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國學熱不斷燒起,越來越多人選擇學書法,其中不少初學者經常問一個問題:學書法爲什麼一定要臨帖?不臨帖就不行嗎?爲什麼我有的朋友說不臨帖自己寫更快?

  其實這真的真的是一個老生常談、老掉牙的問題。但是不回答又不是書思作風。以後,誰再說學書法不臨帖,就把這個轉給他!

  原因一

  會走纔會跑,有技才得法。

  不臨帖,就不能從法帖中學到豐富的技法和審美法度,因而自己的俗氣無法去掉,隨手亂畫,沒有楷模,沒有參照,即使閉門苦練終生,也與書法無緣。

  原因二

  臨帖了,才能認識書法。

  其次,中國書法有着幾千年的歷史,是一代代藝術家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繼承前人積累的經驗,反覆融入自己的審美風格,逐漸形成的具有完整的、系統的理論體系,又具有豐富細膩技法法則的文化藝術,不瞭解、或不間接瞭解中國的書法,是無法從事書法活動的,抑或說,臨帖後,才能認識書法,否則,連書法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書法的進步與快樂在哪裏…都不知道。

  原因三

  不臨帖,不懂書法審美。

  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不好,涉及到書法的審美原則問題。怎樣的書法謂之好,怎樣的書法謂之不好?好,好到什麼境界,差,差到什麼程度?原因是什麼? 這就需要有標準。中國書法儘管沒有絕對的標準,但卻有着相對審美法則。一幅優秀的作品必須要具備兩個方面的基本水準:一是對傳統書法藝術繼承的水準;二是融入的個人審美風格的水準。即所謂“繼承和發展”,這是書法作品評定的兩個基本標準,其他的細則都是建立在這樣的評價框架之內。

  不臨帖,就是排斥積澱千年的書法美學與傳統原則,不繼承傳統的書法,在第一關上就失敗了,還談什麼好不好呢?

  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天賦如何,學書法就得從臨帖開頭,誰再說學書法不臨帖,就把這個轉給他!

  精緻銅印閒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