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掌財經 馮越

  車企告急?

  “今天的汽車市場已經非常嚴峻了,我們要先‘活下來’,現在這個市場,‘活下來’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如果不是親耳所聞,很難想象這句話出自上汽副總裁王曉秋之口。

  自去年9月,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發表過“生存宣言”之後,“活着”,已然成了各大企業取暖過冬的共同話題。先是“地產大亨”萬科,再到“日賺一億”的上汽,短短一年,車企、房企雙雙告急,曾以爲中、小企業將要慘遭洗牌,誰承想行業龍頭也都深受其害。

  真相也好、賣慘也罷,如今凜冬已至,生死富貴,猶未可知。

  弱點頻現

  4月1日晚間,上汽集團對外發布了2018年財務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上汽集團營業總收入達到9021.94億元,同比增長3.62%;營業收入8876.2億元,同比增長3.46%。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達到360億元,同比增長4.65%。

  車市行情低迷,上汽卻依然保持着營收、淨利潤的雙重增長。初看之下,遠遠沒有達到生死攸關的地步,然而在這一成績的背後,外部環境轉冷、大體量帶來的增長壓力不可忽視,上汽集團身陷困境而暴露出種種弱點,在財報之中也已經現出端倪。

  利潤方面,雖說去年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達到360億元,但在扣除當期政府補貼,計入當期收益中的非經常性損益後。其扣非淨利潤僅爲324.09億元,這項數據較之2017年下降了1.54%。自上汽集團整體上市後,還是首次出現淨利潤下滑的情況。

  該現象更直接反映出汽車銷量的快速衰減,2018年,上汽集團累積銷售705萬輛,同比僅增長1.75%,創下十年來的最低記錄。值得警惕的是,這些銷量的絕大部分來自於集團旗下的三大合資品牌(上汽大衆、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三者相加合計達到610.67萬臺,佔全年總銷量的86.6%。

  顯然,除盈利能力下降以外,上汽集團業績嚴重依賴合資公司的缺陷並未得到改善。

  內憂“外”患

  數據顯示,2018年,上汽大衆對上汽集團的淨利潤貢獻爲280億元,上汽通用爲156億元,上汽通用五菱爲42億元,換句話說,三家公司總共爲上汽集團掙得478億元,是上汽集團當年淨利潤的1.33倍。如果把這些除外,上汽集團其他業務虧損約118 億元。

  自主品牌缺乏影響力,依賴合資更是國內車企的通病,只是今時不同往日,國家放開合資企業股比限制後,外資車企開始“蠢蠢欲動”,欲增加其在華合資公司的股比。此前有消息稱,戴姆勒欲增持北京奔馳,因爲地方政府撐腰,北汽得以死死守住底線。

  如今大衆也不是省油的燈,2019年3月12日,大衆集團CEO迪斯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總部召開的“2018財年媒體年會”,據他所說,大衆集團正計劃對在華幾家合資公司的股比進行調整,這其中就包括上汽大衆,談判正在進行,預計2019年下半年或2020年上半年對外公佈結果。

  消息傳出,上汽集團開市大跌4.41%,報收25.56元。雖說後來官方出面穩住了局勢,但股比風波一日不平,上汽的未來便始終籠罩一層陰影。

  債務加身

  與銷量下滑相對的,上汽集團的財務數據表現並不樂觀。2018年,上汽集團的預收款項爲153.55億元,比期初減少118.23億元。而長期借款比期初增加122.64億元,集團解釋爲公司因業務發展需要新增借款,但如此龐大的數據,不禁讓人捏了把汗。

  有傳言稱,陳虹掌舵5年,上汽負債猛增一倍。

  2007年以前,上汽集團負債還未超過30億元,2007年則直接上升到462.23億元;2009年和2012年,上汽集團負債分別913.94億元和1721.97億元,三年時間翻了一番;2014年和2018年前9月負債分別爲2298.72億和4550.7億,近5年間增長了97.97%。

  直到財報公佈,2018年上汽集團當期的流動負債達到了4143億元,較期初增長了6%;總負債達到4980.5億元,較期初增長了10.3%。資產負債率達到63.6%,到達上市以來的最高位。

  在汽車行業,負債率一般保持在40%至60%之間,上汽的負債率明顯偏高了些。當然,以上汽的體量,還債還是不難。

  如今上汽面臨的壓力,更像是自主品牌種種問題的一個縮影。有分析師預測,2018年是近10年來光景最不好的一年,也很有可能是未來10年最好的一年。陳虹看到這句話,不只是何種心情。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初,上汽集團總市值曾創下歷史新高,一度躍上4000億大關。如今再看,僅爲3342.64億,短短一年,跌去將近700個億。

  市值暴跌背後,不僅打擊了車企的信心,也反映出投資者對企業的態度,如何重振旗鼓,成了上汽的當務之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