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紫禁城內傳出消息,大清帝國決定修建一條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京張鐵路!這個消息立即在朝野之間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京張之間數十里的軍都山脈,山路險阻難行,亦是險峻陡峭,施工難到令人望而生畏!然而就是這條艱險無比的鐵路線,卻有人搶着要修。在京張鐵路的項目籌備會議室裏,一羣人正在爭吵不休。由於清政府的鐵路資金放在英國銀行裏,英國代表以此作爲籌碼要做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然而俄國代表卻說,長城北面歷來都是俄國的勢力範圍,絕對不能夠由其他國家來承建,英俄雙方爭的是面紅耳赤。清政府的官員們卻都低頭,這條施工難度巨大的鐵路,爲什麼會引起這樣的爭執呢?張家口是當時最重要的商貿集散地,邊貿交易量佔全國的3/4,連接北京和張家口的京張鐵路,關係到整個西北和華北地區的邊貿交易控制,這條鐵路就能控制中國的經濟面貌。因此對這段鐵路修築權都垂涎已久,然而最終主持修建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既不是英國人,也不是俄國人。在這次派出的詹天佑充當京張鐵路總工程司,也就是說修築京張鐵路的重任落在了一個叫做詹天佑的中國工程師的手中。對於這段鐵路英俄雙方爭奪的如此激烈,怎麼會甘心讓中國人自己修建呢?

  在京張鐵路的修築權上,英俄雙方一直僵持不下,型政府官員卻神都不敢得罪,爭執不下之時,名額雙方卻達成了一個默契。如果中國人能夠自己修築這條鐵路,主動退出競爭,原本這只是英俄兩國的緩兵之計,然而沒想到詹天佑卻毫不猶豫接下了燙手的山芋。1872年,15歲的詹天佑是清政府派出的首批留美用途。他曾在耶魯大學就讀鐵路專業,可以說詹天佑是中國首位受到嚴格系統教育的鐵路工程師,然而詹天佑20歲回國之後就被派去學習開船,還在學堂裏教過英文,幾乎荒廢了20多年的光景,清政府怎麼會將修築京張鐵路的重任交給他呢?就在清政府籌備建設京張鐵路的前一年,慈禧太后下旨要坐火車去皇陵祭祖,然而修建鐵路的英國工程師卻趁機獅子大開口,向清政府報出一百萬兩白銀的預算,並且不能保證在清明節前完工!情急之下,情政府想到了詹天佑,放眼望去,鞅鞅大清國竟然只有詹天佑一個人學過現代的鐵路技術,清政府只好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他的身上!回國20多年,詹天佑終於有機會在自己所熟悉的領域大展身手,接下任務之後,他不僅將預算從1000000兩縮減到了60萬輛,還將工期縮短成四個月,這條通往黃陵的鐵路只有43.3公,並沒有實際的經濟價值。然而它卻是第一條由國人自己修建的鐵路。在京張鐵路修築之前,中國的鐵路里程已經有4038公里,然而除了那條通往皇陵的43.3公里的京張專線,茫茫大地上再也沒有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鐵路了,外國人通過修築鐵路慢慢的蠶食中國。

  從回國那天起,詹天佑就下定決心要以外國人修路爲恥,中國人的鐵路必須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裏。洋人們還在等着詹天佑知難而退,他們甚至在報紙上諷刺地寫道,在中國能修建京張鐵路的還沒有出生,但是詹天佑卻已經開始對京張鐵路沿線的勘測!這就是當年詹天佑最終定下的路線圖,現在的鐵路和古老的長城在八達嶺交匯了!鐵路沿線層巒疊嶂,工程之難舉世罕見,而南口到八達嶺的高度相差600米,火車需要翻山而過,詹天佑曾說,如果不是因爲資金問題,他決不會選擇這條路!經過實地勘察,越來越多的難題顯現出來,以至於前來視察的大清朝官員們都忍不住潑涼水!許多保守派的官員都說詹天佑是不自量力,甚至說他是膽大妄爲,而洋人們也等着看他的笑話,孤立無援,背水一戰,詹天佑又該如何繼續縮短資金缺乏?所有的工程都要靠工人的雙手來完成,新政府出賣路權釀下的大錯,詹天佑卻在戰亂與動盪的廣州堅守在鐵路工地上。然而不僅外國人對他是冷嘲熱,連中國人他都對他將信將疑,預算還一再減工期從七年壓縮成了四年。重重壓力之下,1906年1月6日,詹天佑麾下鐵錘在京張鐵路上釘下了第一道頂兒,他首先要解決的是火車如何爬上那600米的陡坡,火車從南口到八達嶺,無法翻越高達600米的陡坡,如何既省錢又省時間的解決這一難題,詹天佑創造性地運用了人字形線路。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後面推。過了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岔道口就倒過來行駛,原先推得火車頭改成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改成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詹天佑無法繞開險峯,也沒有時間開山勞動。然而人字形鐵路的應用不僅解決了所有的難題,還讓接下來要建設的八達嶺隧道長度縮短了一半,人們都驚歎於詹天佑的奇思妙想。

