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黨統治時期內實力最為強大的派系之一,李宗仁、白崇禧率領的新桂系,一直是蔣介石在國民黨內最大對手。在「有槍纔是草頭王」的民國,軍閥勢力之間的鬥爭,歸根結底還是軍隊實力的較量,作為國民政府最大的派系之一,李宗仁、白崇禧的底氣——桂軍,戰鬥力自然也極為強勁。

紅軍時代,彭德懷元帥評價南方各軍閥軍隊戰鬥力時曾說:「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曾經與桂軍交過手的彭帥對桂軍「如狼似虎」的評價,也可看彭帥對於桂軍戰鬥力的評價之高。

不過一直以來,桂軍作為一個整體,雖然以戰鬥力強勁著稱,但是,除領袖李宗仁、白崇禧之外,其他桂軍將領名聲普遍並不大,李、白二人幾乎將所有的光芒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

不過顯然,桂軍作為民國時期最具戰鬥力的軍閥部隊,當然不可能是隻靠李宗仁和白崇禧兩個人支撐起來的,理所當然的,也有諸多優秀的桂系將領的功勞。

李品仙

桂軍之中除桂系三巨頭之外,最具知名度的,應該就是曾經擔任第十戰區司令、安徽省主席的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李品仙了。不過,李品仙卻並非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嫡系部隊出身,雖然李品仙也是廣西人,但是他卻出自唐生智的湘軍。

李品仙,1890年生於廣西蒼梧,自幼家境富裕的李品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先後在廣西陸軍小學、湖北第三陸軍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

保定軍校畢業後,由於廣西陸軍分配不公,李品仙轉入湘軍,並一直追隨唐生智。在湘軍中,李品仙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等職。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之際,李品仙已經擔任了第八軍第三師師長。1927年,李品仙成為第八軍軍長。短短八年間,李品仙完成了由軍校見習生到軍長的巨大飛躍。

然而,在1927年寧漢之爭時,由於他所追隨的唐生智被南京國民政府擊敗,李品仙也被新桂系包圍。迫於無奈之下,李品仙接受了南京政府改編,投靠了新桂系,正式成為新桂系的一員,並在二次北伐時擔任第12路軍總指揮兼第八軍軍長。

抗戰期間,中將軍銜的李品仙被加上將銜,並被任命為第11集團軍總司令,率桂軍三個軍開赴抗日前線。在率部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之後,李品仙駐守安徽,並被任命為安徽省政府主席、第21集團軍總司令。

在安徽期間,李品仙做的兩件事最為有名,第一件事是麾下部隊曾用高射炮擊落了一架日軍飛機,在飛機上的侵華日軍第11軍司令官冢田攻被當場擊斃。死後被追贈大將的冢田攻,也是中國戰場上被中國軍隊擊斃的日軍軍銜最高的將領之一。

而第二件事就沒那麼光彩了,在駐守安徽壽縣期間,由於覬覦當地一座楚懷王墓,膽大包天的李品仙和曾經盜挖慈禧太后墓葬的軍閥孫殿英一樣,派軍隊盜了楚懷王的墓。

解放戰爭期間,李品仙曾擔任徐州綏靖主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等職,率部進攻解放區。國民黨敗退臺灣之際,李品仙也到達臺灣,但是,作為已經毫無實力可言的桂系將領,李品仙和他的上司白崇禧一樣,被徹底冷落。1987年,98歲高齡的李品仙在臺北去世。

夏威

如果說李品仙、廖磊等人是半路投靠新桂系的將領的話,那麼,夏威就是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名副其實的心腹和嫡系了。1893年生於廣西容縣的夏威,曾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學習。

而且,夏威一直與黃紹竑、白崇禧人關係密切,可以說是相交於貧賤之時。早在舊桂系陸榮廷時代,夏威就在模範營當第二連連副,而此時黃紹竑和白崇禧,都是同一支部隊的同級軍官。可以說,在三人起家之時,夏威、黃紹竑、白崇禧三人是資歷相同,旗鼓相當的。

