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既然佛陀在成道後已證得無礙智,那麼為什麼在他滅度前,提出小小戒可舍?他不會知道這樣會給僧團和正法帶來災難嗎?為什麼他在滅度前問三遍比庫們還有無一些疑惑問題,不用神通去覺知?為什麼正法依然會衰退滅亡?


佛陀的智慧是不能用任何概念來形容的,如果非要勉強形容,那就是:即是什麼都有又是什麼都沒有。(所以孔子說無可無不可)

法華經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佛之教法,唯有法華經所說之一佛乘為真實之教法,而二乘(小乘、大乘)或三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之說,則僅為誘引眾生之方便說。 所以根據受眾不同佛會給出不同的方法或手段,但是所有的方法都是二和三,最後我們依然要回到一。手段永遠不能大於目的。 ( 這裡理解了就可以理解孔子說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要知道可以用語言表達的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可以給某個事物下的定義非真正該事物意義上的名字。

其實簡單說就像玩網遊,可以把身我理解為一個遊戲角色,把真我理解為玩遊戲的人,任何遊戲上的規矩都無法約束真我,只能約束身我。那麼這個真我就是本體,身我就是二和三。而且再厲害的程序員也無法在遊戲中或程序中還原一個人的本體,就算還原了,也只是個軟體,一斷電還是會消失。

然後說到"提出小小智,帶來災難",任何可以提出的語言或文字都是個軟體,軟體當然是程序員寫成的,但軟體永遠不是本體,本體永遠寫不出來。所以可以說出來的話都是有漏的,都是二和三,只要是二和三,都有可能帶來災難。(這裡懂了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地獄門前僧道多)

包括有無、一、道、神、佛、神通、所有詞、所有文字語言、所有概念、所有神通、所有神佛都無法代表本體,因為它們都是軟體。只是方便說而已。

所以老子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所以心經說: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最後答題:任何概念和神通都拘束不住佛陀的智慧,所有能被概念和神通詮釋的都非真正的佛陀的智慧。

古琴封魄:如果世界是虛擬的,有哪些實例可以證明?


你吃過「帝王蟹」嗎?如果沒有,你能從別人的敘述就真正明白帝王蟹的味道嗎?

為什麼佛經叫「般若」能不叫智慧?因為壓根就不能「理」解。心領神會的過程,大腦顯得多餘而低端。心與大腦就好像三維和二維,你可以從三維空間投影到二維,但是你無法單獨通過一個二維面還原出三維。試圖用大腦的邏輯去理解,可能變成一個佛學家…你不用理解的時候,你就理解了。


佛就是眾生,佛的智慧就是眾生的智慧的總合,這個總合不僅包括了過去的和現在的智慧,還包括未來將會產生的智慧。為什麼會包括未來智慧?因為佛是站在時間軸之外,觀察和思考的是眾生的古今和未來。大大提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佛提的是「生命(眾生)命運共同體」。

您好,末學試說一下。

『為什麼他……為什麼他……為什麼他……』,當我們把『他』換成『佛』的時候,就能理解佛為什麼會這樣做了。

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佛法是教育,不是管控。佛說的教誡不是約束我們的,而是告訴我們做了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做與不做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當我們明白,修學佛法是修正自己的錯誤見解和行為的時候,對佛陀的教誡就能溝通無礙,自然也就能理解佛陀的無礙智慧。如果我們在夜晚尋找陽光,是太陽的問題呢?還是我們的問題?如果我們以自己的知見去考量佛陀的智慧,是佛陀的問題呢?還是我們的問題?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無常世間,無明眾生。法即無常何以永存。
你這種就是明顯把世尊當成無所不能的神的妄想,打敗一個梵天,又冒出一個佛祖,愚人啊,如果世尊真有那麼神通廣大,可以完全看見未來,那麼說明有一個固定的命運,而這是與世尊的緣起法是相反的,如果世尊可以完全知道別人在想什麼?那麼人與人之間的分別是什麼?你確定這不是中國傳統仙俠小說的套路,一堆仙佛算到了結果,然後告訴別人這是定數不可改,然後假裝演戲,最後說度劫了,這本質就像知乎的各種垃圾live收智商稅,有一天,有個人開了個live教大家怎麼不被收智商稅,這難道就不是收智商稅了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