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詳細對比,不要回復大概


發酵工藝不同,糧食配比不同,口感不同。


醬香型酒以貴州茅台酒為代表,以小麥和當地糯性紅高粱為原料。一般採用高溫制曲,高溫餾酒,高溫發酵、堆積。一年生產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發酵,7次取酒的12987工藝。其酒液無色(或微黃)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口感風味具有醬香、細膩、醇厚、回味悠長等特點。

濃香型白酒以五糧液瀘州老窖為代表。制曲原料以小麥為主,有些酒廠輔與豌豆、大麥。制曲頂溫在55-60℃,制曲培養以翻為主。糖化力、發酵力較清香型大麴低,曲香味濃郁。控制熱曲頂點溫度較高,一般在50℃以上,個別者高達60℃以上。翻曲次數較少,不像清香型白酒大麴翻曲頻繁,屬於中溫曲和高溫曲,工藝特點為多熱少晾。

其使用菌種不同,茅台醬香酒使用的是高溫大麴,五糧液瀘州老窖濃香酒用的是中溫。

釀造工藝不同:茅台酒採用的是三高一長,濃香型酒採用固體發酵、續糟混蒸等工藝。

獨特的地理環境:醬香酒主要依附於赤水河一帶,微生物的差異與微生活代謝差異不適用於濃香型。

醬香酒有醬香突出、回味悠長、空杯留香,飲後不上頭、不刺喉(不上頭是指頭不痛,並不代表頭部沒有反應,但飲後容易產生飄蕩的感覺。不刺喉,是指飲後不會口乾舌燥,前面幾杯應該細品,讓咽喉有個適應的過程,很快會漸入佳境,越喝口感越好)

而濃香型酒前後始終都是一個口感

醬香和濃香價格上區別醬香生產周期比濃香長,工藝複雜,成本高,價格高。


白酒中的醬香型和濃香型的區別:

1、釀造工藝:濃香是中溫大麴、生產周期為40-60天、一斤高粱可以出三兩酒。醬香是高溫大麴、1斤高粱可出2兩酒、生產周期至少為5年(1年生產期、3年陳釀期、1年勾兌後陳釀)。其中1年的生產周期中只有在端午踩曲、重陽下沙投料。

2、口感區別:濃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淨餘長等特點、其中以瀘州老窖、五糧液和劍南春等為代表。而醬香型的這類香氣香而不艷、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等特點,其中以國酒茅台、習酒為代表。

3、成本區別:濃香型的發酵採用陳年老窖或者是人工培養的老窖,生產周期和貯存期一般都只有幾個月,一般酒廠都有生產,市場產量很高,所以相對而言成本便宜且現在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白酒70%是濃香型為主。醬香型的因為生產工序複雜、窖藏期長、故市場上成本較高、特別適宜於高檔禮品贈送和高端宴請消費。


二者香型不一樣,自然區別很大。

1.醬香白酒

首先醬香型白酒亦稱茅香型,屬大麴酒類。其酒體具有醬香突出、幽雅細緻、酒體醇厚、回味悠長、清澈透明、色澤微黃等特徵。在所有的白酒中,醬香型白酒所含的總酸是相當高的一種,可達2.0g/L(以乙酸計)以上,有著廣大的消費群體,市場發展潛力很大。其發酵容器是石壁泥底窖池。

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可以概括為: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長時間貯藏,精心勾兌而成。兩次投料指下沙和糙沙兩次投料操作。有八次發酵、七次取酒。

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特點可以概括為:四高兩長,一大一多。 四高是: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高溫流酒;兩長是指:生產周期長,歷經一年;貯藏時間長,一般需要貯藏3年以上。一大指的是用曲量大,用曲量與糧食質量比達到 1﹕1;一多指的是多輪次發酵,即八輪次發酵。

在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中,第一次投料稱下沙,第二次投料稱糙沙,投料後需經過八次發酵,每次發酵一個月左右,一個大周期約10個月。

2.濃香型白酒

濃香型白酒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淨餘長等特點,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優劣的主要依據。構成濃香型酒典型風格的主體香成分是己酸乙酯,發酵容器為泥窖,採取續糟配料的投料方式發酵,故有「千年老窖萬年糟,老窖釀酒,格外生香」之說,強調了泥窖對釀酒的重要作用。

也就是說濃香與醬香最大的差別在於這兩點:

口感區別:濃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淨餘長等特點、其中以以瀘州老窖、五糧液和劍南春等為代表。而醬香型的這類香氣香而不艷、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濃不猛、回味悠長等特點,其中以茅台、習酒、郎酒等為代表。

成本區別:濃香型的發酵採用陳年老窖或者是人工培養的老窖,生產周期和貯存期一般都只有幾個月,一般酒廠都有生產,市場產量很高,所以相對而言成本便宜且現在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白酒70%是濃香型為主。醬香型的因為生產工序複雜、窖藏期長、故市場上成本較高、特別適宜於高檔禮品贈送和高端宴請消費。



醬油味醬香型,新鮮濃郁臘肉味濃香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