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麼時代,都有為國捐軀的烈士,也有漢奸。比如射鵰裡面的丘處機,也算個正面人物。而歷史上呢?說好聽一點,那是曲線救國。蒙元時期跪舔的文人武將可不少。那個滅宋的漢人大將,張弘范,那塊石碑可是鼎鼎有名的。再往前,漢朝那個中行說,等等等等。帶路黨到處有,而且還不少呢。只要能活命,為了榮華富貴,當一當漢奸的大有人在


謝邀,那就談談自己的自己的看法。

一,含義

《說文》:「忠,敬也,盡心曰忠」。

《說文》:「誠,信也。從言,成聲。

也就是說,全心全力做好一件事,取信於人,就是忠誠。

我想,這個要求不算太難。盡心儘力做一件事,全心全意為自己或上司專註地服務倒是很有可能。

二,歷史沿革

1,上古

中國古代是權威統治,因為在多災多難的中國,要是沒有像大禹一樣的領袖,沒有對大禹忠誠的人,治水很難成功。

《尚書_益稷》:

(禹曰:)予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於五千。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各迪有功。

即,

我娶了塗山氏的女兒,結婚四天就治水去了。後來,啟生下來呱呱地啼哭,我顧不上慈愛他,只忙於考慮治理水土的事。我重新劃定了五種服役地帶,一直到五千里遠的地方。每一個州徵集三萬人,從九州到四海邊境,每五個諸侯國設立一個長,各諸侯長領導治水工作。

想來若是下屬有異心的話,就不會成功了。而且,有這麼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領袖,人民心中就會產生崇敬心理,不自覺的服從命令和聽指揮儘力做好。這樣,不管是被人格魅力折服還是受利益驅使,禹在各方的支持下順利的登上帝位。

2,夏後之後

自啟篡位之後,宣揚君權神授,封「五帝」為「帝(上古「帝」只指「天帝」)」,為世襲找借口。

商人好卜,迷信鬼神,命由天定。(但貌似武王只是假龜卜之言來重用姜子牙)

周人禮樂,自名天子,震怖四方,《詩經·大雅·江漢》云:「明明天子,令聞不已。」

說白了就是借天之名恐嚇,讓你不敢背叛,從而產生愚忠。就像某教。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3,春秋戰國

很有意思的時期。此時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並起,百家爭鳴。各人就像求職者到處投簡歷和跳槽,各國為了挽留自己需要的人才而許諾加官進爵,如商鞅就被封到高官_大良造。

此時的人才也可以說是忠誠,只不過他們只忠於自己,取信上司。比如商鞅出了魏國事秦國後在戰爭中又騙了魏國。

此後的亂世也是這樣,各種有野心的人會為自己找個發展潛力大的公司,不然就跳槽。像劉備這個很會籠絡人心的老闆能促使下屬對自己忠誠。

4,漢朝

到了大一統的時代,董仲舒宣揚「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為儒家思想符合統治者需求,在統治者的努力下,儒教就成了正統的社會思潮。而且,儒家思想自稱是繼上古賢君之學,很有權威性。

儒教宗旨:

三綱:

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

夫為妻綱。

五常:

仁、義、禮、智、信

符合統治者需求的才能被推廣,比如五常傳到日本就變成了以「忠」為首。

5,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貴在塑造人的高貴的精神氣節,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忠誠,即盡心儘力,取信於人,就是對世界負責任的態度: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這時就形成了一股社會風氣,臣子以死諫為榮,帶動社會風尚,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地影響者每個人,尤其是書生,促使人們自發盡心儘力的做好每件事,對國家社稷負責。

君不見,宋朝之後,寧死不屈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比如崖山日落,就有很多人殉國。寧死不從。

5,明清

隨著君主專制走向巔峰,對人的思想日益鉗制。

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就貶低臣子的地位,篡改臣子的思維。本來,臣子可以忠於國家社稷,但被扭作只忠於君。

摘自百度百科:

清朝開始只有皇宮內的太監、侍女便自稱奴才。但到雍正時期,這些風氣開始蔓延,一些家臣也開始自稱「奴才」,一是自我貶低討好主人,二是外人和主人覺得自個比別人對主人更忠誠,而關係也比一般人更加親密!

朝中的王公大臣在面對皇帝及皇帝的妃嬪時也開始統統自稱奴才,以顯示自己對皇帝及妃嬪的無限忠誠。至此,奴才便成了王公大臣及下人的邀寵的專用名詞。王公大臣不稱「臣」而稱奴才,而「臣」一詞只有在官方奏摺上才能看到了。

臣子不在能與君主平起平坐,不能糾正得失,此時的忠就成了愚忠,成為「奴才」,奴隸之才。

三,綜述

1,歷史沿革,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忠誠的社會背景。

2,統治者推廣,不斷強化對手下的控制。

3,儒教和理學的影響。

4,社會風尚的推動。

5,文人氣節的養成。

四,現狀

為什麼說現在忠誠的人少了呢?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古代的誘惑沒有現代的多。現在的人要求高,很難全心全力做好一件事,很少真心為集體付出。

有一個詞說得好,粗鄙的利己主義者。他們與精緻利己主義者不同,缺少持之以恆的耐力和決心,也缺少識人的能力與適當的取捨。這種人朝秦暮楚,缺乏信譽,談不上忠與誠,更沒有把自己賣得個好價錢。

而且,忠誠背後的責任。有人說良禽擇木而棲,但既然選擇了一枝,就不應該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而是承擔責任,盡心儘力地做好分內的事。不要為自己的怠惰而找借口。獲得了什麼,又付出了什麼。

其次,忠誠這個詞被狹義化。忠誠並不是無條件的服從,也不是偶像崇拜,而是促進集體共同發展。雖然日本的公司很是推崇「忠」,但非真。。

接著,缺乏信任。既然不信,何談忠誠?

最後說一下,忠誠應該是為了大義而不是利益。有的人的忠誠純粹是頭皮癢。


不是跳崖是跳海,不菅跳什麼吧總之不想被元朝軍抓去,這是對宋朝們忠誠。之所以忠誠,一方面有利益方面的聯繫,陸秀夫作為宋未左丞相,朝中重臣,有一定光環,如要投降元,這些光環會立即消失,還會落個永世罵名,就是投降也不一定被元朝待見,這是利益方面。思想認識方面,孔子那種君々臣々子々,仁義道德的思想,過去封建社會更為突出,一臣不侍二主,一條天子一條臣,都反映了仁義道德,另外對忠誠對相的認可,認為你忠誠對相思想、行為,都符合自己所想,就會產生忠誠的現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