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的,我們原來採過降水樣品 一年的降水中的無機離子,有機成分,不可溶性黑碳的量與降水的相態並沒有明顯的關係,降水是否乾淨與降水產生時各層的的水汽源、水汽經過路徑以及降水發生時當地的邊界層所受到的本地污染排放和外來污染輸送量和種類有關係。如果強行比較,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溫度越低的水滴和冰晶肯定對可溶成分的溶解作用最低,因此雨滴裏的可溶成分較多,而對不可溶成分雨滴,雪花和冰雹的裹挾能力在不同條件下也不盡相同,因此無法比較。

另外,持續降水過程中後期的降水比初期的降水乾淨是有可能的,因為降水過程對大氣的清除沉降作用會使得後期大氣較乾淨,所以沉降的物質較少,雨水化學組分會更接近其在雲中或高空的形式。


在夜間,地面上的草、木、石塊等物體由於向外輻射熱量,它們的溫度要降低,當溫度降至露點時,地面物體附近空氣中的水蒸氣便達到飽和。若露點高於0攝氏度,水蒸氣可在地面物體的表面上凝結成小水滴,這就是露。若露點低於0攝氏度,水蒸氣則要在地面物體的表面上直接凝結成小冰粒,這即是霜。  

如果在夜間不僅地面上物體的溫度降到了露點以下,而且地面以上稍遠處的空氣溫度也降到了露點,那麼空氣中的水蒸氣將以塵埃為核心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這便是霧。  

當高空中空氣的溫度降到露點以下,若露點高於0度,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塵埃上凝結成細小的水滴便是雲,而凝結成較大的水滴即是雨。若露點低於0度,則空氣中的水蒸氣將在塵埃上直接凝結成雪。  

由此可知,露、霜和霧都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地面附近空氣中的水蒸氣達到飽和直接凝結而成的。只有雪和雨纔是從天而降的,即是高空中空氣裏的水蒸氣達到飽和時凝結而成。


無法比較。都有各種吧。謝謝您給了我一個也許可能的idea。不過根據大氣物理主流意見,污染物會促進暴雨甚至雹的發生,而抑制中小雨。這也許是北京有一年夏季可怕暴雨的某個原因。

個人認為……都不幹凈

我們都知道形成雨滴、雪和冰雹需要有凝結核,而凝結核就是空氣中常見的顆粒物或污染物,因此水汽才能附著在上面。

本人比較無聊,也比較幼稚,去年冬天一場大雪之後把陽臺上堆積的雪的表層刮下來,收集到杯子裏打算融化成雪水喝掉,等到它化了之後,我看到我的杯子裏除了有小半杯水之外還有雜質(融化的時候杯子是蓋好的,因此排除了空氣中雜質進入的可能性),特別是那種長條狀的雜質我是記憶猶新啊,虧我之前堆雪人的時候喫了幾口雪(╥╯^╰╥)(乖乖的小朋友千萬嫑模仿哦)

不過要說哪個乾淨的話,個人認為是雨水或冰雹吧,還是雨水吧,畢竟被道教看作無根之水,不過實際上都不怎麼乾淨!


同一地點,這三種不同的形態,都是從天而降,污染程度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