當黃紹竑、白崇禧成立廣西討賊軍時,夏威擔任討賊軍總指揮部第三團團長,率部東徵西討,為桂系三巨頭統一廣西立下了汗馬功勞。李、白、黃三人一統廣西,將麾下軍隊整編為第七軍時,夏威則成為第七軍下屬九個旅的旅長之一。

其後,作為桂軍中最受桂系三巨頭信任的人之一,夏威先後參與了北伐戰爭、蔣桂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歷任第七軍副軍長兼第一師師長、第七軍軍長、第48軍軍長、第八軍團軍團長、第16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陸軍第二方面軍副司令官、第八綏靖區司令官、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職。一直是桂系最核心的將領之一。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之際,夏威並沒有和白崇禧、李品仙等人一樣退往臺灣,而是在香港定居,1975年,夏威在香港因車禍去世。


廣西多出狼兵,日本人都承認最怕桂軍,歷來都是打仗異常勇猛的。就拿離他們最近的抗日時期,很多硬仗比如桂林保衛戰等一些大戰都是桂軍打的,連日本人都親口承認最怕的就是桂軍,可見其強悍。桂軍打仗厲害,而以李宗仁為代表的桂系能徵善戰的將領自然不在少數。這裡小編就列舉他手下最厲害的3位為代表吧!

黃紹竑

他是新桂系三巨頭之一,除「李白」外桂系最強者。他畢業於保定軍校,從基層做起,早期只是個排長,後逐漸壯大。和白崇禧這個「軍事小諸葛」不同,此人以政治謀略見長,和白崇禧一文一武,是桂系的支撐。歷任軍長、廣西、湖北省、浙江三省主席,內政部長等要職。

他將新桂系在保存實力的情況下融入國民黨,使之成為黨內第二大勢力,為桂系開拓了很大的發展空間。當然他也懂打仗,抗日戰爭時著名戰役娘子關戰役就是他指揮的。但黃紹竑的能徵善更多不是體現在軍事上,而是政治上。沒有他,桂系估計不可能在後來保存那麼強的實力。所以這個人不得不提。

劉士毅

他雖然是江西人,但卻是桂系的重要軍事將領,是個外籍桂系將領。此人文武雙全,能力出眾,「小諸葛」白崇禧都恭維他「經綸滿腹,文武兼備」。 曾向白崇禧提出「三寓政策」,被桂系視為奇珍而推行全省。在與日軍的津浦路防禦戰中,他曾用了一「空城計」,耍了日軍一次,在日軍撲空城後,用伏兵進而圍殲日軍。在臺兒莊戰役中所部三十一軍也是異常勇猛,曾擊退日本關東軍的王牌軍團「板垣師團」,為勝利奠定了基礎。

廖磊

著名抗日將領,曾任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後來率第七、四十八兩軍北上抗日,穩定了當時的皖中、皖西的局勢。在武漢保衛戰中,他以大別山為依託,多次打敗日軍,使其不能越過一步。在突發腦溢血時,臨死時都惦記著抗戰。 以上只是幾個典型代表,除此之外還有夏威、李品仙等名將。


桂系是民國時期最為顯赫的地方實力派,不僅廣西一直是它的地盤,其勢力和影響遍及大半個中國,特別是在抗戰時期,也是除中央軍外最能打的部隊之一,以李白為首桂系軍閥除李宗仁和白崇禧外,還有能善戰的將領,下面列舉四位。

圖為1925年時的黃紹竑,臂章為中將軍銜。

黃紹竑(1895-1966年)廣西玉林人,新桂系三傑之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最先在舊桂系軍閥陸榮廷部隊任職,1921年投奔到時任廣西第2路軍司令李宗仁帳下,在後來的廣西軍閥混戰中,配合李宗仁、白崇禧作戰,1925年實現了廣西統一,並就任廣西省長。抗戰時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在山西參加對日作戰,娘子關戰役、忻口戰役等,而後任浙江省主席,創辦兵工廠,積極抗日。解放戰爭時,黃紹竑是主和代表之一。

