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是用遙控指示路燈控制,目前北京,杭州,烏魯木齊都採用這種方式

還有一種是舊金山金門大橋、深圳、石家莊用的拉鏈車道,用改裝的車輛實現水馬的迅速位移佈置

還有一種手動控制的 smart fence ,某寶上看到的,原理暫不清楚,感覺弱不禁風樣子。


最科學的當然是

武漢交管還在中北路上實行了「潮汐車道」每天早晚高峯,一輛「拉鏈車」將隔離護欄左右移動,平衡雙向車流量。

而且如果特定時間比如節假日,還可以不改動啊。也可以用於路上車輛事故,臨時改變一段道路。

用指示標誌的,容易造成誤導。而且一些惡意加塞、超車的也可能利用這條道。只適宜用在小範圍。


問題中提出的幾種可變車道實際上只在城區主次幹道上有應用,並不適用於連續流、控制出入的快速路。不論主次幹道還是快速路,通行能力主要受節點控制,尤其是主次幹道,地面平交口對通行能力的折減50%,所以應對潮汐流不能只增加路段車道,更重要的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否則路段供給越大越擁堵!


謝邀,交通擁堵,根源在於人口分佈,和出行頻次。但潮汐車道,效果一般。我記得大連有幾條路是換向單行,這個方法會比較好,從規劃的區位根本上去解決問題。但如果交通規則嚴格一點,可能堵車會更容易解決,中國的交通管理太鬆了,造成插擠搶現象嚴重,加上設計不嚴謹,執行不徹底,形成了目前大城市的堵塞病。參考東京,首爾,巴黎,羅馬幾個城市,中國大城市就是高峯久堵不散,卻把黑鍋讓路來背。從來沒人想想是不是規劃,土地,執法,人性等多方面原因。

拉鏈車的當然是最合適的了

不過也是治標不治本

根源還要從城市規劃、職住分離中去尋找答案


首先,感謝題主邀請回答!

其次,很願意回答您的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回答就是各抒己見,沒有規定怎樣纔算標準答案。

圖片來源網路

看了題主的幾個實現潮汐車道的方案,並不表示一定贊同某一種方案,某一種方案一定比其它方案優勝。方案的選擇也要綜合考慮實施環境等因素。個人認為,只要是能在單位時間內實現城市道路效率最大化的辦法都可以採用。

選擇一種實現潮汐車道的方案,只是從表面上解決問題,而沒有從根本原因下手。值得考慮的是,造成這種問題的根源是職住分離。鋪開來講,那就不僅僅是道路交通問題,要涉及到城市結構、產業佈局、社會分層、郊區化等一系列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