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題主認為自行車不會堵車,那是沒有見過80年代大城市的自行車潮啊……

當然這並不是重點。

如果路足夠寬,確實不會堵車,但是不是三倍就夠的。汽車要保證巡航速度行駛,車距需要幾十米,所需要的道路面積不是幾倍而是幾十倍。

那麼問題來了,行人過馬路要不要打個車呢?(頑皮)

如果你開車的話,會發現很多時候道路擁堵不是因為路不夠寬,而是因為很多人喜歡來回變道。

舉個例子,我家附近有一段路地鐵施工,有一段只有三條車道,中間大概一百來米右側多一條車道……然後最右車道就成了通行最緩慢的一條車道——很容易理解,分流再通暢也架不住合流的堵。


-


第一,沒有那一條道路是天生擁堵的,但凡找到一條擁堵過的道路,必然是可以找到不擁堵的時候。

第二,人多的時候,在寬敞的地方也會擁堵,那些景區夠寬敞了吧,到了節假日還不是堵成狗。一些主幹道平時只是車多,一點都不堵,但是一旦下雨天,放學,有人追尾事故什麼的,就立馬開始賭起來了。

你在寬的馬路也經不起短時間的人羣高峯,哪怕你二十車道一樣會堵,因為別人一聽你這不堵就全來了。

也就是說,除了少數道路,堵車的大部分原因並不是車道不夠寬,而是車流量是存在高峯的。

例如我們這邊有一個十字路口,平時基本不可能堵車,但是一旦到了下午學校放學,東面基本擁堵,東面擁堵就造成西面三個路口也擁堵,如果加上下雨,那好了。五個紅燈別想過去。要知道我們都是在紅燈下面了,就是有些人,不斷的闖紅燈,亂調頭。

但是你一旦過了這條路就一路暢通,更別說西面其實也有一座大橋各國,根本不會堵。

而到了下班時分有半個小時候左右的時候需要等兩個左右的紅燈。但是過了6點,車子就少了很多。

基本上每條馬路,車子擁堵情況都是要看時間,天氣。

例如我去南京出差,基本上都是那幾條線路,一般時分基本不會堵,會堵也往往是下雨,上下班,週末。

而更重要一點就是,車輛在一條道路上並不是均勻分佈,往往是集中在某一段,而實驗也表明,很多時候一輛車的點剎就會引起連鎖反應造成擁堵,具體什麼原理我不知道。外加一些擦碰等等,更別說某些闖紅燈,任意掉頭等等。

另外就是這些年城市發展速度太快了,人均有車率大大提升以及各種電瓶車。有些主幹道就很難再擴展了,只能搞隧道或者高架。

但是基本的路況就是,平時不堵,那麼幾個時間點堵。

再寬的路,遇到人多也堵。我們常常聽到高速擁堵,其實平時上高速你會發現,視野內的車輛還沒不一定有城郊的馬路多呢。


堵車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路的限制,而是開車的習慣,也就是說,不是車的問題,是人的問題,

問題1:幽靈堵車

簡單來說就是前面兩輛車並排開還開的很慢,整條路就廢了,結合到實際例子比較明顯的,就是等紅燈起步的時候,你慢慢開和快速開,能差3輛車的速度。明明你有80碼的動力和路況,只能開40碼。

問題2:無腦加塞

明明大家都堵著,排隊過去,一個紅綠燈可以過5輛車,這時候來一個加塞,往往只能過2-3輛。典型案例是兩個l車道匯成要給車道,交叉前行比惡意賽車更順暢

以上兩個問題,自行車基本上不會出現,說到底,還是因為自行車的速度範圍太小了,一般人慢慢騎也能到10km/h,而一般人用一般自行車持續性快速騎,也就18-20km/h,所以不太能夠感知到這個堵車。其實自行車多了也堵,但是你本身快不了,所以你也不覺得堵。

還有就是摩托車,為什麼城市裡摩托車一般比汽車快,因為有著自行車的身材,汽車的速度。

但是話說回來,路肯定是越寬約順暢,但這個不是根本。


題主可能沒有意識到,汽車堵車的原因是:不能向自行車一樣推著走啊。

汽車堵車並不是因為路不夠管,而是因為不夠靈活。

我能抱起自行車原地掉頭,汽車能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