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脊椎动物亚门

虽说演化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分,只要能够适应环境生存下去,每个物种都是演化的奇迹。然而即使是这样,身为自诩「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仍然认为,自从5.25亿年前,我们的先祖——第一批脊椎动物出现在寒武纪的海洋中时,地球的演化史从此变得无比的绚丽多彩,哪怕最初的脊椎动物,只是在当年的奇虾、角石等克苏鲁巨虫的阴影下苟且活命的不起眼的小生灵。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的类群,虽然从整个动物界来说也有昆虫纲等超级类群的存在,但论起在地球动物界的统治地位,脊椎动物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脊椎动物虽然只是一个亚门,但由于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而形态结构也有著悬殊的差异。然而在高度多样化的表观下,脊椎动物都有著脊索动物的特性,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三大件的存在。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有:

  1. 出现了明显的头部,神经管的前段分化为脑和眼睛、耳、鼻等感觉器官,后部分化为脊髓。
  2. 绝大部分种类的脊索仅见于发育早期,之后由脊柱所代替。
  3. 原生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的水生种(如鲸类等)和陆生种类的腮裂仅在胚胎期出现,成体用肺呼吸。
  4. 除了圆口类(无颌类),其他种类具有上下颌。
  5. 除圆口类外,都有不超过两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但也有蚓螈、蛇类等的附肢全部退化消失。

另外脊椎动物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包括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等。

脊椎动物分类:

传统上,脊椎动物亚门分为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六个现存纲类,这也是中学生物课本上通常出现的分类方式。不过由于生物学的发展,一些分类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有人将圆口纲的盲鳗和七鳃鳗分为两个纲,原同属于鱼纲的软骨鱼、硬骨鱼和肉鳍鱼各自独立,另外还有针对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在此不一一列举了。虽然可能存在多种争议和不合理之处,但在本专栏中脊椎动物采用以下分类:

  1. 盲鳗纲Myxini:现生的无颌类之一,曾列入圆口纲,眼睛退化。
  2. 七鳃鳗纲Petromyzontida:现生的无颌类之二,曾列入圆口纲,有七对腮孔。
  3.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包括所有种类的鲨鱼,鳐鱼和银鲛。
  4. 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各种硬骨鱼类。
  5. 肉鳍鱼纲Sarcopterygii:现生的肺鱼和腔棘鱼,具有肉质鳍。
  6. 两栖纲Amphibia:包括形似蚯蚓的蚓螈类,娃娃鱼、蝾螈等的有尾类,和很多人都很喜欢的无尾类。
  7. 爬行纲Reptilia:各种蜥蜴,龟类,鳄鱼和蛇类等,传统上的恐龙也分在此纲(当然如今已经倾向于另外的分类方法)。
  8. 鸟纲Aves:所有现生鸟类。
  9. 哺乳纲Mammalia:所有现生兽类,包括人类。

37.5. 盲鳗纲Myxini

一类海生的鱼形无颌类动物,眼睛退化,因而得名。盲鳗栖息于温带和亚热带海域,全部营寄生生活,钻入死亡或受伤的海洋生物体内取食,但也观察到有捕食的记录;脊索终生存在,有头盖骨而无脊椎骨和其他骨骼,无上下颌,口呈裂缝状,内有角质齿,无偶鳍;腮孔1-16对,体表有粘液腺;雌雄同体,卵生。

盲鳗纲现存1目1科共6属,约有82种(见于Fish Identification)。

37.5.1.1. 盲鳗目Myxiniformes

37.5.1.1 盲鳗科Myxinidae

37.5.1.1.1. 粘盲鳗属Eptatretus

50种。

太平洋粘盲鳗E. stoutii:生活于靠近海床的太平洋深海,成体体长42 cm左右,受到惊扰时会分泌大量黏液,甚至能堵塞捕食者的腮。在美国西海岸的渔场太平洋粘盲鳗经加工后出口到亚洲作为皮革出售。

