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因為司馬懿把大事交給司馬師更有利於司馬家族掌權,更有利於司馬家族的發展,也更讓司馬懿放心。

司馬師是司馬懿的嫡長子,自古以來不管是皇帝還是諸侯都是傳位給長子,不然會引起兒子爭權導致動亂。司馬懿作為三國時期優秀的謀略家肯定深知這一點。而且發生在他身邊的袁紹的例子就是明證。

司馬師為人比司馬昭更沉穩。政變前夜,司馬懿把計劃告訴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司馬師就好像沒事人一樣照常睡覺,該幹啥幹啥,而司馬昭一夜沒有睡著。此外,發動政變的時候,司馬師親自領兵駐守司馬門,控制京師,是司馬懿有力的幫手。

司馬師軍政能力比司馬昭優秀。更有能力收拾司馬懿死後留下的危機四伏的局面。這一點從後來司馬師掌權後對內整頓朝綱,制定任用官吏的法規,選用良才;對外打敗諸葛恪,平定毌丘儉、文欽之亂,進一步為司馬氏取代魏國掃除了障礙。

總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司馬師都更適合託付大事。所以,司馬懿臨終把大事託付給司馬師。


謝邀!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司馬師的能力要遠高於司馬昭。司馬懿生有九個兒子,其中嫡出三個,庶出六個,在九個兒子中,司馬師不僅是嫡長子,能力是最出眾的,也是司馬懿最得力的助手。司馬昭是嫡次子,能力一般。在司馬懿要去世的時候,司馬家剛剛主政不過兩年,朝廷暗潮湧動,這時候,只有能力最出眾的人能寄予厚望,否則,高平陵之變的成果很可能瞬間被其他人篡奪。

二、宗法制度的要求。司馬懿的三個嫡子分別為嫡長子司馬師,嫡次子司馬昭,嫡三子司馬乾。按照宗法制度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的規矩,司馬懿也應該跟司馬師交待後事。這不單單是個規矩的問題,而是這一宗法規矩也隱含著巨大的利益。一般來說,有爵位的貴族被誅殺三族,那是全家都跟著死,但要只是殺各人,一般嫡長子要一同就死,倒不是嫡長子犯了什麼罪,只是他是相關利益人罷了。

三、司馬師無後造成的困擾。司馬師雖然繼承了司馬懿的衣缽,但是他掌權的時間不長,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無後!司馬昭後來把自己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當他的嗣子,那麼司馬師一死,位置自然落在司馬昭手上,即便司馬昭死了,無論是司馬攸繼位,還是司馬昭長子司馬炎繼位,都算司馬昭一脈的,那麼從以後得歷史來看,也是司馬昭的影響絕對要大於司馬師,但無後這個事在司馬懿死的時候還不算最後定型,司馬懿並不能猜測家族後來的走向,信用司馬師自然是沒錯的。

綜上,才會出現我們認為司馬昭重要,而司馬懿認為司馬師重要的情況,實在是不同角度造成的。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歷史上司馬昭的名氣比司馬師大得多,主要原因是司馬昭繼承父兄基業,把持朝政時間長,又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論能力,他跟哥哥司馬師差得多。

司馬師年輕時,文韜武略冠絕當時,論名士風度,他與何晏、夏侯玄齊名,三人是好友。何宴是國家組織部長,品評兩人時說:「看問題深刻,能通達天下哲理的,數夏侯玄;看問題細緻,能處理好天下事務的,數司馬師。」實際上,何晏跟夏侯玄都志大才疏、不適合從政,高平陵政變後都被司馬師下狠心殺掉。

司馬懿有九個兒子。司馬懿奪權是蓄謀已久,但殺曹爽是天大的機密,長期以來,他只與司馬師一個人密謀。政變前夜,司馬懿把計劃告訴了司馬昭,司馬昭嚇得一夜沒睡,而司馬師就跟沒什麼事一樣。司馬懿去世,因高平陵政變留下的惡劣影響,司馬家執政非常不穩,在這種局面下,司馬師為大將軍,加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成為第一權臣。

司馬師執政後,以穩定為第一要務,著力解決北方少數民族問題,讓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士族子弟出山做官,穩定政局。執政期間,魏蜀邊境穩定,司馬師指揮了與東吳諸葛恪的東興之戰、新城之戰,平定毌丘儉、文欽、諸葛誕之亂,使國家走上正軌。


司馬昭的心性和能力,是不如司馬師的。司馬懿早就考察過這兩兄弟,並寫進了《晉書》。

(司馬懿)

考察的事情,就是讓司馬懿翻身的「高平陵之變」。當時,司馬懿和司馬師暗中謀劃除掉曹爽的計策,到了事發前一天,告訴了兩個兒子,然後暗中觀察。司馬師是一夜睡到天亮,司馬昭則睡不著,可見司馬師的沉穩。當然,司馬師也是胸有成竹的。

