的管理人員也是管理人員。

怎樣才能讓士兵奮勇殺敵?戚繼光想了一個辦法,頓時倭寇死傷無數

這樣的獎金制度會給戚家軍帶來什麼呢?那就是一個小隊要是能在一年中幹掉六十個倭寇,那麼,這些人就算是發了筆橫財,一線崗位的夥計每個都能賺到一百五十兩銀子,這筆錢堪比兵部尚書的年薪。

並且,除了高額獎金外,戚繼光還允許兄弟們有“額外收入”。例如:在戰場上有倭寇士兵遺落的金銀財寶、軍備兵器,這些東西若被士兵繳獲,那麼,則按小隊平分,隊長能拿到兩份。這份收入很有意思,並不是固定的,存在大量的運氣成分。

運氣差的小隊只在戰場撿些兵器碎銀,每年可能只有幾十兩,運氣好的小隊在戰場上撿到寶貝,沒準一次就能賺個幾百兩。從某種角度上說,士兵們能分到多少錢全看倭寇搶了多少財物,畢竟,倭寇的財寶都是靠搶劫得來的,倭寇搶了些破銅爛鐵,士兵們就分到破銅爛鐵,倭寇搶了些金銀玉器,士兵們就分到金銀玉器。

怎樣才能讓士兵奮勇殺敵?戚繼光想了一個辦法,頓時倭寇死傷無數

戚繼光無法跟大明朝低工資的制度相抗衡,也沒辦法提高士兵們的社會地位,但是,自打戚繼光的獎金制度實行,原本人人都嗤之以鼻的職業瞬間成了一條發家致富的不二法門。

正因爲如此,戚繼光一生殺倭無數:

台州花街之戰:斬首308顆,生擒2名倭首;

白水洋戰鬥:我敵對比:1500對2000餘,全殲2000多名倭寇,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

橫嶼島渡海之戰,消滅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顆,俘虜29名;

牛田之戰:擊潰數上萬倭寇,其中則包括假倭和真倭,斬首688顆;

林墩之戰:燒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斬首960顆,俘虜26人;

... ...

怎樣才能讓士兵奮勇殺敵?戚繼光想了一個辦法,頓時倭寇死傷無數

由此可知,在戚繼光的重賞之下,抗倭效果還是顯而易見的。

參考資料:

『《抗倭英雄戚繼光》、《明朝官員的俸祿、工資收入表》、《戚繼光一生殲滅了多少倭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