黃旭初有廣西大管家之稱,圖為黃旭初與小兒子黃武良照片。

黃旭初(1892-1975年)廣西玉林人,陸軍上將,北京陸軍大學畢業,最先在舊桂系軍閥陳炳焜部隊任職,1922年投奔廣西第2路軍司令李宗仁帳下,任中校參謀,從此對李宗仁忠貞不二,參加北伐、中原大戰,屢立戰功,在黃紹竑外調後,黃旭初於1931年任廣西省長,在抗戰時期留守廣西堅持抗戰,未離開一步,解放戰爭後隨白崇禧出逃。

李品仙因抗戰勇猛,被日本人稱惡魔悍將。

李品仙(1890-1987年)廣西悟州人,陸軍二級上將,保定軍校畢業,最早伴隨湖南軍閥唐生智,並於1927年升任第8軍軍長。後在反蔣大戰中被打成了光桿司令,1930年中原大戰受李白邀請擔任第4集團軍參謀長,1936年升中將,抗戰時期參加淞滬會戰,臺兒莊會戰,隨棗會戰等,1939年擔任安徽省主席和21集團軍總司令,1942年日本陸軍大將冢田攻乘飛機被擊斃,就是被李品仙部隊打的。解放戰爭時隨白崇禧出逃,在臺灣和白崇禧命運是一樣的。

圖為廖磊。

其實還有一位叫廖磊的,玉林人,保定軍校畢業,也是唐生智的部將,1928年被桂系打敗後,歸了李宗仁,在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很犀利,1939年擔任安徽省主席和21集團軍總司令時突發腦溢血英年早逝了,後由李品仙接替了職務。


謝邀。

李宗仁是民國時期的重要人物,曾擔任代總統,和白崇禧都是「桂系」的重要首領。

桂系是以廣西人為主的勢力,一直與蔣介石爭權奪勢,手下戰將不少,悅史君給大家介紹傑出的幾位。

第一,黃紹竑

黃紹竑曾在保定軍官學校就讀,剛開始是廣西軍閥陸榮廷的手下,後來與定桂軍首領李宗仁合作,擊敗陸榮廷佔領廣西,就任廣西省政府主席。

蔣桂戰爭期間,黃紹竑幫助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穩住了局面,中原大戰時,他乾脆離開桂系去了蔣介石那邊,先後擔任內政部部長、浙江省主席等職務。

後來,黃紹竑和李宗仁合作,幫助李宗仁當選副總統,又在白崇禧的配合下,迫使蔣介石下野,李宗仁擔任代總統。

建國後,黃紹竑成為民革常委、全國人大代表等,1966年去世。

第二,李品仙

李品仙曾就讀保定軍官軍校,剛開始加入廣西部隊,後來跟隨湘軍唐生智,1927年唐生智被迫下野後,李品仙加入桂系。

蔣桂戰爭期間,李品仙再度投靠唐生智,結果敗個精光,中原大戰時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又請李品仙出山,從此追隨桂系。

後來,李品仙先後擔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徐州綏署主任等職務。

1949年,李品仙去了臺灣,但被蔣介石冷對,晚年苦楚,直到1987年去世。

第三,廖磊

廖磊曾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就讀,畢業後加入湘軍,唐生智被打敗後,廖磊投靠桂系。

蔣桂戰爭期間,廖磊被迫逃到香港,1930年,白崇禧又邀請他回到廣西,先後擔任第七軍軍長、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職務。

1939年,廖磊去世,得到白崇禧等人的高度評價。

……

桂系還有很多將領,悅史君在這裡不再詳述,這支與蔣介石在大陸鬥爭到最後的勢力,還是很強大的。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眾所周知,國民黨桂系部隊能徵善戰,其中白崇禧更是有名,在北伐、抗戰中立功甚偉,被譽為「小諸葛」。除了白崇禧外,桂系還有哪些善於徵戰的悍將呢?

