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獲得授權轉載一篇文章,我覺得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幾乎和每個中國人息息相關,我今天也把作者提到paper都看了一遍,我感覺很驚駭,因為80年代就發現了能夠致突變,有些行政部門還在說致瘤沒有證據,公務員考試是不是不考英文,如果他們四級過了我建議他們系統讀一下Stony Broo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看人家十幾年為什麼就做這一件事,整個證據鏈是怎樣的。也讀了很多關於aristolochic acid的paper,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原文,我建議大家有很大興趣關注下Stony Broo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這個lab,我覺得這個Arthur Grollman太屌了,應該做這件事不會得諾獎的,但是可能他的工作真的和他的工作影響的工作,讓千百萬的人受益。這件事在科學上已經closed了,但是在中國的行政立法和葯監領域,依然是個undefined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會使用植物藥物治療的人應該看到它,我是一個老中醫的外孫,我昨天晚上半宿沒睡,我現在真的有點質疑我的外公的職業,可惜他不在了,沒法聊聊,我今天仔細想了這件事的為啥,因為中國的葯監太tmd爛了,智力低下,品德低劣,知錯不改,敷衍了事,而且加上中醫,混合到一起,導致這件事悲催。這次真的是明目張胆黑中醫了。因為我覺得這件事肯定在2000年左右的學界的很多心裡都清楚,就是tmd的閉口不說,20多年過去了,換來的是兩個提示性公告,目前中國是不知道是不是唯一沒有全面禁止馬兜鈴酸植物的國家,我找少找不到反例了,我說老實話,我就是黑中國葯監和中醫,一點不帶客氣的。這個馬兜鈴酸的編年史,主要paper都在裡面鏈接了,作者提到80年代的paper,我也看了,你們可以去pubmed按照時間搜索。的確基本在討論aristolochic acid是怎樣誘變DNA的,然後就是90年代的流病,歐洲很快全禁,然後就是Arthur Grollman為首的一些人的工作,前後差不多30多年快40年時間了, 如果真的這件事的追蹤被獎勵了,那CFDA可能連洗地的機會都沒了。

原文如下。

1953年GANSHIRT H分離出馬兜鈴酸 ,並研究了馬兜鈴酸對細菌的效應,還有很多早期60年代的文獻沒有摘要是德文的或者俄文的,不知道怎麼找了,看題目都是針對細菌增值分裂的研究,還有對於腫瘤的,說是腫瘤的抑製劑或者抗腫瘤的,很不靠譜。

上世紀50-60年代,一種奇怪的腎病在世界各地出現。首先有資料記載的是1956年,巴爾幹的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等地區流行一種「慢性間質性」腎炎,能導致腎功能減退,當地農民患此病但無人知曉這病由何而起。

1964年中國學者吳寒松曾報告了兩例「急性腎衰竭」病例,發現這兩例病人曾服用過中藥關木通煎劑,但這一報告並未在中國醫學界引起重視,僅被視為個例。

80年代德國還有一篇文章報告了給人類注射 aristolochic acid ,不知道那些哥們還在嗎?1982年有一篇德文文章討論了這玩意的 安全性 ,看來這東西真的作為藥物在德國使用過。。同年就有人報告了 aristolochic acid具有誘變作用。 感覺德國那幾個哥們真特么慘。1983年報道出了Mengs U報道了aristolochic acid能夠引起腫瘤,他是在大鼠上做的實驗。1983年有點冷,馬兜鈴酸的植物學和藥學研究 這個發表在藥學學報上,作者是Feng YX, Lin SQ, Zhang XQ這幾個人,我找不到原文,拜託有人找到原文給我看看,他們幾個應該還在吧,跟德國人一樣屌。後面80年代的文章我就不引了,英文文章主要是在討論馬兜鈴酸的誘變和致癌作用,國內文章主要是藥學學報的主要在研究馬兜鈴酸的藥理作用,英文的文章主要在討論它的誘變作用,看來那時候前輩真的不讀英文或者信息閉塞,不敢非議前輩,可能條件真的是艱苦的。

1990年是一篇文章討論了馬兜鈴酸突變DNA的分子機制。比利時事件:孫培林醫生講述了比利時發生的事,這部分故事來自他的博文,「1990—1992年,布魯塞爾在短時間發生了多例年輕女性患有慢性間質性腎炎,從而引起了腎病科醫生對流行病學的思考,因為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這類病人患病率不是很高。1989—1990年期間,每年有1例,1991年出現了3例,到了1992年上半年已經發生了6例病案。腎病科專家和流行病學專家進而對布魯塞爾7個腎透析中心的數據進行了採集,在進一步調查中得知這些年輕女性都在同一個減肥診所服用了減肥混合藥物而導致腎間質性纖維化,而無腎小球腎炎。調查發現這個位於布魯塞爾的診所在過去15年一直進行減肥治療,從未發生過任何醫療事故。可是,自從在原有的西藥膠囊中加入了防己和厚朴的濃縮藥粉之後,就出現了腎功能的損傷」。

比利時政府部門當即作出嚴禁厚朴和防己在比利時進口、流通和臨床使用。1994年Vanhererghem把這項結果發表在柳葉刀上。Identification of aristolochic acid in Chinese herbs。

