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穿點衣服,多運動,在室內可以開空調!


空調電熱毯電熱扇


有空調,但是電費難以承受,還是物理保暖划算。


在室內的話還是可以開空調的,但是大多數人冬天都捨不得開,烤火爐,電熱毯(我身邊的人很少)、熱水袋比較常見

在室外的話,就只有靠穿得厚了,畢竟南方的冬天幾乎是濕冷,冷到骨子裡的那種

當然也有在各大開空調的商場裡面蹭空調的

(其實現在南方也是可以選擇在裝修的時候加上供暖的)


跟北方人穿一樣的衣服,保證你不冷


電熱毯了 空調了 熱水袋 暖手寶…… 實在不行還可以穿的厚一點 蓋的被子也厚一點


大致按取暖效果排列如下:

1.電熱毯,限牀上效果好

2.墊的蓋的加厚,甚至上羽絨。長住可考慮

3.小太陽取暖器,限周圍幾人效果快

4.空調,非專業加熱空調效果慢,範圍大

5.熱手寶,睡覺熱手熱腳也可以

南方還是以電熱取暖為主!

送人點贊手留餘香!!


一身正氣~


謝邀。

都2020年了,現在取暖技術這麼先進,解決方案可太多了。

首先,北方的集體供暖也不是白享受的。我們這邊是每平米27元左右,每個城市不一樣,但最低也不會低出20。

其次,集體供暖也不是一直有的。以我們這邊舉例。供暖期是十一月到次年三月末。這邊十月末以後就是零下了,直到第二年四月末甚至五月份,零度左右的氣溫,下雪都是很常見的。特別是近些年氣候異常,街上四月份穿羽絨服的人非常多。剛開始供暖和供暖馬上結束的這兩個月,溫度不是那麼高的,也就在二十一二度左右(供暖溫度的最低標準),在室內還是很冷的(冬天的二十度和夏天的二十度真的不一樣)。包括四五月份這幾個月,我們只能自己多穿點,加棉睡衣,或者秋衣秋褲都套上,珊瑚絨毯子(也有人用電熱毯),大棉被,再配合空調啊電熱寶啊什麼的。

第三,沒有集體供暖的地方,還是以我們這邊舉例(因為我冬天也沒在別的地方久住過)。十一月以後就是零下了,天氣最冷的一個多月,最低溫度都是零下30度以下。如果自己不供暖,不到一晚上就凍硬了(不是開玩笑)。所以沒有集體供暖的地方,就自己用電暖氣、電地熱來供暖,價格就更高了。

第四,到了室外,是沒有供暖的。那就多穿點。我出門,上面是厚毛衣,配上羊毛的馬甲裙,下面穿特厚的裡面加羊絨的保暖褲(不是網上賣那種有彈力修身的,是兩層布中間加著羊絨的,古早叫「棉褲」),腳上是厚襪子加雪地靴,脖子上圍厚的羊毛圍巾,戴口罩,手上戴棉手套,外面是長度到小腿的厚羽絨服,頭戴羽絨服的帽子。如果你覺得戴羽絨服的帽子不好看,也可以買棉帽子、羽絨帽子,但是網上那種可可愛愛的針織帽(哪怕說裡面給你加了一層絨)也是沒用的,寒風一吹就透骨的涼,走幾分鐘就頭疼了。這套裝備,你在外面可以走半小時。超過半小時,冷不冷的就看個人體質了,反正我個人是受不了的,主要是腳上冷,但是也沒辦法穿得更厚了。但我想這套裝備穿到南方足夠過冬了吧?只要你願意穿。

所以說,取暖方法很多很多,但凡願意多穿點、多花點錢,都不會說出什麼南方人只能靠「一身正氣過冬」這種話。

北方冬天這麼好,怎麼不見有幾個南方人來北方過冬呢?我倒是見到很多我們這邊的人,一到十月份就飛到南方去了,次年五月纔回來,跟候鳥似的(笑)。

退一步講,南方沒有供暖只是冷,北方沒有供暖會死人的。

再具體點,中國幅員遼闊,北方有華北、東北、西北和新疆地區,南方有華南、西南、東南和西藏地區,每個地區氣候、溫度、濕度都不一樣,個人體感溫度就更加千差萬別了。籠統地以南、北方概括而論,根本就是不科學的。網上「南方北方究竟哪裡冷」這樣的問題非常多,確有玩梗的,很多人玩著玩著就變味兒了,開始針鋒相對,這其中是不是也有人是別有用心的呢?(沒有說題主的意思,只是這個問題看見太多太多太多次了。)

我說多了。只是作為一個東北人,零下二三十度的溫度說不如某某地冷,我們用來保命的設施被人酸被人嘲笑說我們體質差,我就覺得挺悲哀的。笑不出來。

什麼時候見過東北和西藏沒完沒了地比較哪邊冷?我是沒見過,因為兩個地區的人都知道,這個梗不好玩。


多喝熱水多穿點開空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