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谈国际问题*
2011-11-21 旺报 (曾迺强/嘉义县.中正大学战略所研究生)


 

  今年至北京清华大学学习及驻点研究,与大陆本地同学相处了近3个月,心中众多感触。

 

  我所在的公共管理学院,学生还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及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令我讶异的是,留学生的汉语程度非常好,这在台湾的外国留学中生并不常见,大陆当局在世界各地推广「孔子学院」,使想进一步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自然而然会到大陆的北京、上海或其他大城市学习。

 

  我发现不管是教育相关部门、学校及老师,心态上都非常鼓励并以实质金额补助学生至海外学习与交流。以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几乎全学院有5成以上的学生申请到公费补助金额前往北美洲、欧洲或澳洲留学或交换,此举不仅有助学生在无后顾之忧下开拓视野,亦能将当地的自由学风带回大陆学校。

 

  在交流中,我认为本地学生国际化程度相当高,不仅是校方广招外国留学生的关系,本地学生对于国际关系事务相当关心,相较于台湾的大学在对外国招生事务上力有未逮,及学生关注娱乐八卦远大于关注国际事务的现象,大陆教育相关单位祭出丰厚奖学金,吸引外国留学生与鼓励本地学生走出去,并在媒体上大量传播中国大陆参与国际事务的讯息,营造人人都可讨论国际问题的氛围,相当值得台湾莘莘学子学习及相关单位借鉴。

 

  除了校内活动之外,我应北京同学之邀参与了一个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所制作关于求职的节目录影,在担任观众过程中,我发现场上的求职者不管是真心想谋得一份职位,或是仅为了节目效果,在舞台上无不尽力展现自我,期望场边多位企业主管的青睐并得到一份工作。从校内的招募说明会到校外的求职节目,从应届毕业生初出茅庐到以工作多年的职场老鸟转换跑道,我所看到的北京职场文化,较台湾更加竞争,求职者积极的态度值得学习。

 

  在与大陆同学交往时一定会提及的主权认同、身分认同议题,我认为两岸于1949年隔海分治以来,无论是在国际社会上、区域合作等各项议题上,官方一直处于意识形态的政争当中,直到台湾政府在1987年宣布解严,民智开化,对于国家及身分认同的各种主张可说是不绝于耳;然大陆政府本著「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政策,大陆人民所受的教育、所受的宣传大都不脱如此。近来两岸政府陆续开放交流,台湾与大陆民众在往来愈加密切的情况下,相信可以慢慢消弭对彼此的陌生,增加彼此的信任。我认为目前的两岸隔海分治是既定事实,往后怎么继续走下去,就留待时间解决。

 

※刊载于2011年11月21日《旺报》C4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