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能在悟空問答的大眾平臺,參加詩詞的點評建議,或討論修改「詩歌作者自原拿出來展示請教」的作品,挺好。以前我從未參加過此類活動,是覺得自己也是學生。現將自己的修改意見,融入修改後的詩歌《夜思》如下(括弧內是原創)。

  • 明月高懸蛙聲淺(明月依舊蛙聲淺),

  • 露濕麥穗青芒間(露落麥穗拔節間)。

  • 春夏牡丹彤彤火(櫻花牡丹彤彤火),

  • 不打秋收喫黃連(不打莊稼喫黃連)。

作者最後一句點題,「不打莊稼喫黃連」其實是修辭,即以「牡丹」象徵幸福火紅的生活,用「黃連」借代苦日子,很有民歌風。是的,有打油詩為證:牡丹艷麗飽眼福,顆粒不收要餓肚,春花秋月雖然好,盤中美餐要辛勞。

本來想把《夜思》改為七絕,可為他人做嫁衣裳,是詩歌編輯的活,太費裁剪功夫了。


我來大致解釋一下這首小詩:

題目是《夜思》,顧名思義,在夜裡的一些自己的想法,遐思。

明月句——皎潔的明月依舊在星空中高掛,低沉的蛙叫聲此起彼伏,天氣慢慢變涼,露水凝結,在麥穗節間滑落,濕潤了乾燥的大地。

前兩句很明顯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用明月的靜和蛙聲的動相互襯託,體現秋夜的靜,後一句露水滴落,也是點名了這首詩的時間和天氣的寒冷,進一步為詩的背景做鋪墊。

櫻花句——櫻花,牡丹爭奇鬥豔,爭相展現著自己傲人的火紅,在這時候農人也不做農活了,在家裡悠閑地喫著黃連小菜,享受農閑的片刻寧靜。

這兩句我不知道詩人的意思,櫻花和牡丹是秋天開的?經本人百度,櫻花是三月份開放,牡丹花是在四五月份左右開放,而這首詩的時間明顯是在秋天,這裡有一些矛盾,可能詩人想描寫這時候的心情吧,畢竟秋季是豐收的季節。但是喫黃連我又不懂了,喫黃連不是表示有苦說不出嗎?難道在這個豐收的季節使人有什麼難言之隱,根據前兩句描寫的景色。可以看出,很明顯詩人的心情是優哉遊哉的,這裡又有了大問題。


總結

這首詩前兩句描寫的還可以,後兩句簡直就是憋不出來了,湊得字數,還可能是想要押韻,但是詞窮,就用了黃連二字,這首詩也沒有體現出作者什麼樣的一個感情,沒有主題,希望作者好好看看宋詞吧,再接再厲哦


喜歡答主回答的可以關注我哦

不定期更新美妙的詩詞故事


雖然經常讀詩,讀詞

但對於傳統古詩的韻律格調平仄研究不多

所以對於這一首《夜思》,無法從專業的詩詞學角度進行評價。況且,自古名篇詩句大多有不按規矩出牌的姿態。跳出樊籠,才能得大自在。

不談韻律格調,直言這首七言律詩所寫內容,實在是稱不上好詩。詩歌固然是文學體裁,可以使用誇張修辭手法,但也有浪漫和現實之分,即靜安先生所說的「境」與「寫境」。《夜思》是一首現實主義的七言律詩,所寫內容應切合現實。靜安先生認為「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但這首七言律詩最大的問題,既是「不合乎自然」。

第一句,明月,蛙聲,沒有必然的聯繫,所以用意思為「跟過去一致一樣的」的依舊聯繫不妥。

第二句,在我國露水是在農曆九月份。而不論是春小麥還是冬小麥,農曆九月份滿目大地上已經沒有小麥,更不會出現麥穗。把在時間上相互衝突的露水與麥穗放在一起,大錯特錯。

第三句,櫻花,牡丹花期為5月。可知作者描述是5月份左右的時間。所以與第二句露水所描述的場景矛盾。且5月份的時節,應該是不會出現蛙聲的。蛙聲一般在6月才會慢慢出現。

第四句,作者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是,不搭理莊家,或是收穫的時候不忙碌,會有苦自喫。「黃連」在這裡的意象就是「啞巴喫黃連,有苦說不出」的「苦」。這種生搬硬套的意象,太過低淺。

總的來說,

這首七言律詩

立意淺淡

且內容不和自然

不算佳品


古人定規矩/今人在爭吵/格律與意境/究竟哪為高/才高八斗者/須按格律繞/真才寫就後人傳/那纔是才高/才疏學淺者/不必按規嘮/繞來繞去/雲裏霧裡/興趣全沒了/文化慧民眾/不是空口號/生搬硬套回原史/今人讀不了/時代在發展/文化須繼承/要有高人繼發展/吵鬧不是招/文化要發展/俱進纔是妙/法律不合時宜都在改/何況詩詞了/百花齊芳/哪都少不了/發展發展發展最重要/門外之人/也在湊熱鬧/喜則品之/嫌便棄之/大家笑笑/??