李宗仁與白崇禧

北伐前夕,兩廣統一合作,廣西軍隊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李宗仁,黨代表黃紹竑,參謀長白崇禧。李、黃、白就是著名的桂系三巨頭,此三人皆系國民黨名將,這個不必多說。

第七軍下屬幾個旅,幾名旅長都是桂系悍將,他們分別是:

黃紹竑

第一旅旅長白崇禧(兼);第二旅旅長俞作柏,此人後來與桂系反目;第三旅旅長黃旭初,黃紹竑到中央工作淡出桂系後,黃旭初接替了黃紹竑的位置,成為桂系新的三巨頭之一;第四旅旅長伍廷颺,此人與黃紹竑關係很好,曾兼任廣西省主席,後隨黃紹竑到浙江等地任職;第六旅旅長夏威,保定三期畢業,與白崇禧、黃紹竑同學,抗戰時曾任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留守廣西,內戰期間擔任過白崇禧副手,1975年在香港死於車禍;第七旅長鬍宗鐸,桂系早期骨幹將領,1962年在臺灣去世;第八旅旅長鍾祖培,桂系早期名將,北伐先鋒,後閑居故里,1949年後因發動暴亂而被新政權鎮壓;第九旅旅長呂煥炎,曾任廣西省主席,1930年在廣州遭人暗殺。

黃旭初

除了以上幾位,桂軍還有廖磊、李品仙和葉琪等人也堪稱名將,廖磊在抗戰中曾任第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兼安徽省主席,一直在李宗仁麾下聽令,重創日軍,1939年突發腦溢血死於軍中;李品仙抗戰中曾任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安徽省主席,抗日名將,後來高齡死於臺灣;葉琪是桂系大將,1935年因馬驚被摔到在地而死,年僅39歲。

由於學識及資料原因,本文可能還不全面,歡迎有識之士留言補充。


桂軍中能徵慣戰的將領還是很多的,筆者在此提兩個。

1、廖磊

早年曾是湘系軍閥唐生智部將,1927年湘軍被桂軍打敗後投在李宗仁、白崇禧麾下,從此成為桂軍的一員大將。

全面抗戰爆發後,桂軍改編為第11、21集團軍,廖磊擔任第21集團軍司令,率先開赴華東淞滬戰場。在淞滬會戰的大場之戰中,廖磊率部與日軍血戰數日,以血肉之軀和悍不畏死的氣概打出了桂軍的威名。

淞滬會戰後,廖磊率部在大別山整補,在武漢會戰中專門打擊日軍交通線,殺敵無數。

抗戰相持階段開始後,國民政府在華東和華中敵後開闢根據地,廖磊所在的大別山區就是極為耀眼的一個。廖磊在此期間依靠和發動當地人民羣眾,居然在大別山站穩了腳跟,這在當時國民黨軍中完全是獨一無二的奇蹟。

2、劉士毅

桂軍第31軍軍長,在徐州會戰中擔負津浦路南段防禦作戰。1938年,佔領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的日軍為了打通南北交通線,隨即兵分南北兩路向徐州進攻。南路日軍第9、13師團從南京出發沿著津浦路向北推進。在津浦路的滁州、明光段遭到劉士毅所部31軍的頑強阻擊。劉士毅指揮部隊充分發揮廣西子弟兵山地戰的特長,利用地形地物或阻擊或襲擾,奇蹟般的與日軍第13師團纏鬥1個半月,讓驕橫殘暴的日軍領教了廣西軍的厲害。當時的《新華日報》曾經評價劉士毅所部桂軍「起到了抗日戰爭中流砥柱的作用」。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上有許多的英雄偉人。這其中有被慧眼識中並肩負重任的,也有埋頭奉獻卻鮮為人熟知的。今天我們就來道一道廣西的桂系。彭德懷元帥曾評價桂軍: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

