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共產生過400多位皇帝,因智商低而獲得「白癡」稱號的鳳毛麟角,掐指算來也就以下四位名副其實。

1.西漢孺子劉嬰5-25年

劉嬰是漢宣帝的玄孫,廣戚侯劉顯之子。公元6年,年僅15歲的平帝被權臣王莽毒死,王莽此時早已有稱帝的打算,但自認時機不成熟,決定再立一個傀儡,可又不想扶立長君,於是年僅1歲的劉嬰便「勝出」。劉嬰「中選」後本應即位稱帝,但王莽卻藉口他年幼,隻立他做太子,而自己則稱「假皇帝」居攝踐祚。公元8年,王莽「轉正」成真皇帝,劉嬰被降封為定安公,西漢滅亡。

劉嬰被廢后遭到軟禁,被隔絕與外界任何聯繫,甚至連乳母也被嚴禁同他講話,已致劉嬰成人後不識六畜,心智與幼兒無異。公元24年,此時王莽已失敗,玄漢政權建立,但平陵人方望依據天象認為劉玄必敗,於是起兵擁立身在長安的劉嬰為帝。次年,方望等人敗於更始政權,劉嬰被亂兵所殺,葬所不明。

2.西晉惠帝司馬衷(259-307年

無疑,晉惠帝是四位「白癡皇帝」中名頭最響的一個。其實,司馬衷做太子時,晉武帝便已經清楚此兒智力低下、難堪擔任,但之所以沒有把他廢掉,說到底還是受困於親情和被政治手腕操縱。司馬衷為武帝髮妻楊皇后所生,而楊皇后臨終前苦苦哀求武帝不要易儲,迫使武帝只能含淚應允。同時,司馬衷太子之位之所以鞏固,也要感謝老丈人賈充的一路操縱、一路扶持。總之,司馬衷最終還是接了老爹的班,當上了皇帝。

然而,晉惠帝的位子坐的實在是不夠安穩,老爹給他留下一個布滿火藥桶的江山,他非但沒有能力拆除引信,反而剛繼位便將其點燃。在位期間,外戚楊駿、皇后賈南風及八位諸侯王為爭奪最高權力相互混戰,前後持續17年時間,史稱「八王之亂」。惠帝無法控制局勢,只能在各大權臣底下苟延殘喘,最後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在洛陽,時年48歲。

3.東晉安帝司馬德宗(382-419年

安帝是孝武帝長子,年僅15歲登基。《晉書·安帝紀》稱「帝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之變,無以辯也。凡所動止,皆非己出」。「不惠」是一個較為隱晦的貶義詞,意為「愚笨、白癡」。安帝白癡到什麼程度呢?不僅不擅長講話,而且不能辨別饑飽、冷熱,喫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大小事務全靠別人照料,完完全全就是個廢人。

安帝連個人生活都不能自理,至於說自主處理朝政純屬開玩笑。當了23年皇帝,大權相繼落到權臣司馬道子父子、桓玄和劉裕之手,權力完全被架空,好比一個活體「橡皮圖章」。按說這樣讓人省心的傻皇帝,有志於篡國的權臣應該倍感安心,大可不必在成事前將其殺掉,但可惜最終還是被劉裕提前弄死。

至於劉裕為何最終選擇殺掉安帝,據說是因為社會上流傳著一句讖語「昌明之後有二帝」(「昌明」是孝武帝司馬曜的字),劉裕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為了應讖所以才讓安帝提前「昇天」。安帝死後,同母弟弟司馬德文被立為皇帝,1年後被廢,劉裕正式廢晉建宋。

4.南宋度宗趙禥1240-1274年

趙禥是榮王趙與芮的私生子,因為在孃胎中有藥物中毒的經歷,所以天生體弱、手足發軟,智力遠低於正常人水平,屬於先天癡呆症。雖然是個傻子,但由於榮王的親哥宋理宗無子,所以趙禥幸運的被過繼給皇帝,若干年後竟然被立為太子。宋理宗也清楚趙禥的情況,為此給他配備良師精心教導,希望能使他開竅,但終究未能得償所願。但即使如此,理宗也堅持不易儲,所以等到他駕崩後,趙禥還是順利地登上皇位。

趙禥雖然是個傻子,但在享樂方面卻天賦秉異,尤其好色。趙禥繼位後整天宴坐後宮,與妃嬪們飲酒作樂,就連批答公文也交給四個最得寵的女人執掌,號稱春夏秋冬四夫人。趙禥好色之深甚至在《續資治通鑒》一書中都有明確記載,說他繼位之初,曾創造過一夜臨幸30名妃子的「驕人」記錄!

趙禥在位期間將國家大政一股腦委任給權臣賈似道,自己樂得花天酒地、瀟灑快活。他當了10年皇帝,各種造,各種作,把一個好端端的江山搞得烏煙瘴氣,潰爛的一發不可收拾。當蒙元軍隊以摧枯拉朽之勢進軍臨安時,趙禥卻因為酒色過度翹了辮子,與亡國之君的「光榮」稱號擦肩而過,委實「幸運無比」!


歷史上有哪些「白癡皇帝」?或許有人說秦二世胡亥,或許也有說蜀漢後主劉禪,而更多人會說是晉惠帝司馬衷。

這三位名氣都很大,但平心而論,他們的智商都沒有問題,只是在政治方面『』白癡『』而已。胡亥、劉禪自不用提,就是司馬衷,也是口齒伶俐,思維敏捷,對外界事物較敏感,情感比較豐富,生育能力也不錯,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白癡『』。

那麼,誰纔是真正的「白癡」皇帝?

