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有一個地方,你可以每天花幾個小時用餐,盡情吃掉各種各樣的肉、芝士,但還是細腰長腿,胸大健美,全世界人都為你沉醉,覺得你是個迷人的小妖精,雖然你講話的口音有點像重度氣管炎,但大家都覺得你特別有腔調,甚至模仿你講話,更重要的是,你不容易得糖尿病和心臟病……

吃瓜群眾:你是在逗我嗎?

先別急著罵街,這個地方其實就是法國,以上這種不太現實的情況早在兩百年前就有人在研究了,這種現象叫做飲食屆的「法國悖論」。

名詞解釋:

法國悖論——法國人酷愛美食,飲食中有大量高卡路里和高膽固醇的食物,但他們在體重、血糖和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方面都比其他英語國家要低很多。

1819年,一位叫做賽木耳-布萊爾(這個名字聽著就很健康~)的愛爾蘭醫生髮表了一篇論文,首次闡述了這個發現。他發現法國人的生活習慣和氣候條件,使得他們患心臟病的幾率低於愛爾蘭人。這個發現在當時並沒有引起重視,畢竟是兩百年前,世界各地的人們還不知道膽固醇這幾個字怎麼寫。

直到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針對心血管疾病的全球協作研究表明,當你的食物中富含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的魚類,蔬菜,罹患心臟病的概率就會低很多。

1990年,這個發現被美國《健康》雜誌和CBS的節目《60分鐘》報道出來,這才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有數據顯示, 法國人每天比美國人多吃32克脂肪,六成的乳酪,多吃4倍黃油和3倍豬肉,但法國人的心臟病死亡比例只有十萬分之八十三,是美國人的三分之一概率。

在法國,高脂食物隨處可見,到處都是肉,芝士,但法國人的膽固醇水平很低。對此專家們進行過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們認為藍紋芝士,比如洛克福爾乳酪中的菌株對人體心血管系統中有消炎的作用。

心臟病學專家基恩-費里爾專攻膽固醇問題,他說曾經法國人也想過要改變飲食中的脂肪含量,減少飽和脂肪,用碳水化合物和糖來代替,以降低高血脂和各種代謝類疾病的發病率。

但當你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水平,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幾率。飽和脂肪使人體產生很多有益的膽固醇,當有益的膽固醇和有害的膽固醇達到平衡時,動脈疾病和心臟疾病就不容易發生。

當然,大口吃肉的同時還要與加餐、零食保持距離。法國神經學家科洛爾在《關於脂肪的謬誤》中,提到:多吃魚肉,吃優質的動物脂肪,低糖,少零食,以及細嚼慢咽可能是「法國悖論」的關鍵。

這就意味著,每天你可以盡情享用2-3次大餐而不用擔心發胖,但中間不能再吃零食。

其實當你的正餐包括充足的優質脂肪和蔬菜,血液升糖和降糖的速度都比攝入同等數量的碳水化合物要慢得多,你不會容易餓——你的手不會總是有它自己的思想,不可控制地伸向零食櫃。你的情緒也相對穩定,不會因為客戶牙齒上有菜葉就覺得他智商有問題。

在《全球最佳飲食》這部紀錄片中,排名最前的幾個國家無一例外的選擇優質脂肪作為食物主要來源,包括丹麥、瑞典、挪威等等。

排名第一的冰島,男性的平均壽命是81歲,這主要就是由於冰島人的食物是魚,魚類富含豐富的歐米伽3,這種脂肪酸在大腦發育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吃魚肉還可以長高高,家長們可以給小盆友多吃一些。魚肉能緩解抑鬱,以魚肉為主食,可以避免阿茲海默氏症和精神分裂症。所以要開心就要多吃魚,何以解憂,唯有「會」吃。

而且你最好不要一邊玩手機一邊吃飯,因為那樣會讓你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吃下過量的食物,卻沒覺得吃飽。所以生活的儀式感其實很重要啦,要好好享用你的食物和用餐時間,讓大腦得到休息,好吃的東西都很調皮,你認真對待它,它就會讓你優雅又美麗,你糊弄它,它就讓你又肥又喪。

除此之外,當季蔬菜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國和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飲食在影片中的排名相對靠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喜歡把穀物作為主食,幸好我們喜歡吃蔬菜,才沒有那麼胖。但如果把大米飯和苗條換成優質脂肪,我們應該會更健康,更快樂。

文/木木醬

首發於Levvo逆糖實驗室 (wx ID: levvo_lab)

【聲明】本原創內容作為知識分享和信息交流,僅代表個人觀點。由於每個人身體狀況及患病情況存在差異,文章內容不可取代專業醫療建議。請大家根據自身健康狀況理智作出選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