當然提起桂系,不少人會當即想到李宗仁,白崇禧,但你能否說出李宗仁手下除白崇禧頗有軍事才能外,還有哪些能徵善戰的將領嗎?下面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

黃紹竑(1895年-1966年)曾任廣西省主席15軍軍長,湖北省以及浙江省主席,內政部長等要職,他是桂系三巨頭其中之一。1926年李宗仁率軍北伐,而黃紹竑留守廣西,致力於廣西的建設工作。

在縣政方面,他廣招並培養優秀政員,並主持創辦了廣西大學,為廣西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交通及工業建設方面,他大力推動全省公路網建成以及舊城改造和擴建;在財稅方面,他重新整理財政政策方針和創辦煙草專賣,取得的成就令人感嘆不已。

不僅如此,黃紹竑還英勇善戰,憑著那一腔愛國熱血毅然肩負起了抗日之戰的重任,制定作戰計劃以及作戰命令,山西遊擊戰的展開等等都是黃紹竑為祖國崛起貢獻的一份力。

韋雲淞(1891年-1954年)生性憨厚老實,家境困窘也並不能阻擋他胸懷大志。他早早輟學,一邊到伯父的雜貨小店中幫忙,一邊自學詩經文章。直到他17歲那年前往桂林考入蔡鍔所辦的學兵營工兵隊當學兵,這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活。

1911年至1936年,韋雲淞就從廣西混成協的初級幹部一路晉陞到第十五軍副軍長兼廣西建設廳廳長。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韋雲淞先後升為軍長和副司令率領軍隊進行抗日戰爭。

1939年日軍第五師團在欽州灣龍門港登陸,隨後迅速佔領南寧。氣焰高漲的日軍還企圖焚毀我軍後勤總部的物資,以影響崑崙關戰役。但被調回的韋雲淞親自督戰指揮截擊日軍,最後成功殲滅敵軍二百餘人。可以說這名桂系老將為廣西建設以及我國抗日勝利作出了不少貢獻。

廖磊(1890年-1939年)1914年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1916年加入湘軍。並在湘軍中不斷得到提升,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等職。由於1928年湖南軍閥唐生智被桂系將領李宗仁打敗,廖磊隨其他湘軍將領投靠桂系。

抗日戰爭爆發後,升任為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七軍軍長的廖磊率第七、四十八兩軍北上抗日。在淞滬戰場大塘戰役中,廖磊指揮所部與日軍激戰幾晝夜,消滅敵軍6000之眾,收復70餘村莊。

1938年6月,率部以大別山為依託,截斷日軍交通線,在黃梅、廣濟地區給日軍重大打擊,狠狠澆滅了敵軍高漲的氣焰。

▲廖磊(右二)

在我們的祖國面臨危難之時,能夠有那麼多的偉大將領投身與保衛祖國中去,並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讓祖國崛起,這是我們後人莫大的榮幸。


1937年11月21日,國民革命軍第七軍172師副師夏國璋在吳興保衛戰中,突遭日機猛烈掃射,不幸中彈,壯烈殉國,他就是一位能徵善戰的桂軍將領,他的胞兄便是另一位桂軍將領夏威。

夏國璋與其胞兄夏威一樣,畢業於保定軍校。畢業後從戎於黃紹竑部,任廣西討逆軍工兵營第3連連長。北伐期間,隨軍參戰了汀泗橋、賀勝橋等著名戰役,在戰鬥中作戰勇敢,後任第3集團軍司令部上校參謀。陸軍大學深造後,返回廣西先後任135團團長、522旅旅長、174師副師長等職。

