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一份也許將會深刻改變中國未來面貌的重磅通知。

  它的出臺,是對盤桓數十年之久的戶籍壁壘最重一擊。

  同時,也間接宣佈着,熱點城市的限購打開了。

  房地產這個夜壺,又要拿出來了?

  戶籍制度再度鬆綁

  4月8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以下簡稱《任務》),提出今年將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

  根據《智谷趨勢》的統計,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萬以上的Ⅱ型大城市,總共有65個,包括烏魯木齊、貴陽、石家莊、汕頭、珠海、無錫、蘭州等。

  未來這些城市將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河北省會石家莊是出手最快的。早在今年3月,“國際莊”就出臺文件徹底放開戶籍制度,拿着戶口本和身份證就能零門檻落戶。目測很快就會有更多省會城市跟進。

  在65個Ⅱ型大城市當中,至少有13個城市頒佈過限購政策。

  比如說福州、南昌、珠海、無錫、唐山、佛山、贛州、保定、海口、淮安、秦皇島、常州,外地人要在這些地方買房,需要繳納1~5年的社保或個稅。

  但《重點任務》的出臺,等於宣告了這十幾個城市的限購政策淪爲一張廢紙。以後外地人通過零門檻落戶的方式,便可以長驅直入,限購徒有虛名。

  Ⅰ型大城市總共有13個,包括西安、哈爾濱、青島、長春、濟南、大連、合肥、昆明、太原、廈門、南寧、蘇州、寧波。

  雖然這幾個大城市,沒辦法像石家莊那樣能夠自由落戶,但未來的門檻真的會低到史無前例。

  在中國,文憑就是房票就是樓市通行證的態勢越來越強。

  全中國曆年來單單大學生就有上億人,加上技術工人和海歸,這個數字更是不得了。

  能否全部受益?

  從2017年以來各地的“搶人大戰”和房價變化的關聯性可以看出,一個城市的人口淨流入量與樓市購買力呈現高度正相關。

  今年年初,有頭部房企的掌門人直接提出,不要再討論佈局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了,主要目標應該是產業和人口淨流入區域。

  此次發改委公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對於2019年樓市發展有比較直接的影響,各地或許會強化人才落戶等相關政策,對購房需求影響較大。

  但是否所有Ⅰ型、Ⅱ型城市的房地產都能夠從中獲益呢?

  還要因地制宜。

  根據報道,預計I型大城市可從放鬆落戶中不同程度的獲益。

  這些城市基本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購、限售政策,如放鬆落戶可能給房地產市場帶來增量需求。重點關注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三大城市羣中的I型大城市,如杭州;以及三大城市羣以外城市羣的首位城市,如鄭州、西安。

  II型大城市重點關注自身吸引力強勁且存在限購政策的城市,預計受政策影響較大。

  II型大城市中有限購政策的城市可分爲三類:

  1)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三大城市羣中的II型大城市,如無錫、寧波。背靠大型城市羣,且自身具有較強的產業實力和教育醫療資源,可分流首位城市無法落戶的人才。

  2)三大城市羣以外城市羣的第二、三位城市,如長沙。作爲區域中心,可對周邊地區形成一定程度的虹吸效應。

  3)人口大省的前兩大城市,吸引省內人口流入就足以支撐起地產需求。

  除以上三類以外,其他城市需要綜合考慮城市的經濟總量、產業結構、教育醫療資源等公共服務和自然環境等因素。

  不是所有城市都可以用戶口吸引人才,吸引到人才之後還要留住人才。

  能否吸引人才流入,除了戶籍價值以及落戶難度之外,當地的產業情況、房價、配套公共服務以及自然環境也較爲重要。以天津爲例,部分人看重天津戶口,可能不在於天津的產業,而在於天津的高考升學條件。

  這類因素不僅會影響人才流入的多寡,還會影響到能否留得住人才,之後纔有望產生新增的地產需求。比如縱然吸引大量人口遷入,如配套公共服務不盡如人意,前期部分落戶人口也可能選擇遷出,帶來的地產需求也是短暫的。

  據此推斷,城市自身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才能藉助放寬落戶吸引人口流入,以支持房地產、推升土地財政的收入。而如果城市自身吸引力不足,不足以吸引人口流入,也就談不上支撐地產和土地財政。

  因此,這種模式之下可能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今天這份文件的意義在於,它宣告了中央的調控思路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中央正在給大城市的擴張鬆綁。中央明確無誤的告訴你,以後我要發展大城市了。

  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中國越來越意識到,戶籍制度嚴重阻礙大城市發揮規模效應,第二個是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地方政府又將大規模減稅降負,財政收支會比較緊張,所以要導入人口,撿起房地產這根柺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