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符號的性質上看,可以充分地表明符號對裸猿生命演化系統的迭代具有不可替代的決定性作用。

(一)符號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畫出的火球不是火球本身,也不是火球的形狀,而是對火球形狀的表意,是將具象的火球抽象為代表火球的純形式。這便是符號的抽象性。

「抽象性」使符號擺脫了具體物體、具體對象、具體感覺材料的局限,從而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例如代表魚的符號。具體的魚會長大、會死亡,但代表魚的符號其表達的意思並不變,可指稱任何魚。這就是說,具體物可變化消失,但代表對象的符號並不受其影響,從而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也就是說,符號的形式是抽象的,符號代表的意義是普遍的。這就是符號的抽象性和普遍性。

(二)客觀實在性

即興而畫的魚骨形狀,只是個人主觀意識的表達。然而一旦約定俗成,代表某種對象或意思,那麼該符號便具有不依個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性。符號作為信息的載體,具有客觀性。「所思所想」是主觀的,一旦某種意思用符號表達出來、被符號化而作為信息儲存起來,這個「意思」作為符號的意義,便具有了實在性,再也不是主觀的了。即便你看不懂這個「意思」,但這個「意思」作為符號的意義卻被符號儲存著而客觀存在。當過了5000年你破譯了蘇美爾的楔形文字,看懂了蘇美爾人的意思,這恰恰證明這些文字儲存的信息、表達的意思本來就實實在在地在那裡等著你來發現,這便是符號意義的實在性。

也就是說,符號的形狀是客觀的,符號的意義是實在的,符號具有客觀實在性。

(三)工具性

符號由外在形狀和內在信息兩個方面構成,缺一不可。符號的載體是物質的,如石壁、竹籤、木塊、泥板、布、紙、陶器、顯示屏等等,但符號本身只是一種表意的圖形。不過一旦創造出來,形成約定,達成共識,便具有了外在於個體大腦的客觀實在性,就不受個體大腦的隨意控制。相反,個體大腦卻要利用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符號成為個體大腦思維活動所要藉助的工具。就象石器、弓箭是工具一樣。

你可以把石器打磨得更精細,把弓箭改良得更精良,但石器和弓箭作為一種使用工具,是外在於人的主觀意識而客觀存在的。同樣,你也可以把符號編製得更豐富、更便捷,但符號作為一種使用工具,同樣是外在於人的主觀意識而客觀存在的。這便是符號的工具性。

工具自當有工具的使用功能。符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點:

(1)指代功能

符號可以指稱任何事物,代表任何對象和事物在大腦思維中的活動內容。這樣的思維活動內容,就使大腦從感覺材料的具象的感覺之流上升到抽象對象的抽象思維。這無疑是一種質的飛躍。

(2)表達和理解功能

大腦所思所想的所有內容都可以通過符號表達出來;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表達不到的。另一方面,別人的意思,也可以通過符號表達出的內容進行理解。這樣,通過符號的表達和理解,就直接達到相互溝通和交流的效果;這樣,在口耳相傳、眉來眼去的表意方式之外,又創造出一個不受身體條件限制的、能讓所思所想「流芳千古」的表達方式。

(3)無限的信息儲存功能

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過符號來表達、來儲存,而不受數量的限制。這是肉腦的記憶功能所無法比擬的。

(4)超越時空的信息傳播功能

符號的具體載體(如木竹帛紙、石牌金冊等)作為物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符號本身的外在形狀和信息內容並不是自然界的物質材料,而是抽象化的形式客體。這樣,符號便可以通過更換載體而永恆存在、無限傳播,而不受具體材料、具體時空的限制。蘇美爾人的「泥板記事」沉寂5000多年而驚現當代,成吉思汗的「恩德」銘刻金冊而流傳千古,都是這種功能的體現。這是肉腦的所思所想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總之,符號的四大功能都是對肉腦的生理功能的拓展和超越。就像石器、弓箭是對手臂功能的延伸,騎馬乘車是對腿腳功能的超越,望遠鏡是對眼睛功能的延伸一樣,符號是對大腦功能的拓展、延伸和超越。

