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位在法制辦工作近30年的領導到外單位任職,幹部交接會上的發言一度哽咽。今日,我們所有的人都要跟法制辦道別,機構改革大會之後,再無法制辦,離別之際,寫下這篇文章記錄自己九年的成長,並感謝對我影響至深的前輩們。

一、與世無爭享受思辨

當世人都在追逐名利時,無權無利的法制辦反到成了一方靜心修鍊的凈土。面對繁瑣枯燥的文字材料,反反覆復的推敲研究,很多人難以靜下心來,在會上看到其他部門有人直接睡著了也是常有之事,但是法制辦的前輩們卻始終樂此不疲,沉浸在思辨的樂趣中,整日討論,卻無乏累之意,而且他們嚴謹的思維和化解邏輯難題的能力更是深深讓我折服。省法辦召集各市法制辦同仁們一起開會討論,更是熱火朝天,會議常常超時。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省法辦組織討論某個立法項目,輪到某市法制辦處長發言,足足把省法辦起草的規章滔滔不絕的點評了一個多小時,絲毫不留情面,到了晚上聚餐,大家仍然意猶未盡,繼續討論,別的單位拼酒,我們拼邏輯。

二、良好的氛圍滋養成長

九年前,我還在部隊裏管理著近百人的連隊,其中不乏上級發配來的小偷、賭徒、流氓,還要迎來送往各路領導們,每天的精力都緊繃在應付各種關係中,鬥智鬥勇。轉業到法制辦後,平日相處的同事們大多受過法律的薰陶,懂法、講理、好交流,領導們更是平易近人,如沐春風,幫助我修改文章、理順思路,打通思維的任督二脈,成了我新路上成長的引路人。當我決定喫住在單位備戰司法考試後,他們都特別支持,不但主動分擔工作,還幫我帶早飯、解難題,我便可以全心投入到學習中,半年後,不但順利通過司法考試,還養成了鑽研學習的習慣。曾經浮躁的自己慢慢靜下心來,開始學會自律,堅持每天閱讀,每週寫作,用輸出寫作倒逼輸入學習,使我感受到了成長的樂趣。

三、立法發現無知

法制辦總會與主管部門發生爭執,事後反思,我覺得根本原因在於認知維度的不同,很多主管部門的領導是擅長處理關係的高手,而要出臺規範性文件或者立法時,卻繞不過法律審核的維度。良法是敬畏並遵循規律的,立良法,則要看清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具備深刻的「格物」本領,僅僅靠關係、法律兩個認知維度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搭建起多維的認知模型:統計學中的「倖存者偏差」告訴我們在面對外來的結論時要多想一步,知道「死人不會說話」;行為金融學中的「有限理性」學說告訴我們人的行為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制定決策要考慮到人們在「羣體壓力」等情緒下發生非理性行為;經濟學中的「科斯定律」告訴我們有些制度的安排是徒勞的,市場的力量最終會實現資源配置的帕累託最優…在想辦法弄懂一個問題時,又會牽扯出一大堆不懂的問題,在立法的學習過程中原有認知不斷的被顛覆。因此,立法並不是簡單的文字遊戲,而是發現自己無知的一面鏡子。

四、審查文件也是審查人生

審查文件做久了,導致幹什麼事都想挑點毛病:行政機關規定不合理,要當面糾正;法律顧問缺少立法思維,寫文章吐槽;不給報銷學費就寫信問組織部《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是否溯及既往…漸漸地就成了被「討厭」的人,親朋好友們善意的提醒說,要學會處「關係」,於是我常問自己,人生是要去「討好」,還是要被「討厭」?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人生不值得過。到處找人辯論的蘇格拉底惹來「討厭」,被雅典公民投票處死,但是卻喚醒西方人思想的啟蒙。現實中並非我們「討厭」,而是我們的社會太缺少批判,聽話、一團和氣纔是主流。法制辦承擔著把好最後一道關的使命,於是成了行政機關中的一股逆流。若逆流而上,就必須鼓起敢於被「討厭」的勇氣,不「順從」,不「從眾」,才能維護行政機關的公信力和推進法治進程。無論行政機關還是個人,沒有嚴格審查的情懷,將會不斷放大自己的錯誤,最後離初心越來越遠。

五、幸運和遺憾

《未來簡史》中說:未來社會將變成兩個部分,一類是提供演算法的人,一類是提供數據的人。立法即設計演算法,我們有幸成為跟演算法有關的人,這是工作崗位賦予我們特別有意義的職責。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提出,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幹部和人才交流渠道。但是,實踐中在立法領域交流的幹部比例極少,一方面很多有能力的法制辦領導未得到提拔任用,另一方面其他部門的領導未經歷立法崗位則少了幾分頂層設計的視野,都十分令人遺憾。

一年前,國法辦冬子津寫了一篇《法制辦地老天荒》告別國法辦,浩然之氣,情懷滿滿,至今印象尤深,今日地市法制辦再臨退羣,我也同樣堅信,法治是未來之勢,法制辦精神長存!


做個終身學習者,用寫作倒逼輸入。作者系徐州市法制辦工作人員,歡迎交流,共同成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