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開啓終身學習之旅。



版權申明:本文由微信公衆號:

留學全知道(ID:Eduknow)原創,

可盡情分享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如有想要了解的話題,也可以給我們留言。


留學



英國教育=70%美國教育+30%中國教育。

自由+創造力70%類似美國 和 規矩+傳承 30%類似中國

//////////////////////

在“贏在起跑線”理論熱行的今天,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從小就在國外接受良好的素質教育,留學低齡化趨勢日益增加。


然而我們今天採訪的主人翁Victor,本該“天時地利人和”,擁有兩個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兒子,卻決定在他們8歲和4歲時毅然回國,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大兒子考上世界名校-劍橋大學。


前往名校的路上,良好的教育環境的確十分重要,但自律的學習習慣和豐富的課外活動更必不可少,今天就一起來聽聽這位“劍橋爸爸”的育兒經吧。

Victor

劍橋爸爸介紹:毛奇驊/Victor,從事0-6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已有13年,2004年成爲美國金寶貝早教品牌中國第一個加盟商;1989-2004年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15年 (斯坦福/Stanford大學計算機碩士'95,英特爾/Intel硅谷總部技術、市場和管理工作8年多)。因爲孩子,跨界轉行進入早期教育行業,對中英美三國教育和未來素質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比較多瞭解和切身經歷。


Victor幸福的一家四口


老大8歲和老二4歲前(2006年前)在美國斯坦福和硅谷長大,2006年至今在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上學,老大2016年高中畢業去英國劍橋/Cambridge大學念本科,老二現在高二。 他主張“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把每個孩子當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和“低齡留學”唱唱反調

留學全知道對話劍橋老爸



12

回國後

孩子們生活如何?


+


Q

你們什麼時候決定回國?回國後孩子在學業或生活上適應嗎?

Victor2004年我們決定回國,當時我的兩個兒子一個8歲一個4歲。


Victor回國前和兒子們在斯坦福大學


8歲的老大因爲年齡的原因,已經很難轉到國內的公立學校了,很多學科會跟不上,比如數學、語文等。所以我們選擇了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從07一直到高中畢業,都是在德威的英國教育體系。


老二現在15歲,相當於美國的10年級,5-10歲在北京3e雙語國際學校,11-12歲在啓明星DayStar雙語學校,13歲至今在德威英國學校上學。

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


Q

在決定選擇英國教育體系之前,是否有考慮、對比對IB課程體系呢?

Victor:2015年夏天,我帶孩子去拜訪過11所美國大學和3所英國大學,參加了學校的招生說明會,都問過他們招生辦的人,相對A-level、AP、IB等課程體系,他們更傾向於哪種體系的學生?



其實結果相差不大。其中有4所學校的招生官更傾向於IB學生。因爲他們認爲IB的學習方式和大學的比較接近,所以孩子進來後適應大學生活會比較快。


我們家老大的也確實是一個“真實案例”了,劍橋很多學生從英國的A-level系統考入,去大學之後適應會相對慢一點。高中使用IB學制的學生適應很快,因爲他們已經習慣了自我學習,自己做各種調研,有問題再去問老師,定時上大課,加上英國劍橋和牛津大學所特有的小班制每門課每週都有固定時間和指導老師(Supervisor)1:1或1:3進行1-2小時的小組討論和答疑,這是美國常春藤大學都沒有的。


Q

兩個孩子在生活中的性格如何,都有什麼興趣愛好?

Victor兩個孩子在性格上非常不一樣,一動一靜,大的喜歡閱讀和數理化;老二比較喜歡體育運動,尤其是足球。


孩子興趣由他自己決定,像老二喜歡足球,老大喜歡游泳,我和我太太作爲家長,就是從小陪伴他們發現他們各自的特長、支持他們去做這些運動,這對他們身體和學習都有好處。


08年時可愛的一家人


老二從4歲開始就找到了自己特別喜歡的運動——足球是最愛。一週至少去2次,最多4次,除了學校的校隊,還參加北京的Club Football和Sports Beijing的俱樂部隊。他自己房間裏有6-7個不同的足球,只要閒暇時他就可以一個人在房間裏玩球,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老大游泳不算專業,不過也是從回北京就一直堅持到現在,過去每週訓練一次不停遊可以遊2小時,在劍橋也參加他們自己學院的游泳隊,第一梯隊的都是代表英國參加國際比賽的學生。他在寫申請大學的作文的時候,專門寫了一篇有關游泳體育愛好對他學習生活的正面影響,他讀書累了或者腦子“卡殼”時就去游泳,每次游泳1-2小時,身體很累,但大腦很放鬆。現在即使在劍橋讀書也每週去游泳,並不是爲了去參加國際比賽,就是自己的一個愛好,放鬆身心,又可以鍛鍊身體。


12

假期時

都有哪些課外活動?


+


Q

孩子們的假期一般怎麼過?