  然而實際操作的第一天就出了問題,原來老式蒸汽火車都是由鐵鏈把它連接在一起的,在平路上開還好,一上山路火車車廂就會撞在一起,甚至還有的火車被撞出了軌道,這樣的情況也發生這樣一個意外,又讓好事者們抓住了把柄。當時一些別有用心的洋人不斷抨擊詹天佑,質疑他的工程質量和設計方案,而清政府的保守派們也趁機建議更換外國工程師,詹天佑卻鎮定自若,在仔細研究後,他讓外國同學進來了一種新式自動車鉤的模型,照片上就是詹天佑保存下來的車鉤模型,存於詹天佑紀念,正是這種車鉤把火車牢牢地連接在了一起,洋人們幸災樂禍,卻對自己的新技術諱莫如深,而詹天佑卻首次將這種車鉤運用到了中國的火車上,直到今天大部分的火車還在沿用這個技術,然而這件事情剛剛平息,又一場風波要來!在京城附近修鐵路常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一位皇親國戚曾經以保護祖墳爲由聚衆鬧事,阻止工程,逼着詹天佑大改路線,然而要大改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浪費。爲了早日將鐵路修好,詹天佑不僅答應再修一條河爲皇陵保持風水,還答應設祭壇燒香拜祭,立碑紀念,工程人員們對此憤憤不平,但是詹天佑卻說,只要鐵路能夠修過去,其他的都是小事。1909年10月2日,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之後,京張鐵路終於提前兩年建成通車了!

  通車的那一天,1萬多名中外嘉賓出席了盛大的通車慶典大會。在慶典大會上,詹天佑讚美參加修築鐵路的1萬多名勞工,爲修築這條由中國人自己獨立完成的鐵路而感到自豪。京張鐵路的成功,使得中國人逐漸覺醒,上至高官,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把他們的積蓄拿出來,投資到鐵路公司去,中國出現了商辦鐵路的高潮,就在鐵路修築如火如荼之時,通場風暴來臨了!1911年清政府頒下詔書,全部商辦鐵路收歸國有。當初幾乎是在被脅迫的這樣一種狀態下,交出了約翰和川漢鐵路的錄取。清政府收回這些鐵路權,不僅可以打擊民間資本,還可以換取列強們的借款,用來挽救已經風雨飄搖的清王朝。詹天佑痛心疾首,發出電文,呼籲所有的商辦鐵路公司反對這種出賣路權的行爲。終於,一場醞釀已久的保路運動爆發了。1911年5月14日,長沙有數萬鐵路工人示威,號召商人罷市,學生罷課,緊接着保路運動,很快發展成爲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然而,就在9月7日,四川人民遊行請願的護路隊伍遭到清政府血腥屠殺,釀成震驚全國的程序。在人人自危的時刻,許多人都勸說詹天佑先避避風頭,然而詹天佑卻在戰亂與動盪的廣州堅守在鐵路工地上。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了,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作爲清政府高官的詹天佑卻絲毫沒有爲此而感到惋惜。一個新的時代即將來臨,等待詹天佑的又將是什麼?

