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招」已经过时?

(资料图片)

笔者在30多年前入行,楼市除了有一般的用家进行买卖外,还有一些投资者及炒家。早年,炒家非常活跃,很多人认为楼价上升炒家功不可没,因他们往往容易将楼价推高。

(资料图片)

97年香港回归后,适值遇上金融风暴及政府政策,令楼价大跌;至03年中后,政府为了救经济及楼市,内地实施了自由行计划,在当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起飞,内地人开始富裕,他们喜欢来港置业,短短几年间将楼价推高,香港的商家亦受惠于中国的急速发展,令财富不断增加,形成很多投资者亦加入房地产市场去竞争。

有见及此,政府在十年前相继推出多款不同的辣招去压抑楼价,包括有额外印花税(SSD)、买家印花税(BSD)及双倍印花税(DSD)等。不过辣招推出后,楼价依然年年上升。

(资料图片)

未有辣招之前,楼价于不同时段都有机会下跌,如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当年楼价累积下跌15%,还有97年金融风暴,楼价累积跌幅多达65%,就算撇除这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他年度亦曾有下跌的情况。笔者经常在文章中道出,参与房地产买卖的炒家,可以将楼价推高,亦有机会将楼价拖低。

香港是一个经济及言论自由的市场,工商舖是商业项目,早前亦因为价格急升,而令政府采取了一些辣招措施,如将印花税提升为双倍等,使这些工商舖用家及投资者的成本增加,减少他们短期炒卖,借以压抑价格上升。今天,工商舖受外围冲击,价格急跌,政府又是否需要考虑解除这些措施呢?

利嘉阁地产总裁廖伟强

笔者尝试问过出色厨师烹饪的技巧,首要的条件是什么?原来答案很简单,最重要是新鲜的食材。正如,今天存在已久的辣招,可能已经过时,应该是时候需要更新,有些可能需要保留,但亦有些是可以解除的。特别是今天,政府已经明确将私人市场及公营房屋(包括资助房屋)分开处理,这样就可以解决民生居住及私人居住两个市场楼价上升的压力,所以,目前正是检讨解除辣招的良好时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