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短命的朝代,但同時也是一個璀璨的朝代。隋朝雖然只有四十年國祚,但是對歷史的影響力相當深遠。所以現在也有很多隋朝粉絲。

  隋朝二世而亡,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兩個皇帝。隋文帝楊堅自然就不用說了,隋煬帝楊廣,怎麼說呢,也算是一個有爲之君吧。首先說說楊堅。楊堅雖然屬於篡位,還是從自己的外孫(名義上的)手裏奪得皇位,因此還跟女兒楊麗華鬧彆扭。有些人說楊堅得國不正,是有道理的,但是宇文氏對楊堅本來就有猜忌,楊堅實力又太強,處於騎虎難下的境地。所以他篡位屬於有情可原。而且無論如何,楊堅對歷史上的功績是無可否認的。

  首先就是結束中國自東晉十六國以來,南北對峙的分裂格局,重新完成了統一。這對於血液裏都流淌着大一統思想的中國人來說,可以說是功莫大焉。其次在官僚制度上也做出了改變。隋朝的前身是北周,北周是爲了對抗權臣高歡,而由北魏分裂出來的政權。爲了取得關中漢人的支持,北周採用仿照周制的六官制。楊堅繼位以後,改六官制爲三省六部制,對後世造成深遠影響。

  除此以外,還有教育取士方面。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過九品中正制。後果就是世家大族壟斷了向上爬的道路,平民無路可走。但是隨着連年的分裂混戰、叛亂、政變,世家的力量也受到巨大沖擊,一些平民階層開始嶄露頭角。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楊堅開創了“科舉制”。當然,這一點有一定爭議,和後世的科舉制有巨大區別。不過仍然有很多人將其視爲科舉制的發端。

  說完楊堅,再說說楊廣。講道理,楊堅已經給楊廣留下一手的好牌,結果讓楊廣打了一個稀爛,導致隋朝剛剛起步就完蛋了。但楊廣這個人絕不是一個庸碌之君,按照一句話來概括:“其罪也彰,其功也卓。”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可天下一共就那麼多民力,根本不夠他折騰。這絕非一個明君所爲,可以看作是高配版的“何不食肉糜。”

  但是另一方面,楊廣志向廣大,他也確實做出很多功業,最突出的當屬兩點,一是完善隋朝的“科舉制”;一是開運河。唐人皮日休對後者有高度評價:“共禹論功不較多。”所以說,隋朝雖然短命,但是大事做了不少。難怪會有後世的諸多正面的評價了。

  參考文獻:《隋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