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楊建楠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李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引發社會熱烈討論。

人們發現,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下,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諸多民生領域在2019年都將有重大進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將進一步得到滿足。

人民有「呼」,國家有「應」。

去年,《我不是葯神》引發了社會對抗癌藥降價話題的討論,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視,我國實施了進口抗癌藥的零關稅,把17種臨床急需、療效好的抗癌藥納入醫保範圍等舉措,取得了積極進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一半用於大病保險。降低並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眾醫療負擔。

我國受癌症困擾的家庭以千萬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這一定能夠大力緩解民生痛點。

去年以來,教育領域存在的大班額、入園難等問題持續引發社會熱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人民群眾吃下了「定心丸」:今年財力雖然很緊張,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我們要切實把寶貴的資金用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抓緊解決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只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今年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確保只增不減。支持社會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李克強總理的話語鏗鏘有力。

中國的GDP在2018年首次突破90萬億大關,125個貧困縣通過驗收脫貧,10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5%。

在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習近平總書記曾說,「人民群眾什麼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民眾的呼聲是真情,政府的努力是真心。以真心應真情,讓兩會連起千家萬戶,也連起億萬人民。民之所盼,即為施政之所向。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政府幹的,都應是人民盼的。」

這場春天的盛會,必將匯聚更多智慧與共識,傳遞更加強大的信心與力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