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並稱宋末三傑,陸秀夫生於公元1236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漢族,楚州鹽城長建里人(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三歲時隨父母遷居江南京口,(今江蘇鎮江),陸秀夫自幼聰明超群,才思敏捷,七歲能吟詩作賦,十九歲時與同為宋末三傑的文天祥同中進士,被當時鎮守淮南的制置使李庭芝禮聘為幕僚,當時淮南是天下群賢相集的場所,有小朝庭之稱,陸秀夫在此是如魚得水。

臨安淪陷後,陸秀夫輾轉來到溫州,隨後張世傑也率軍來到,還有一些昔日南宋朝庭的舊臣也陸續來到,經過磋商,決定重建朝庭,再造乾坤,於是便在溫州江心寺擁立益王趙昰為兵馬大元帥,廣王趙昺為副元帥。同時發布檄文,號召天下忠勇義士勤王,光復宋室。

1276年5月初一,趙昰在福州登基稱帝,改元景炎,同時晉封他的弟弟趙昺為衛王,由他的母親揚淑妃垂簾聽政,老臣江萬載攝行軍中事,統籌一切,任陳宜中,張世傑,陸秀夫,為行朝內閣,重振朝庭。

十一月,元軍攻福州,江萬載,張世傑,陸秀夫帶領十七萬軍隊並攜三十萬百姓,護送小皇帝趙昰和趙昺入海往泉州,因泉州官兵發生叛亂並降元,加之蒙元追殺大軍迫近,只得取道朝州到惠州的甲子門,1277年又轉移到廣東饒平境內的淺灣。

1278年四月,小皇帝趙昰因連連驚嚇過度病死,陸秀夫擁立衛王趙昺登基,改元祥興,陸秀夫任左丞相,與張世傑力挽狂瀾,共撐危局,六月將南宋最早一個小朝庭遷往海南涯山。

1279年,張弘范率兵攻打涯山,圍困數月,斷其糧草淡水,於二月初六這天,在一個非常惡劣的天氣里發動總攻,與張世傑幾番撕殺,張世傑戰敗,此時已遭元軍重重圍困,突圍無望,陸秀夫害怕小皇帝被叛徒出賣被俘受辱,於是當機立斷,決定以身殉國,他盛裝朝服,手執利劍,對趙昺勸道「國事一敗塗地,陛下當為國死,不可再受凌辱」。說完,他背起八歲的小皇帝,縱身跳入大海,隨後,走投無路的南宋十萬軍民全部投海殉國,南宋徹夜滅亡。


南宋臨危受命的宰相陸秀夫,是文官讀書人,在南宋兵敗,恢復宋朝江山無望的情況下,為了不受元兵的侮辱,背著小皇帝跳水身亡,這說明陸秀夫有文人的氣節,寧死不伺二主,這是古人的觀念,也是受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在當時是很讓人崇拜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