太平洋粘盲鳗

37.5.1.1.2. 盲鳗属Myxine

23种。

大西洋盲鳗M. glutinosa:分布于大西洋西北部、地中海西部、北海和大西洋东北部,体长可达0.76 m,1对腮裂,口旁有6条触须。

大西洋盲鳗

37.5.1.1.3. 线盲鳗属Nemamyxine

2种。

N. elongata:生活于纽西兰的普伦蒂湾和坎特伯雷湾。

N. kreffti

37.5.1.1.4. 新盲鳗属Neomyxine

2种。

细盲鳗N. biniplicata:生活于新纽西兰的东海岸。

蓝带盲鳗N. caesiovitta

37.5.1.1.5. 双孔盲鳗属Notomyxine

1种:双孔盲鳗N. tridentiger,见于太平洋东南部和大西洋西南部的温带海域,体长最长有57cm。

37.5.1.1.6. Genus Rubicundus

4种。其中的R. eosR. lakesideR. lopheliae分别只有在塔斯曼海、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海域和台湾附近海域获得的1件标本。

37.6. 七鳃鳗纲Petromyzontida

身体呈鳗形,头部两侧有一对眼,眼后方有7个腮孔,因而又被称作八目鳗。

七鳃鳗多营半寄生生活,靠口部的漏斗状吸盘吸附于鱼体上,吞食其血肉为生。无上下颌,无偶鳍,皮肤裸露有粘液无鳞片,身体两侧和头部腹面有侧线;脊索终生存在,全身软骨,肌肉分节神经管前段分化为脑;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淡水产卵繁殖,之后亲体死亡,胚胎经过胚胎期、变态期成熟。

一条被七鳃鳗盯上的可怜的鱼(图片来源自Wikipedia)

七鳃鳗纲现存1目3科10属共约47种。

(七鳃鳗的口的图片对于密集恐惧症有奇效,见题图或自行搜索)

37.6.1. 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

37.6.1.1. 澳洲七鳃鳗科 Geotriidae

37.6.1.1.1. 澳洲七鳃鳗属Geotria

1种。澳洲七鳃鳗G. australis,见于澳大利亚东南角、纽西兰、智利和阿根廷的附近海域,有宽大的口,成体部分时间在海水中生活,营寄生,之后回到淡水水域产卵并死去,幼体在淡水中生活直至开始变态。

37.6.1.2. 背眼七鳃鳗科Mordaciidae

37.6.1.2.1. 背眼七鳃鳗属Mordacia

3种。背眼七鳃鳗M. lapicida:生活于澳大利亚东南部附近海域。

智利七鳃鳗M. mordax:生活于智利南部。

澳洲溪七鳃鳗M. praecox:只见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Moroya河和Tuross河,终生生活于淡水中。

37.6.1.3. 七鳃鳗科Petromyzontidae

37.6.1.3.1. 里海七鳃鳗属Caspiomyzon

1种。里海七鳃鳗C. wagneri,成体生活于里海,之后迁移至伏尔加河、苏拉河等河流产卵繁殖,体长约40cm,近危。

37.6.1.3.2. 楔齿七鳃鳗属Entosphenus

7种。

太平洋七鳃鳗E. tridentatus:分布于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和亚洲。

太平洋七鳃鳗(图片来源自Wikipedia)

37.6.1.3.3. Genus Eudontomyzon

7种。

喀尔巴阡七鳃鳗E. danfordi:生活于多瑙河流域特别是其支流提萨河和蒂米什河,幼体非寄生,以昆虫幼虫、小型甲壳类动物和碎屑等为食。

喀尔巴阡七鳃鳗(图片来源自Fish Identification)

37.6.1.3.4. 鱼七鳃鳗属Ichthyomyzon

6种。该属的几种七鳃鳗是非寄生或在幼体期是非寄生的。

北方七鳃鳗I. fossor(图片来源自Fish Identification)

37.6.1.3.5. 七鳃鳗属Lampetra

12种。

陡鳍七鳃鳗L. aepyptera:生活于密西西比河流域,非寄生。

陡鳍七鳃鳗(图片来源自Wikipedia)

37.6.1.3.6. Genus Lethenteron

7种。

北极七鳃鳗L. camtschaticum:分布于从斯坎迪纳维亚半岛的拉普兰到勘察加半岛,以及日本、朝鲜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西北部等地区,栖息于靠近海岸的淡水水域,体长通常在13至32 cm范围内。

37.6.1.3.7. 海七鳃鳗属Petromyzon

1种。海七鳃鳗P. marinus,分布于大西洋的北美洲海岸和欧洲海岸,以及地中海和五大湖区。

37.6.1.3.8. Genus Tetrapleurodon

2种。墨西哥溪七鳃鳗T. geminis;墨西哥七鳃鳗T. spadiceus。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