Victor:2004年回北京後,除了08年在北京看奧運會,我們每年暑假都會回美國,以前我工作不是很忙的時候,我每年都陪他們在加州或東部參加2個不同的夏令營和一次家庭旅行,一般6到8周;現在比較忙,大概3到4周,就參加一個夏令營和一週的家庭度假了。


拍攝於旅行途中


其他學校的春假,我們也經常會一起出去看看,比如沿着黃河走走,去山東、山西、陝西、河南、安徽、浙江、雲南、貴州看看中國的文化、歷史、和美好的大自然……每年長假有機會去國外的文化歷史比如埃及、土耳其、希臘、意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斯里蘭卡等。


Q

有什麼讓你覺得印象深刻的夏令營,想要推薦給大家嗎?

Victor他們上過很多各種各樣的夏令營,幾乎都是培養技能的。其中有兩個,是我經常推薦給身邊的親戚朋友的。


Camp Bizsmart

適合年齡:11-15歲、16-19歲


一個是Camp Bizsmart,是斯坦福大學工程學院和微軟公司贊助支持的,11歲的孩子就可以開始參加了。


這個夏令營非常棒,一般由42個孩子分7組,6個孩子一組,每組裏有CEO(管理)、CFO(財務)、CMO(市場)、CSO(銷售)、CTO(技術)、CIO(創新)等各個職位。6個孩子每個人挑選一個角色,然後根據孩子的性格進行協調,之後開始兩週的創業活動,一般半天學習和討論理論,半天實際動手設計產品。



BizSmart和其它夏令營的不同之處在於,孩子們是在爲真實公司處理業務問題,一般是斯坦福校友開的公司,他們提供一套現成的程序,孩子們再加以優化。


老大參加那一年,他們做了一個關於太陽能燈取代美國Amish少數名族使用煤油燈的創業項目,孩子們設計改造了一個太陽能燈,讓他可以放在帳篷裏用,也可以在掛在馬車上照明等等。6個孩子6個角色,每天早上會小組討論講述一下每個角色需要在這個項目裏做哪些工作,有的孩子是管財務的,有的孩子是負責設計的,整個過程中孩子們學到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爲了保證質量或價格,應該如何統籌、如何妥協、如何堅持……孩子在積極的,基於團隊的環境中獲得現實世界的體驗。



這個夏令營結束的時候,每個團隊的學生都要一起給家長和專家做演示,同時會有幾位硅谷的專家和風險投資大咖作爲評委參加項目評選,最終得獎的團隊會得到微軟公司給予的5萬美金獎金,用於把設計項目真正產品化。


Summer of service

適合年齡:10歲以下



Summer of service,是老大以前參加過的一個美國夏令營。這是一個少兒博物館組織的夏令營,參加夏令營的學生每天要花半小時在少兒博物館給小朋友講解展示品或做演示。



孩子們半天時間在博物館裏做小講解員,爲來參觀的遊客們講解歷史故事、背景等。另外半天就會去到社區做公益,比如去周邊的小溪測量PH值,分析污染程度等等;或者去給一些比較貧困的老人家院子裏的菜除草、種植、施肥;有的時候還會去海邊,讓大家花一個下午觀察漲潮和落潮的規律和海洋動物如何隨着潮汐而變化;二週的夏令營結束時候,每個學生都會得到一張80小時公益服務的證書,我覺得這種方式非常好,可以在博物館和大自然裏,以有趣味性的方式學到知識,同時提供社區服務。


12

上大學

老大如何考上劍橋?


+


Q

對於大學,你們更偏好美國大學還是英國大學呢?老大爲什麼選擇了英國?

Victor其實,我們對英國和美國都沒有特別的偏好,基本上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做選擇。選對了最好,萬一選錯了,也要學會如何去調整。


再來談一下申請美國和英國大學有些什麼不同,家長大約可以做些什麼:美國英國大學申請現在國內應該有很多資源可以參考諮詢,我和我太太正好前面一年走過整個流程,所以也談一下親身體會。


第一,大環境。美國現在最好的Top25大學錄取率大大降低,隨機性增加,去年斯坦福錄取率不到5%,是每22人中錄取一個學生,創歷史新低,也是全美所有大學歷史上第一次錄取率低於5%。



今年2017年情況可能更嚴重,所有的藤校和加州大學UC系統的申請人數都是歷史新高,UCLA成爲歷史上第一個一年申請人數超過10萬的大學。由於每個學校招生人數10年來變化不大,所以錄取率嚴重降低,由於錄取率降低,學生爲了增加錄取機會,會把申請大學的數量增加,造成了惡性循環,也造成了隨機性增大,美國大學也在想辦法改革,但短期內這個問題還將持續和惡化。


第二,美國和英國大學申請最大的不同,錄取決定中美國會把學生的課外活動的重要性比重放大,這本身沒有任何問題,而體現課外活動最重要衡量標準就是學生描述個性的短文和老師的推薦,這個造成錄取中主觀性和隨機性就增大。


