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行為的新解釋】

《西鄉殿》第三十七集《江戶無血開城》,徹底確定了一個事,《西鄉殿》中德川慶喜的形象整體上是正面的。

劇中把慶喜一系列逃跑的行為,解釋為不想讓日本成為英法的戰場。就劇論劇,無論這個解釋有多少史料上的依據,劇裏給的解釋確實是讓慶喜的形象正面了。

劇中的德川慶喜,大是大非上沒有問題。

這一情節設計,是非常值得編劇注意的,因為寫一個歷史人物,如何合理的美化曲筆是個技術活。

《西鄉殿》第三十七集,對德川慶喜的描寫無疑是非常好的例子。

類似的例子,我能立刻想到的只有一個寫施琅的電視劇。那部劇寫施琅,直接從平定三藩之後開始寫的,理由無他,從前邊開始寫施琅這主角就沒法寫。

當然我們還是說回《西鄉殿》。

《西鄉殿》之前描寫的德川慶喜,有的寫得很好,有的寫得就是有點不好,至少也是跟創作目標有了一定的偏離。

但是寫到第三十七集後,《西鄉殿》對德川慶喜整體的描寫水平不錯。畢竟現在觀眾的口味裏,真把德川慶喜完全寫反面只怕批評聲要很大。

劇內與劇外的平衡如何把握,非常困難。

當然這裡必須要說的是,因為手邊沒有原著,我對日本史瞭解也有限,德川慶喜一系列逃跑的行為寫為避免日本淪為列強的戰場,這個說法我沒法做進一步的探討。

我只能稍微說一點主觀感受,劇中寫的情況,如果德川慶喜不顧一切,日本弄不好真就成列強的殖民地了。

因為《西鄉殿》劇中描寫的時間,不嚴謹一點說,很多國家幹缺德事連遮羞布都不找,正大光明的就人種優越論,一系列不符合現在道德的事,當時都被視為合理。

舉例說明,比如現在咱們都說戰犯,日本明治維新前後的世界,還沒有戰犯這個概念,一戰之後提出戰犯這個概念,又經歷了很長時間戰犯概念才被認可。

之前各國觀念,打仗打輸了掉腦袋沒毛病,打仗還叫罪嗎?

咱們古人說倉廩足知禮節,很有道理。

所以歷史上有些事,現在想來,依舊讓人膽寒。

這是《西鄉殿》能這麼寫德川慶喜,現實邏輯的基礎。

評書界有個說法,懂多大人情說多大書,寫歷史劇也是這麼回事,所以想寫好歷史劇還是要讀書。

【江戶無血開城】

對於「江戶無血開城」,我看《西鄉殿》第37集的時候,想起了之前看《浪客劍心》電影。

御庭番眾的翁老主僕對緋村劍心說,如果不曾開城投降,閣下與蒼紫大人之間,大概不免一場血戰,原本這將是幕府與維新派最強者的對決。

不同視角去看同一個事,感受相差非常多,從《浪客劍心》思索江戶無血開城,只是電影劇情的背景戲,為的是讓電影中現在的劇情成立。

《西鄉殿》中的江戶無血開城,則是主角人生中的重要時刻。之前也設想過,要是我寫這段戲能寫成什麼樣,這種觀眾期待度高的戲一直都難寫。

之前追《真田丸》,我特別期待真田信繁他叔真田信尹勸他的戲,最後三谷幸喜寫的非常簡單,我當時被簡單的描寫鎮住了,因為我發現那是那齣戲寫作上的最優解。

《真田丸》中那場戲,寫真田信尹力勸真田信繁被拒,能寫出不錯的效果,可是寫成這種基本沒勸更符合對人物的塑造。

勝海舟與西鄉隆盛的談判,雖然沒有給我太多劇作上的觸動,但是在《西鄉殿》人物設定與劇本客觀要求下,寫成現在這樣已經是最優解了。

一輪接一輪的談話,還不是國內電視劇,兩個人一談二十分鐘的節奏,寫成現在這樣已經可以了。

至於這一集留下的懸念,倒沒什麼可說的,在這一集後期出來的用兵大家的指揮下,西鄉一方的軍隊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更值得咱們關注的,是預告裏對大久保等人的描寫。

維新維新,對有的人來說,維新影響不大,對有的人來說,維新的影響,怎麼說都不為過。

明治維新之後,西鄉隆盛與大久保利通分道揚鑣,西鄉成了反賊,大久保遇刺身亡。《西鄉殿》即將進入「明治篇」,跟後邊的劇情相比,「維新篇」的收束反倒不那麼重要了。

因為,無非是人的異化那些事而已。

咱們下篇劇評再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