抗戰全面爆發後,李宗仁等請戰,李宗任被任命為第5戰區司令長官,白崇禧被任命為軍委會副參謀總長。夏國璋所屬的48軍174師從隸於21集團軍開赴抗日前線。

1937年10月,這支抗日隊伍抵達上海抗日一線,歸第3戰區統一指揮。剛抵達上海的夏國璋部立即投入戰鬥,奉命增援桃園濱西面至談家頭沿線。部隊官兵在夏國璋的指揮下奮勇還擊日軍,同日軍激戰數日。在敵人飛機、大炮的重火力進攻下,部隊傷亡很大。

11月,日軍第6師團在杭州灣登陸,企圖沿太湖兩岸進犯南京。此時夏國璋任第7軍172師副師長。為拱衛南京,夏國璋部奉命駐防吳興一帶,狙擊日軍。夏國璋親率一旅開赴吳興,構築防禦工事,指揮部隊同日軍展開血戰。11月21日,夏國璋在前沿陣地觀察敵情的時候,不幸中彈,壯烈殉國。而守衛陣地的該旅,最終因寡不敵眾,援軍不至,全部陣亡。

夏國璋犧牲後,被追晉為陸軍中將。將軍的家鄉廣西容縣為英烈建造了一座將軍的衣冠冢,深切悼念這位家鄉驕子。


近代中國的軍事政治是極其複雜的,各方勢力都不甘寂寞,爭先恐後的在歷史舞臺上大顯身手,而圍繞著桂系這一軍事團體,也誕生了當時不少名噪一時的人物,其中比較著名的便有桂系三巨頭,他們分別是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

而這三人中間,尤其以小諸葛白崇禧能徵善戰出名,當然桂系能屹立多年而不倒,並不僅僅只有一個小諸葛。

桂系大將廖磊

很多人對於廖磊或許極其陌生,但是他在桂系中的地位僅僅次於李宗仁和白崇禧,當然了這只是說在軍隊中的影響力。廖磊是廣西人,但早期並沒有在桂軍系統中服役,而是湘軍首領唐生智的部下,在唐生智下臺後,廖磊投靠了桂系,此後也深得李白二人信賴,算是桂系的高層。在抗戰爆發後,其率領桂系人馬率先奔赴前線抗戰,在鄂豫皖地區頗有抗戰功績,並且將桂系的勢力延伸到了安徽,後於抗戰時期病亡,國共雙方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桂系大將李品仙

這個人物就比較著名了,他是桂系中除李白二人知名度最高的戰將,在廖磊死後,其接受了他在安徽的桂系勢力,並且進一步加強了桂系對於安徽的控制,日後更是出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儼然把安徽變成了第二個廣西。在抗戰時期擔任十戰區司令長官,領導其部桂系人馬抗戰,但是很多人認為李品仙在抗戰時期有消極抗戰之嫌,使得桂系人馬在抗戰勝利後不減反增,後來在國民黨敗退後去往了臺灣。

桂系大將夏威

此人也是頗有軍事才能,是桂系發家起底部隊的第二任軍長,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鋼七軍的軍長,而第一任軍長便是桂系領袖李宗仁。此人被世人熟知完全是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對我軍的圍追堵截,在湘江戰役中,由夏威擔任總指揮,指揮了桂軍人馬對我紅軍的作戰,使得我軍損失慘重,後於解放戰爭時期接任了李品仙安徽省政府主席一職,在解放戰爭時期,他負隅頑抗,率領桂系主力於大別山地區對我中野作戰,後來桂系軍隊于衡寶戰役中大部被殲滅,其後退居香港。

而李宗仁能夠上臺當上代總統其實就是這些桂系將領的支持,其實桂系能夠和老蔣多年對抗,並且一直成為老蔣的心腹大患,還是依靠了桂系的這些中堅力量。當然了,桂系將領中最具軍事才能的還是白崇禧,他被譽為桂系「智囊」,也是桂系中名副其實的第一戰將。