1994年和1996年,法國發現4例與服用中藥有關的「終末腎衰竭」案例,調查發現也是與廣防己有關。法國隨即停止銷售和使用防己。

1997年,日本一家委託中國生產中成藥的企業因發現其患者腎損傷,調查發現與關木通有關。

1999年,中國腎臟學專家黎磊石院士也注意到了馬兜鈴酸的腎毒性,他報道了3例服用關木通導致腎臟損害的病例,他的報道沒有引起中國衛生部門的重視。

1999年7月,英國出現兩例因治療濕疹而服含馬兜鈴酸中藥致腎衰竭的病人。2000年6月8日Nortier等人總結了這些事件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這種腎病被命名為馬兜鈴酸腎病。

2000年,比利時因服減肥藥丸所致的腎損害病例達105例,其中43例進入了終末期腎衰接受腎移植或透析治療,在39例終末腎衰同意切除天然腎臟和輸尿管的病人中發現了18例泌尿系惡性腫瘤。英國醫藥管理局對馬兜鈴酸相關中草藥在全英範圍內進行實行無限期禁用。美國在2000年也停止進口、製造和銷售已知或懷疑含馬兜鈴酸的70餘種中草藥。

而此時,同仁堂還特別搞笑反而提供了兩則有利於己方的證據:一是北京市中藥科學研究所於1999年至2000年進行的一組實驗,證明給大鼠90天連續灌胃龍膽瀉肝丸,未發現明顯毒性反應。二為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中藥教研室於2002年進行的一項實驗,該實驗試圖證明作為關木通復方葯的龍膽瀉肝丸,「馬兜鈴酸含量明顯減少數倍及數十倍」,龍膽瀉肝丸的復方配置明顯減低了關木通的腎毒性。而內蒙古醫院黃九香醫生實力打臉的一篇論文對此進行了回擊,這篇論文提及了中藥企業同仁堂龍膽瀉肝丸等中成藥對腎損害現象,論文列表說明含關木通中成藥引發的慢性腎衰「起病非常緩慢」,為6-36個月。

從2000年11月開始,世衛組織便在其藥物通訊中發出類似警告,西班牙、奧地利、埃及、馬來西亞、菲律賓、日本等國也紛紛發布禁用警告。至此,馬兜鈴酸對腎臟的影響在世界範圍內取得共識。

2001年,美國FDA發布了一份公告聲稱含馬兜鈴酸的植物「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腎損害,並可能引發需要通過透析或腎移植方能治療的腎衰竭。

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署把馬兜鈴酸及含有它的植物列為1類致癌物。

2003年新華社記者朱玉《龍膽瀉肝丸是清火良藥還是「致病」根源?》等系列報道,引起我國葯監部門的關注,當時龍膽瀉肝丸在全國的銷量極大,受害者無法統計,葯監部門對馬兜鈴酸中藥的使用做了限制。

2004年6月,香港衛生署公布:香港禁止進口及銷售含馬兜鈴酸的中成藥,將來在審核中成藥註冊申請時,也不會批准此類中成藥註冊。

2005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的郭曉昕寫了馬兜鈴酸毒理學性研究與啟示,他的文中有馬兜鈴酸有關的不良反應有361例,其中197例發生在中國,並且出現5例死亡病例。在輿論壓力下,國家葯監局才開始限制、禁止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取消了關木通的藥用標準。直到200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才發布關於加強廣防己等6種藥材及其製劑監督管理的通知,並將含有馬兜鈴酸的藥物列為處方葯。

2007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Arthur Grollman研究確認了巴爾幹半島農民得腎病的原因,就是麥田邊的馬兜鈴種子混入麥子後被當地人做成麵包食用所致。

Arthur Grollman 的同事Attaluri S. 和 Moriya M於2010年和2011年發現了馬兜鈴酸導致的位點特異性的突變。

Arthur Grollman 隨後的工作選擇了台灣,因2006年Lancet發表過一分調查,12%的台灣人受到可能和藥用植物相關的慢性腎炎困擾,且每3個台灣人里就有1個曾吃過含馬兜鈴酸的中藥。2012年4月9日Arthur Grollman 在PNAS期刊上發表他的論文稱,馬兜鈴酸可能是台灣地區腎病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Arthur Grollman 利用Attaluri 的結果,即馬兜鈴酸會對基因組產生位點特異性突變,來顯示人體攝取了這種致癌物。在此前的調查中,Arthur Grollman 調查了151名泌尿道癌患者,發現在那些有易患基因的患者中,84%有攝入馬兜鈴酸的跡象。Arthur Grollman的工作支持馬兜鈴酸是台灣地區腎癌的獨立危險因素。

2017年發表在馬兜鈴酸引發肝癌 報道稱馬兜鈴酸科所有植物含有的馬兜鈴酸能夠致DNA突變引起肝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緊急公告可能含有馬兜鈴酸的馬兜鈴科藥材名單 和 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提醒患者,藥品要嚴格按照醫生處方和醫囑使用,注意含馬兜鈴屬藥品的腎毒性、致癌性風險。任何藥品都不能大劑量、長時間服用。

希望大家安好,活著多不容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