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資管新規之後,融資端被限制,房企發債融資的腳步一再放緩,這使得多數開發企業沒有能力在土地市場補充存貨,與此同時,2018年銷售端的不景氣,也加劇了土地市場的冷淡。

2019年開年以來,隨着融資閘口被放開,且市場有逐步回暖跡象,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開始在土地市場攻城略地。以綠城、華夏幸福等爲代表的房企,在資金到位之後開始急補庫存;以中海、華潤等央企爲代表的房企,開始了2019年在土地市場的新一輪擴張。

4月16日,杭州出讓4宗宅地,其中兩宗被綠城摘得。位於江乾區的編號爲杭政儲出(2019)16號地塊爲住宅(設配套公建)用地,被綠城以總價35億元競得,摺合樓面價27413元/平方米,目前該地塊周邊在售新盤均價爲40800元/平方米。位於下城區的編號爲杭政儲出(2019)18號地塊爲住宅(設配套公建)用地,被綠城以總價19億元摘得,摺合樓面價29736元/平方米,目前該地塊周邊在售樓盤均價約爲3.5萬元/平方米。

這不是孤例。開年以來,綠城在土地市場的表現均較爲積極,除大本營杭州之外,寧波、西安、日照、鄭州、天津、太原、台州等均涉及,據第一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綠城合計拿地金額約爲70億元。這幾宗地塊中,寧波、杭州地塊屬於樓面均價較高者,其中杭州蕭山地塊的地價更是直逼周邊在售商品房價。

綠城之所以積極拿地,在於其庫存不足的現狀。其2018年財報顯示,當期共拿地37塊,花費土地款517億元,截至期末共有3247萬平方米土儲,其中資產負債表顯示,當期可供發展物業爲228.4億元,同比減少10.3%,發展中物業爲1178.8億元,同比增長41.8%,存貨爲1.2億元,同比減少70.7%。可供發展的存貨不足,是綠城接下來發展的重要掣肘。相比2018年的1564億元,綠城今年制定了2000億的銷售目標,但需要有足以支撐其規模的土儲。

與綠城有同樣目標的還有華夏幸福。在經歷了兩年的動盪期,迎來平安之後,華夏幸福緩解了資金困境。今年前四月,華夏幸福拿地動作頻頻,截至4月末,華夏幸福以48.57億元共拿地25幅,總面積約125.5萬平方米,拿地面積同比上一年度增長29%。

對此,華夏幸福表示,對上述土地使用權的競買符合公司的土地儲備策略,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保障其產業新城業務及園區配套住宅開發業務實現可持續發展。

其中,華夏幸福3月拿地最爲兇猛,共花費36.28億元拿下16宗地塊,3月拿地支出比例佔前四月爲74.7%。3月也正是房企普遍拿地的高峯期,華夏幸福也同樣借勢奪地,完成第一季度補庫存的目標。據悉,華夏幸福2019年上半年拿地預算爲200億元,前四月僅花去24%。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整體看,1~2月份各地土地市場較爲低迷,但隨着春節後信貸市場增量增加,房企融資難度降低,部分城市在4月份土地市場再次出現了復甦苗頭,雖然未出現地王頻發現象,但市場已經出現了和之前不一樣的表現。

“房企對住宅類土地拿地積極性較高,從4月份數據看,針對熱點的住宅土地,房企拿地積極性有所恢復。與此同時,雖然一二線城市調控政策嚴格,但對於房企來說,爲了加大銷售額,依然會集中拿地。”張大偉表示。

與綠城和華夏幸福不同的是,以華潤和中海爲代表的央企在2019年開年之後均在土地市場所有斬獲,然而不同於綠城和華夏幸福過去幾年資金短缺的基本面,華潤和中海則屬於補充庫存爲借勢擴張。

據克而瑞統計,中海4月拿地金額均較前三月平均值提升300%以上,單月拿地金額幾乎是前三月的一半以上。其中中海4月接連在蘇州、寧波等二線等高價拿地,華潤4月拿地力度也顯著提升。

2019年1~4月份,中海共計購入16宗土地,分佈於北京、上海、廣州、佛山、東莞、廈門等地,總面積爲78.61萬平方米,總土地出讓金爲338.8億元。其中4月最爲兇猛,分別在廣州、東莞、廈門、瀋陽、杭州、蘇州和寧波等地收購了八幅地塊,均爲中海100%持有所有地塊,樓面面積總計103.12萬平方米,土地出讓金約爲173.77億元。

同時,中海4月加大了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拿地力度,共投入47.94億元買入32.55萬平方米。進入5月,中海又聯合恆基兆業、新世界等五家房企以125.9億港元獲得九龍啓德第4C區2號地塊的新九龍內地段第6552號的用地。

華潤同樣在4月表現搶眼,根據克而瑞數據統計,華潤置地1~4月新增土地價值爲411億元,其中4月拿地金額爲222.1億元,1~3月拿地金額爲63億元,增幅高達252%。

華潤的拿地策略從2018年就開始,根據2018年報,華潤2018全年新增103個項目,計容建面221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4.9%,其中開發物業1938萬平方米,持有物業275萬平方米,共花費1513.5億元,其中權益地價款爲1036.8億元,而在2017年權益地價款只有653.4億元。這說明,華潤最近幾年一直處於高速增長期,其在土地市場的動作只會愈加頻繁。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表示,由於城市羣概念目前較爲火熱,多數開發企業對此也比較認同,因此這些企業開始加大在二線或者活力較強的三線城市的拿地力度。另外,由於今年整體資金面轉好,房企融資計劃頻繁且大多能夠成功發債,這也從側面推動了其在土地市場的表現。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精彩回顧
關注“中房網”微信(zhongfangwang)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二線土地市場集體回暖,還會持續多久?》
《城鎮住房保障、住房租賃等入2019立法計劃》
《2019年四月房地產大事件盤點!》

《4月成交失色,報告稱全國樓市將繼續降溫》
《這九家上市房企已經完成全年三成銷售任務》
《城鄉融合發展綱領性文件重磅出爐》
《4月中國城市租賃價格指數發佈》
《1-4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排行榜》
《土地市場回暖明顯,但佈局這幾個城市要小心》
《警惕房價上漲風險,政治局會議再提房住不炒 》

《2019中國房地產500強發佈》
《500強首選供應商服務商品牌榜單》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內容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