感謝四少的邀請,新桂系軍政集團中除去「李白黃」三傑外,對政治軍事影響較大、並且身份比較特殊的,是陸軍二級上將李品仙,對這個人物的歷史非常難以琢磨,因為他腳踏湘桂兩軍,還曾經逼得白崇禧一路逃亡海上,卻仍然能在其後掌握桂軍主力,令人遐想無限。

李品仙,廣西蒼梧人,保定軍校一期畢業,資格那是相當老了。畢業後在廣西第1師見習而不得志,轉投保定同窗湘軍唐生智部,在護法和護憲戰爭中追隨唐生智屢立戰功,到1926年唐生智任北伐軍第八軍軍長時,李品仙已經是該軍第3師師長,次年7月,接掌第八軍,可以說李品仙在13年裏從一個軍校畢業生飛黃騰達為軍長,除自身能力外,非常得益於唐生智的提拔。

(李品仙)

一、叛湘投桂。

國民黨「寧漢對立」時,唐生智的湘軍擁護武漢的汪精衛政府,率部東徵討蔣;而此時新桂系與蔣介石是蜜月期,李宗仁帶隊西指,大敗唐生智,1928年2月,唐生智宣佈下野流亡日本。李品仙則率領唐部主力歸降桂系,由於是廣西人、保定生,仍獲重用,反而升任第12路軍總指揮兼第八軍軍長,在白崇禧的統率下開始二次北伐,一直打到河北秦皇島沿線,此時桂系的勢力達到頂峯。

二、叛桂投蔣。

隨著蔣介石與新桂系在利益和地盤上的矛盾加深,1929年爆發了「蔣桂戰爭」,蔣介石立刻拉攏和起用唐生智,攜鉅款前往平津收買曾經的舊部倒戈,由於李品仙部隊絕大多數為三湘子弟,忽悠極見成效,李品仙領銜通電「討伐白崇禧,擁護蔣中正」,害得白崇禧聞風而逃,從天津登船跑路廣西,途經上海時差點被熊式輝抓住,驚險脫身。

(李宗仁)

三、叛蔣兵敗。

新桂系兵敗退回廣西,反覆無常的唐生智重獲兵權後,當年12月又與石友三聯合反蔣,李品仙率湘軍迎戰蔣介石和閻錫山的聯軍,結果被徹底擊潰,第八軍被繳械收編,李品仙遠走香港。

四、重投桂系。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後,李品仙應李宗仁之邀重新回到廣西,保定同學「小諸葛」白崇禧心中不爽,讓他坐了三年冷板凳。然而隨著桂系巨頭黃紹竑出走南京、參謀長葉琪墮馬身亡,李白確實少人可用,1935年治軍有方的李品仙再回桂軍中樞,到桂系大將廖磊1939年病死後,李品仙實際上成為桂系李白之後的「三號人物」,或者能力,或者手腕,不服不行。

五、抗日有功。

抗日戰爭爆發後桂系出兵,李品仙跟隨李宗仁出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11集團軍司令,率桂軍半數主力參加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的有功之臣。之後率部退入大別山地區,在「隨棗會戰」中也有出色表現,1939年接替廖磊出任安徽省主席和第21集團軍總司令,幫助桂系經營大別山根據地,所部高炮部隊還曾經擊落日機打死日軍新任第11軍司令官冢田攻。

(李品仙與白崇禧)

六、騙白赴臺。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徐州綏署主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主任(白崇禧主任)等,應該說白崇禧不計前嫌的。1949年初李品仙率先逃臺,在蔣介石和陳誠的忽悠下致電已經兵敗大陸的白崇禧,言蔣陳皆歡迎白崇禧赴臺,於是小諸葛不顧李宗仁的勸阻執意飛往臺灣,落地即成為籠中之鳥。而李品仙則被「卸磨殺驢」,僅僅二年之後即被強行退役為民,1987年卒,98歲高壽。

縱橫民國三十餘載,是個人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