史書記載了一位,那就是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書·安帝紀》稱「帝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之變,無以辯也。凡所動止,皆非己出」。《資治通鑒》稱「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於寒暑饑飽亦不能辨,飲食寢興皆非己出」。

這位晉安帝從小到大,從生到死,不會說話,不知饑飽,不辧寒暑,喫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大小事務全靠別人照料。

由於司馬德宗是眾所周知的白癡,所以繼位後,自然沒有什麼權威,各地許多將軍實際上自立,不受君命,而朝內的權力也落在了大臣手中。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會稽王司馬道子及其子元顯主持。

晉安帝即位第二年就天下大亂,兗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率先領兵造反,接著荊州刺史殷仲堪、廣州刺史桓玄等也反了,然後浙江、江蘇一帶孫恩也反了(曾攻破會稽,筆者喜歡的才女謝道蘊夫子皆遇難),最後是劉裕獨掌大權。

晉安帝三十七歲時,終於死了,非正常死亡,接著他親弟弟司馬德文被立為傀儡皇帝,一年後禪位給劉裕。晉亡。劉宋立。

(我是六甲番人,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中國歷史上四百多位皇帝中,有「白癡」的皇帝不乏其人,「白癡」皇帝多玩物喪志,屬於「傻瓜」皇帝。

一、西漢最後一個皇帝劉嬰:王莽篡位奪權後,將劉嬰軟禁,皇帝劉嬰六畜不認得一個,話也不會講,正宗傻子一枚,公元25年被亂兵殺死,僅21歲。

二、晉惠帝司馬衷:這是為人最熟知的一個「白癡」皇帝,對「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和「園中蛙鳴,為官乎?為私乎?」之惑,讓人哭笑不得,荒唐話語成為千古笑話,說明其愚蠢至極,十足傻子。司馬衷在位十七年,天下動蕩,海內紛爭,自己也在洛陽被東海王毒死。

三、晉安帝司馬德宗(382-418年):由於其父司馬曜長期酗酒造成其先天性白癡,愚笨到分不清春夏秋冬,連暖冷都區分不出來,貨真價實的傻子。晉安帝在位12年,最後被權臣劉裕給殺了,東晉滅亡。

四、唐順宗李誦:因得中風,變成了傻子和亞子,在位時,由王叔文掌朝,因「永貞革新」而退位,後被驚嚇而死。

腦殘而又弱智的人當上皇帝,下面的權臣就會當道,白癡當上皇帝後顯得很荒唐可笑,但權臣當道後,這種白癡皇帝就會顯得悲哀和無奈,對國家而言,肯定會是一場劫難。


歷史上的白癡皇帝我知道的有兩個,一個是西晉惠帝司馬衷,另一個是東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惠帝司馬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二子,西晉的第二代皇帝。說起晉惠帝,人們最常想起的是他那一句『名言』「何不食肉糜」。災荒之下,百姓連飯都喫不上,又怎麼喫肉呢?由此可見晉惠帝是多麼的白癡,怪不得在八王之亂中被司馬倫篡位。說起司馬衷,不得不提一提他的皇后賈南風,她是歷史上有名的醜女,性妒且擅權,是八王之亂的直接原因。而晉安帝司馬德宗相對於晉惠帝就不那麼出名了。晉安帝司馬德宗是晉孝武帝司馬曜的長子,東晉的第十位皇帝,安帝愚笨,不擅長說話,根據《晉書》記載他連冬夏的區別都分辨不出來。安帝在位期間,內亂頻繁,國勢日衰。


這個問題的白癡皇帝是加了引號,很明顯旨在不是說的白癡皇帝,而是說這個皇帝被人認為是傻子,但是,卻十分有作為,個人認為這是引號的意思;

我推崇唐宣宗李忱,當初唐憲宗駕崩之後,南衙北司之爭已成定局,而其中宦官完全掌握了禁宮中君主的生死廢立,唐宣宗李忱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宦官擁立的;

李忱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子,母親只是一個身份卑微的侍女,因此他本來是完全沒有機會繼承皇位的,而且由於母親地位低下,李忱一直被別人嘲笑;

為了在皇宮中生存下去,李忱只能隱忍,不論面對怎樣的欺辱,總是沉默應對,時間久了,其他人都認為他腦袋有問題,也就是說的傻子,文宗,武宗時期,都是以娛樂他作樂,被當眾取笑;

正因為如此,李忱的傻裡傻氣,被很多人忽視了,皇權之爭都是跟他無關,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後來,宦官專權,武宗死後,他們在選擇擁立人選的時候,為了方便自己的控制,總是會選擇勢力微弱的宗室來繼位,這樣就可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李忱之前的表現完全符合宦官的要求,既沒有能力又沒有後臺,因此宦官們就擁立他登上皇位;

不過,宣宗在繼位之後的表現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除了安定內部,結束了牛李黨爭,在對外關係上,唐朝軍隊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

尤其是收復河湟,是安史之亂後,唐朝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唐宣宗在位期間,日本還派遣唐使入國朝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宣宗在位期間唐朝實力獲得了一定的恢復。

縱觀唐宣宗50多年的人生,早期隱忍,登上皇位厚積薄發,給唐朝帶去了一些改變,這些都說明宣宗是一個英明的君主,因此他有「小太宗」之稱。但奈何大廈將傾,唐朝的衰亡已經不是靠一個人可以挽回的,宣宗也沒能拯救唐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