原來,司馬師早就暗中養了三千死士,平時都散在民間,要舉事時,那是「一支朝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陣容整齊的情景,連司馬懿不由自主說:「這個兒子,我看行。」

當然,司馬昭也喫虧在比較晚知道這個計劃。但是,縱觀司馬師的名聲才能,還是在司馬昭之上的。

(司馬師)

司馬師軍政雙全,和夏侯玄(連司馬懿也佩服),何晏齊名的人物。司馬師還挫敗了曹魏最後一次反撲,穩固了權力,並且帶兵徵戰,戰績不俗。

可惜司馬師因為眼疾,被文鴦偷襲,眼珠掉出,但卻忍著疼痛,穩定軍心直到回到許昌,左右才知道,不久去世。


司馬懿死前為什麼要把大事託付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雖說司馬師和司馬昭都很優秀,但是司馬師卻有三個絕對的有勢。

1、司馬師是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的長子。廢長立幼,取亂之道。司馬懿深知這個道理。

2、司馬師沉著堅強,雄才大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司馬師親自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事後,論功封為長平鄉侯,加衛將軍之職。而事變前夜,當司馬懿將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司馬昭擔心的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

3、司馬懿去世之時。不論是功勞大小,還是當時的權勢。司馬師都更勝一籌。

綜合這三個原因,我想不用是司馬懿,就是我們普通人選誰託付大事也一目瞭然。


嘉平三年六月,司馬懿患病,八月離世,時年七十三歲。

司馬懿一共有九個兒子,九人當中,司馬師排行老大,他還有兩個同胞弟弟司馬昭和司馬乾。其中,司馬師和司馬昭二人比較出色,司馬乾這個人脾氣古怪,難堪大用,其他幾個兒子,司馬亮、司馬伷、司馬京、司馬駿、司馬肜和司馬倫,能力都很一般。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司馬懿一直是把老大司馬師當成接班人來培養的,《晉書》中這樣描述司馬師:「雅有風彩,沉毅多大略。」

當初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之前,只有大兒子司馬師知道這個祕密,司馬師事先組織了三千勇士,外人毫無知覺,可見他辦事極為嚴謹周密,很像他的父親。

政變之前,司馬師異常鎮定,全無一點異常。政變當中,他從容穩健,指揮的人馬陣列整齊。這些都讓司馬懿非常滿意,說:「此子竟可也。」

對於另一個兒子司馬昭,司馬懿也很重視,同樣用心培養,但與司馬師總是有一點差別,也缺少歷練。

司馬懿這個人深謀遠慮,「猜忌多權變」,他的死並不突然,所以有充分的時間佈置後事。他倚重司馬師是必然的,對於司馬昭等兒子一定也有必要的交待,但不會託付太多,免得他們和大哥司馬師形成競爭的局面,削弱自家的力量,讓外人得利。

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由衛將軍升任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開始全面掌權。


司馬懿死後,為何將大權交給無能的他,而不是天下皆知的司馬昭?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967706693336503235,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5772092488b70200bb2e", "thumb_neardup_id": 1830627016491147664, "thumb_width": 640, "vid": "v02004190000bboms67u9qb9j9qfqjvg",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pgc-image/1525772092488b70200bb2e", "external_covers": [{"mimetype": "webp", "source": "dynpost",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81a9000b93612d00dc7f", "thumb_width": 640}], "vu": "v02004190000bboms67u9qb9j9qfqjvg", "duration": 125, "neardup_id": 14374314462679366049, "hash_id": 14374314462679366049, "vname": "u53f8u9a6cu61ff.mp4", "md5": "863c2d52110e1a77f37b495cb3babf7b",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25.12,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9693347}, "ultra": {"duration": 125.12,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0859431}, "normal": {"duration": 125.12,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6682954}}} --}


因為司馬師更穩重,而司馬昭和哥哥比起來還是顯得毛躁了些。

一般來說,家裡的老大都比較穩重,老二更有個性。司馬師和司馬昭也符合這個規律。司馬懿臨死前把大事託付給司馬師,因為司馬家族雖然已經掌握了曹魏的實權,但還有很多人對他們暗地裡不服氣。

如果交給司馬昭,按他的急脾氣,會來個快刀斬亂麻,把那些不服氣的人狠狠地打擊,這樣會顯得操之過急,不利於司馬家族。有句俗語叫「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說的就是司馬昭太張揚,太露骨。

司馬師相對穩重,能按照司馬懿的思路,一步一步來。奪權要奪的沒有後顧之憂。司馬懿和司馬師都是這樣的思路。

經過司馬懿和司馬師兩人的奠基,司馬昭再緊閉曹魏統治者,就不會出現內部紛爭了。


司馬師是老大啊,曹丕就不是嫡長子,才惹出來那麼多事,所以有長肯定立長。再有就是司馬師比較穩重,司馬家教好,並且是士族的代表,及時司馬懿死了以後,司馬家還是很多士族擁護,不像曹家那種宗親式的。還有就是這倆哥們關係也很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