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金融人

都看江蘇金融圈


作者|金融小強



2019年5月12日晚上,江蘇張家港市警方在其官方微博發佈了一則消息:康得集團董事長、康得新複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得新”)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鍾玉,因涉嫌犯罪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從1988年辭職創業至2018年,三十年鬥轉星移,鍾玉完成了從一名青年科學家到知名企業家的轉變。康得新的行業地位曾爲鍾玉贏得了諸多讚譽,有人稱其爲“材料屆任正非”。

然而鍾玉頭頂的光環卻隨着康得新的財務黑洞曝光而頃刻崩塌,如今鍾玉一手創立的康得集團已危若累卵,其本人的境遇,更是讓人唏噓,最終等待鍾玉的將會是什麼?


局級幹部下海創業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門漸開,市場經濟的大潮洶湧而來。一大批體制內的青年人“不甘寂寞”,紛紛辭職下海,漸成一股潮流。鍾玉即是大潮中的一員,那年他38歲。

在鍾玉辭職的四年前,也就是1984年,時年40歲的柳傳志已經從中科院出來,拿着計算所給的20萬元開始創業,從最初的倒買倒賣到現在的聯想帝國。同一時期,張瑞敏、王健林……也紛紛來到了事業的起點,多年以後,海爾、萬達等成爲大衆耳熟能詳的品牌。


和現在的年輕創業者相比,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批企業家羣體,創業時年齡普遍偏大,在目前仍然活躍在一線的企業家羣體中,鍾玉屬於年齡較長的那一批。


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是他們的普遍特徵,生逢大時代,鍾玉的經歷就有着深刻的時代烙印,幾乎可以說經歷了各類重大事件、穿越了不同階層。作爲一位“老三屆”,鍾玉當過工人、當過兵、上過大學、讀過研究生,直至1988年“下海”經商。

在創業之前,鍾玉最值得稱道的是,在一家軍工單位的工作成績。據其自述,1973年就讀北航自動控制系電氣工程專業;1976年畢業就職航空部125廠(曙光電機廠的前身)微電研究所;歷任殲七、殲八主發電機主管設計師;78年開始從事航空可靠性的研究工作;1984年主管設計的殲七Ⅲ、殲八Ⅱ型主發電機定型,榮獲三等功、二等功,同時被任命爲研究所副所長;1985年還參與北航相關院系的組建工作;1986年又回到北航攻讀研究生。

從履歷上看,鍾玉專業背景雄厚,可以說是位青年科學家。1988年,鍾玉被提拔爲北京曙光機電廠(局級單位)廠領導,正是大有可爲之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時的他遞交了辭職書,準備開啓的下一段人生。


28年之後,已經功成名就的鐘玉曾在某場合解釋爲何放着局級幹部不幹,辭職創業:第一,中國國有的機制幹事情太難了,中國的第一個開發區(中關村)開創以後,給我們創造了空間 ;第二,我想辦一個好企業,這個企業可以給員工帶來幸福,爲社會創造價值。


材料屆“任正非”


鍾玉最終選擇的行業,在現在看來科技含量並不高,不過在當時的中國,卻算得上是高新技術——預塗膜。


所謂預塗膜,是將薄膜基材與熱熔膠層復合在一起形成的能夠與所需貼合物質進行熱複合的產品,常見的即是各類紙質包裝盒外部的那層光滑的薄膜。


20世紀90年度,該技術由GBC公司發明,而康得集團只是這家公司辦公產品的代理商。在得知GBC發明新型覆膜產品之後,及其對印(刷)後處理工業的重大影響。鍾玉即決定與國外企業、機構進行合作,自主研發預塗膜產品,填補國內空白。


2000 年,鍾玉以個人名義於在澳大利亞珀斯設立公司,利用當地一些機構的技術人才、試驗設備,完成了預塗膜生產技術的研發,這也是康得新的技術起源。


國人學習、改造的能力是強大的,之後的生產中,康得新進行了原材料工藝配方、參數、設備等各方面的研究,研製出一套適應各種外界因素變化、適應不同領域需求的預塗膜生產技術和工藝。預塗膜的基材也從最初的BOPP膜,延伸到現在的BOPET膜、金屬膜、尼龍膜等。


到2010年,康得新已經是國際先進的預塗膜生產廠家,預塗膜也直接助推康得新在當年成功登陸A股。

爲了繼續技術進步,2011年,康得新又進入光學膜領域,並做成了全球最大;2013年,又開始進軍碳纖維;之後是裸眼3D……從預塗膜到光學膜,再至碳纖維,KDX終成行業標杆,並提出要對標3M。


自此,鍾玉新聲譽日隆,有人甚至稱其“材料屆任正非”。資本市場上,康得新也備註追捧,成爲股民口口相傳的“大白馬”。


2017年白馬股大行其道,康得新也到達巔峯狀態。當年11月,康得新市值最高時曾接近千億、高居江蘇第4位,排在江蘇銀行和南京銀行之間;同時成爲蘇州“第一股”,市值超過當時的第二名亨通光電近300億;此前,公司亦曾放言市值要做到3000億元。另外,其當年歸屬淨利潤24.74億元,位居江蘇上市公司前列,同樣高居蘇州第一。


折戟“122億元”


創業的歷程並不總是一番風順的,在鍾玉的自述中,至少提到過兩次危機。


第一次是剛剛下海時就遭遇的當頭一棒。1988年創業之初做電動車,89年剛開始上市銷售非常好,結果89年第一次經濟簫條到來,湊了3萬塊錢到年底給賠完了。


第二次是在2003年,彼時的鐘玉站在樓上看着樓下,竟非常理解企業家的自殺,想着現在要跳下去,什麼事都沒有了,這個責任都不用擔當了,也都不用扛了。

現在,鍾玉又遇到了一個檻,目前來看還很難跨過,畢竟這個檻高達“122億元”,而康得新目前的市值才130億,並且仍處於“跌蝶不休”的狀態。


最遲至2018年中,鍾玉實際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康得新就開始受到外界質疑。直到今年初,隨着一筆債券到期不能兌付,康得新債務危機正式踢爆,手握百億現金竟然還不起10億債券?


隨着之後一連串的到期債務不能兌付,“白馬”康得新開始逐漸顯形。在交易所的連番問詢之下,大股東康得集團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事情開始浮出水面,122億鉅款去向成爲外界關注焦點。


5月12日晚間,微博實名認證爲“張家港市公安局”稱,康得集團董事長、康得新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鍾玉,因涉嫌犯罪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將這出大戲推向高潮。

在此之前,康得新作爲張家港知名企業,其實控人鍾玉在當地影響力不言自明;此時警方出手,地方政府態度亦不言自明。


不是票友,亦能知道,高潮到來,也就意味着結尾就在不遠處。現在,鍾玉已經來到懸崖邊。


縱觀鍾玉三十年創業史,可以看到新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的風雨歷程。經歷三十年沉浮之後,最終等待他的又會是什麼呢?

康得新老闆鍾玉終於進去了,年近七旬晚節不保

ST康得新股東會“暗戰”,新人事格局引起的戰投猜想

康得新實控人鍾玉被限制高消費 他是怎麼去的亞布力

康得新大股東質押爆倉,這幾家機構也要哭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