具體來講,符號與大腦的關係,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符號外在於大腦

符號來源於大腦的創造,但是,符號一旦被創造出來,便以其自身的圖形結構和信息內容而客觀存在。如果改變符號的形狀,符號就以改變後的形狀而客觀存在;如果改變符號的含義內容,符號就以改變後的含義內容而客觀存在。——大腦是母親,符號是兒子。但兒子一旦生出來,兒子就脫離母親而外在於母體,不再是母體的一部分。符號的外在形狀和內在信息本來是大腦思維意識的結果,但這種結果一旦產生出來,外化到符號的載體,則符號便具有外在於大腦的獨立性:大腦亡而符號在。——蘇美爾人楔形文字外在於蘇美爾人;微積分符號外在於萊布尼茨。

(二)符號是大腦的工具,大腦是符號的主人

符號沒有增加眼睛的視覺功能,也沒有增加耳朵的聽覺功能,更沒有增加嗅覺、味覺和觸覺的功能:符號沒有影響全部五種感覺器官的任何一種;而是直接與大腦對接,與大腦這個感覺系統的神經中櫃直接對接,作用於大腦、影響大腦、幫助大腦、服務於大腦,為大腦所使用。

例如,文字、數字、樂譜、圖紙、交通標誌等等,都是直接服務於大腦的認識、思維、情感等活動,是對大腦相關功能的加強、提高和擴展。反之,大腦卻是利用符號的使用功能而使自身的功能得到加強、提高和延伸。

這樣,符號既外在於大腦,又被大腦直接使用,則,符號是大腦的工具。

就像石器、弓箭是手的工具,馬車是腳的代步工具,眼鏡是眼睛的工具一樣,符號是大腦的使用工具。

(三)符號導致大腦思維的內容暴增

大腦作為生理器官,受生理條件限制。既便由南方古猿腦容量400毫升歷經400萬年增大到現代人的1300至1500毫升,也不過增大3到4倍而己;既使智力水平與腦容量完全成正比,也只是聰明幾倍而已。

但是,一旦創造出符號這個大腦工具,依賴符號的上述四大功能,原則上就可以使現代一個人的知識量成為過去歷史總和的知識量。換言之,由阿基米德到牛頓等幾十代人歷經幾千年研究的經典物理知識,一個現代高中生三年就掌握了;由第谷到開普勒兩代人耗盡畢生精力思考的結果「行星運動三定律」,一個現代高中生兩節課就掌握了,就可以為我所用了。

這是什麼?這是知識大爆炸!

這是符號這個大腦工具導致的大腦思維內容的累積、爆增。

反過來講,假如能夠穿越,一個小學生穿越到古希臘的雅典學院,他所掌握的自然常識就足以讓柏拉圖屈尊副教授;同樣,一個中學生就能夠將達爾文甩掉半條街,一個本科生就能讓牛頓嫉妒得發狂,一個研究生就能讓愛因斯坦的舌頭伸得更長。

難道這是我們的腦容量比柏拉圖的還大、比牛頓更聰明?不是,是大腦的工具——符號的功能使我們擁有前人智慧轉化的知識;我們只不過是儲存知識的U盤而已,而不是一個更「會思考的蘆葦」。排除掉這些已有的死知識,就智力而言,我們跟柏拉圖、達爾文、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人中龍鳳相比,不過是個毛毛蟲。

由此可見,符號作為大腦的工具,完全打破了由古猿到新人的進化節奏;依靠腦容量的增加、智力水平的提高來謀生求存的生命演化系統已經是強弩之末,或說,已經走到了盡頭。符號的誕生是個拐點,一個由舊的生命演化系統向新的生命演化系統轉變的拐點。在舊系統里,符號的誕生只是個偶然事件,可有可無的或然性事件;但對新系統而言,符號作為外因,將導致新系統產生革命性的巨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