  詹天佑氣官商勾結,一條條鐵路卻成爲綁住中國的繩索,這個時候的中國鐵路已經成了世界的焦點。出席會議,一番脣槍舌劍中爭執,又如何挽救中國的鐵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擔任了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認爲,鐵路建設師中華民族發憤圖強,復興強盛是關鍵,甚至認爲鐵路發展是關係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於是,他想到了詹天佑,粵漢鐵路公司來了一個特殊的訪客,孫中山爲了一心發展鐵路實業救國,就在幾天前他辭去了十大總統的職務,親下廣州拜訪工程界領袖詹天佑,這讓詹天佑興奮不已,一張他所盼望的偉大藍圖似乎已經允許展開。孫中山先生當時提出了一個宏偉和大膽的鐵路計劃,它要建造五條貫通全國總長20萬公里的鐵路幹線。孫中山先生的設想在今天的新中國已經徹底實現。如今的中國不僅有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鐵路網,還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快速鐵路線和高速鐵路網。然而在當時孫中山先生的提議卻彷彿是天方夜譚。雖然已經改朝換代,然而國家的根本面貌卻仍沒有改變,隨着時局的動盪,東山不得不流亡海外,宏偉的旗幟已不足以中斷。就在龍山流亡國外的時候,詹天佑到武漢督辦漢粵川鐵路,這條鐵路連接平漢線,貫通南北,向西則打通蜀道,連接天府之國,一盤散沙的中國需要這樣的力量。

  爲了完成孫中山先生的夙願,詹天佑一心想要修好這條鐵路。然而這條漢粵川鐵路卻成爲了詹天佑一生的遺憾。雖然已經是民國,但是詹天佑的環境並沒有改變!這貫通東西南北的大工程其實是一個爛攤子,他的建設資金還是用清政府留下的借款合同,由於借的是英美德法四國的錢,一切工程事務權利和中國人無關,這是詹天佑十多年來最熟悉也是最痛心的情景,列強們將粗製濫造的東西都向中國拋售,這不僅影響了工程質量,還造成了資金的大量浪費。同等的工作崗位,中國人的工資卻比外國人少一倍。當時德國的工程師曾經指責中國的工程師不合格,要求全部替換成德國人,而詹天佑卻據理力爭,你要說哪個工程師不行,我給你換,一直換到你滿意爲止。但是有一條,這個職位必須是中國人的。不僅是列強別有用心,漢粵川鐵路下屬各省鐵路公司充斥着官商勾結的惡習,規章渙散,相互傾軋,挪用貪污,吃回扣盛行,在腐朽無度的社會裏,詹天佑卻依然堅持着每一分錢都修鐵路的信念。雖然處境艱難,詹天佑還是制定了各項嚴格的標準,主持推行了一百獨枕法案,爲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的工程人。然而即便是這樣,漢粵川鐵路似乎也保不住了。1914年!詹天佑接到了來自英法德美四國的通知!由於一戰爆發,忙於戰爭的四國決定停止向中國的鐵路借款!原本就缺少資金,時斷時續的漢粵川鐵路最終被迫停了下來!隨後,吳天佑指修築了先日線三60公里長的一段鐵路,這也成爲詹天佑生前最大的遺憾。

  一戰結束,列強們並不消停,這個時候的中國鐵路已經成了世界的焦點,1919年再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會上,列強們爭執不休的還是中國的鐵路!爲了分一分羹,甚至有人提出國際共管中國鐵路。面對如此情景,詹天佑病到了,詹天佑在病牀上聽到了從巴黎和會上傳來的最新消息,中國在山東的鐵路成了日本人的囊中物。這樣詹天佑悲憤交加,然而,日本人似乎並沒有滿足,他們還要將中國東北也劃入自己的勢力範圍。1919年,遠東鐵路會議在海上晚召開,列強們將要進一步的蠶食中國的鐵路,這一次,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親自召見了詹天佑,希望他能夠出席會議,爲中國爭取到一點尊嚴。此時重病纏身的詹天佑已經非常孱弱,然而他並沒有絲毫的猶豫,如期出席了會議。由於詹天佑的據理力爭,日本的陰謀最終沒有得逞,然而會議還沒結束,他卻再次病倒了,這一次他再也沒能起來。4月24日,詹天佑去世了,終年59歲,就在詹天佑彌留之際,他念念不忘的還是他未完成的鐵路事業。就在詹天佑去世後十天,烏斯愛國運動爆發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拉開了一場更爲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戰爭打響。這正是詹天佑所期望看到的中國近代史,終於走向擺脫屈辱,打倒列強的正軌,而詹天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經驗學術勤於發明的精神,也成爲了一筆偉大的精神遺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