英國大學更注重學生高中四年學業成績,和中國的大學招生相似。美國大學申請數量沒有限制,理論上只要學生精力允許,可以申請幾十個學校。英國比較特殊,劍橋和牛津在同一年只能申請一所,不能同時申請,而且最好是學校推薦,像我們孩子的德威英國學校,每年大約會推薦5-6個學生申請,因爲如果學校推薦太多,牛津劍橋發現學生質量不好,會影響對推薦中學將來的可信度。


第三,上面提到的是外部因素對孩子們不利的,但是總的來說,這一代孩子們比我們當時要幸福和選擇多很多,美國的前50名大學和英國的前10名,應該都是世界百強級別的大學,所以考慮國外學習的選擇還是很多,家長不用太焦慮。


第四,家長有時間和精力,應該親身參與。申請美國大學要寫很多Essay短文,好的大學諮詢師會通過和學生的不斷溝通,瞭解孩子特長和興趣愛好,然後會通過討論幫學生找到表現自己的亮點,這個過程也是學生自我發現和總結的過程,父母在家裏也可以和孩子多討論,而且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美國和英國對誠實看得很重要,學生所寫的可以誇張一些,但一定要真實。



從計劃上,可以安排高一到高三之間寒暑假帶孩子去心儀和有興趣的學校參觀,可以和在校學生交流和招生辦老師溝通,瞭解學校等硬件設施和所在地的歷史文化環境。我們家2015年年初開始安排聯繫7月份兩週訪校,和太太一起,在美國東部和西部走訪了11個大學和文理學院,另外去英國看了牛津劍橋和帝國理工三所大學。從父母的角度,我覺得這些學校,我老大去任何一所都會得到很好的教育,從父母的虛榮心上講,當然更希望他能進入世界頂級學校,最主要的是可以在大學過程中可以繼續培養自信心,同時也知道天外有天,可以向最好的老師和同學們學習。最終老大選擇劍橋大學除了學校的專業學術氛圍,還加上倫敦這個歐洲古老而充滿生機的大都市,在文化藝術上可以給孩子業餘和精神生活帶來的正面影響。


老大最後選擇去英國,在文化上,我覺得如果孩子一生中有三到四年在一個擁有文化歷史悠久的地方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就像北京也是個非常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如果孩子既有中國文化的影響,又有像英國那樣的文化背景,將來再到美國去發展,他的視角和眼界一定會跟別人不一樣。


Q

你覺得老大能考進劍橋的主要優勢在哪裏?孩子去了劍橋之後有什麼心得感受嗎?

Victor他就是一直很喜歡閱讀,而且很自律,平常沒事的時候他就自己看書或者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我們也從來不在外面給他補課。


老大做事比較專注,可以一件事做很長時間,可能也和小時候我太太陪伴的比較多有所關係。老大最近4年大概看了300多本書,大多是一些科學、科幻之類的,也有一些是我和太太推薦的暢銷書,希望他閱讀種類多,興趣廣泛,對什麼話題都有所瞭解和有自己獨立的想法。


去了劍橋之後,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覺得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每個學科都有人比你更厲害,平常接觸的同學都很上進,自己也會被影響到,就會覺得自己更要發奮用功,要更上一層樓。


12

看未來

希望孩子如何發展?


+


Q

您希望孩子未來在哪方面發展?學術上有什麼偏好嗎?

Victor老大應該會選擇科學,例如物理、化學之類的。我們大人可能覺得物理太專業了,要非常深入研究才能做出一番成績,但是他以後想學什麼專業,我和太太也只是給他們一些參考,並不會要求他。如果發現所選的不是最佳,也要學會自我調整,這是終身學習的一部分。


其實老大情商不是特別高,與人相處不會那麼敏感,但老二就非常懂得察言觀色,比較受人歡迎。不同性格特長就擅長不同的事不是兩個孩子都適合當科學家,我覺得老二比較適合去做一些以團隊取勝或與人打交道的工作。


Q

希望孩子將來留在國外嗎?還是留在國內?從事什麼職業呢?

Victor我個人的想法是什麼地方機會多,什麼地方他能夠更適應、更喜歡,就呆在那裏,給孩子自己去選擇。我並沒有要求他們必須在中國或者必須在美國,他們下一代應該都是地球村的村民。



譬如說我們在美國學習、生活、工作了十幾年,最後又回國,生活肯定沒有在美國時那麼悠閒,但是中國有我們自己喜歡做的事業,所以我們還是選擇了在國內發展。


對於未來的職業,我覺得一開始孩子選錯職業也沒關係,過了幾年他覺得這個職業不好,再回去學習一下、充充電都是OK的。我自己的職業生涯就變化了多次,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而且現在的孩子適應能力、起點都比我們高太多了,就更加沒有問題了。

 

最後祝願《留學全知道》的粉絲家長們生活快樂!祝願孩子們在您們的關心陪伴中能夠發現自己的天賦、興趣和最愛,在您們的陪伴下能多讀萬卷書、多行萬里路。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適合您孩子天賦和興趣的教育。這樣他的一輩子將會很幸福!


謝謝大家。


最後,特別鳴謝劍橋爸爸Victor和我們分享他個人獨特的育兒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