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營地教育北戴河論壇 專題演講《研學旅行如何與營地教育結合》

王文龍 OLIVER (原創文章)

2017年,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政府創新性地成立了營地教育專屬辦公室 --「營地教育產業建設辦公室」,旨在集中多方資源優勢,將全區120平方公里山、河、湖、海、濕地、平源、鄉村、城鎮打造成「全域」、「全時」的「戴河營」,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北戴河區營地教育產業集群。

現代意義上的營地教育在其他國家已經有近200年歷史,而在中國大陸,卻還沒走過第一個十年。較之俄羅斯的五萬五千個,美國的一萬兩千個青少年專屬營地,中國的營地數不過千,而其中能達到國際標準的寥寥無幾。當然,所有的不足都蘊含著機遇,中國營地教育的現狀恰恰是所有行業同仁的從業初心與發展機遇。(以上內容摘錄自組委會。)

2018年9月16至17日,於秦皇島歌華營地,舉辦了首屆國際營地教育北戴河論壇。感謝組委會邀請參加並作為工作坊演講嘉賓,演講主題為大風口:《研學旅行如何與營地教育結合》,此次主要從過往實踐個案與研究成果分享與各位參會朋友,以下為主題分享內容框架:

一、研學旅行的定義、定位與特徵

(1) 國家對研學旅行提出的定義

(2) 研學旅行的發展歷程

(3) 研學旅行相關的政策文件與行業標準

(4) 研學旅行三大特徵

第一:研學旅行不是研學旅遊

第二:研學旅行屬於基礎教育的補充部分

第三:研學旅行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

(5) 開展研學旅行的學校學生群體比例

(6) 研學旅行的出行特徵

二、研學旅行的四大空間

(1) 本土

(2) 目的地

(3) 旅行

(4) 營地

三、 研學旅行與教育營地如何結合

(1) 教育營地的定義

(2) 學校、研學機構與營地如何分工

(3) 景區升級迎合校外教育市場所需

(4) 調研結果:六年級學生「評分最高」的營地活動

(5) 調研結果:六年級學生「最期望」的營地活動

四、研學旅行與營地教育如何結合

(1) 研學課程的結合

(2) 人力資源的結合

(3) 校企教育項目結合

(4) 跨行業資源結合

五、成功案例分享:2014年首次研學旅行與營地教育綜合課程

(1) 視頻:「聽聽學校領導與學生們怎麼說。」

六、問與答

後記:

在工作坊正式開始之前,我向各參會朋友分享了個人對研學旅行與營地教育的看法,我認為兩者皆屬校外教育範疇,原則上共同點大於差異化,很符合目前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真實需要。

從我11歲參加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次由學校組織的5日4晚的教育營後,便與營地結下不解之緣,踏入中學參加世界青少年制服團體 --WOSM,每年不少於5次在營地與戶外進行的集體活動,大學時期就成為了青年領袖,服務社區,擔當著兒童教育工作者的角色。

2013年,在內地舉辦了首屆青年導師領導力公益訓練營;2014年,在內地組織了第一期青少年營會項目,嘗試並探討這種模式在中國內地發展的可能性,同時也在思考,如何讓更多青少兒童能夠體驗營地的樂趣?能夠讓營地伴隨著他們的成長?

這段時間剛好在合肥某企業出任發展顧問,了解到合肥在2013年成為全國三個開展研學旅行試點城市之一,觀察到這種獲得政府與學校層面支持的校外教育模式將是一次很好的契機。因此經過數年間的實踐、觀察與研究,逐步將營地教育融入到研學旅行之中,依託研學旅行這個載體讓學校與學生了解、認同營地教育的意義與樂趣,逐步加強中國營地教育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係與地位。

因此,就當前中國校外教育發展情況而言,研學旅行與營地教育皆屬於前期發展階段,發展與提升的空間甚大。然而,因為研學旅行已獲得國家政策層面的支持與認可而使得認受性較高,因此研學旅行將為營地教育帶來積極有效的導流作用,也是促進教育營地建設與發展的推動力量,營地教育所包含的元素多姿多彩,營地的空間也不僅限於營地圍欄之內,讓我們攜手努力,讓越來越多國內青少兒童都能像普及基礎教育一樣,獲得平等機會參與體驗營地教育,從營地中成就未來人生。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希望能為諸位讀者朋友帶來一些啟發,如有未盡完善之處,請多包涵。誠邀關注知乎【研學旅行與營地教育】專欄,共同探索中國校外教育的發展。

王文龍OLIVER

香港研學旅行教育協會 會長兼總幹事

睿營途營地教育學院 院長

一般社團法人 日中教育交流推進機構 副理事長

2018年9月18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