走過路過,不忍錯過。

讀詩審意,大致可通,只是意思不夠曉暢,詩味亦不足。試遵原意而改之。

明月依舊蛙聲淺,霜打麥穗心底寒。

忍看櫻芍彤彤火,莊稼無收咋過年。

如果想學做律詩,依《中華新韻》,可略作修訂如下:

明月依稀蛙語淺,霜侵麥穗徹心寒。

忍看櫻苑彤彤火,莊稼無收咋過年。

農事入詩,以淺白、曉暢為佳。欲依此意,取前而舍後者可也。


網路評詩,動輒平仄。似乎平仄概括詩的全部,成為作詩的標準。這種本末倒置的眼光與評價,形成誤導,釀造詩的悲哀。這四行詩句雖不能薦為精品,但立意鮮明,表達清楚,遠勝於自命不凡者那些四平八穩的無病哼吟和天書一般的莫名其妙。詩的體裁類於打油。前二行標明時間為初夏,後兩行直抒胸意,言櫻花牡丹雖艷麗奪目,實用價值不如糧食,生命依存離不了它。詩的語言比較簡練而且稍帶含蓄,言之有物,具可讀性。作者如果是農民,這詩的水平在中上,當予鼓勵。詩歌本屬大眾,非任何階層的壟斷品。不管真懂或似懂非懂或不懂裝懂者,都不必以平仄唬人,誰取得了這項專利權?


先不論平仄,詩也要文理,蛙聲不能是淺,露不能是落,你要表達的是一種農民的心態,這其實很好,要多借鑒古詩,從中汲取營養,打好基礎,寫出的詩纔能有味道。用你的立意重作一段,見笑。

月夜蛙聲亂,千畝麥香傳,春花紅勝火,快意慶豐年。


你好,這位詩友,我是格律主張派。既然敢讓人點評詩作,那麼就意味著能夠承受打擊,那接下來的話可能會讓你難受,不過不用擔心,憋口氣就看完了也就蛻變了。希望你的抗打擊能力強些,我也是被打擊過來的。

一、分析此詩的形式

首先,從此詩的字數可知,該詩屬於七絕。其次,從一個「月」字所屬的位置為仄聲來看,知該詩又滿足仄起式的形式。最後,由首句的最後一個字為仄聲可知該詩又符合首句不入韻的形式。綜上分析,此詩為七絕仄起首句不入韻的形式。這種形式屬於絕句格律詩被接受的四種形式中的一種。

二、分析該詩是否押韻

從古人或者近體詩時代留下來的韻部工具書來看,韻部書分為舊韻(平水韻)和新韻(中華新韻)兩種。在大多數人心裡,這兩種韻部書被接受的程度同等。從該詩的頷聯(第二句)和尾聯(後一句)的後一個押韻字來看。「間」和「連」在舊韻中不屬於同一個韻部,也就是說如果以舊韻來評判,該詩是不押韻的。但從新韻來看,這兩個字都屬於同一個韻部【八寒】。「間」和「連」分別屬於平水韻中的【十五刪】和【一先】,如下圖。

三、分析該詩的格律是否符合規則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知此詩按照新韻來寫毛病會少一些。因為在出律的情況下,此詩對於新韻來說是押韻的。所以,我們只對新韻格律做些分析,舊韻恕不贅述。

此詩要符合以下中華新韻的規則纔算是合律的。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規則-
  • 明月依舊蛙聲淺,露落麥穗拔節間。櫻花牡丹彤彤火,不打莊稼喫黃連。-作品-

在作品與規則的對比中,我們發現平仄存在8個問題。第4字 舊 應用平聲。第6字 聲 應用仄聲。第9字 落 應平。第12字 拔 應仄。第18字 丹 應仄。第25字 稼 應平。第26字 喫 可平可仄,建議用仄。第27字 黃 應仄。此外,規則中畫底線的字表示該處可平可仄。

存在的多音字:落 和 間,請根據詞意判斷平仄,一般詞意不同,平仄是不同的。如「彈」作仄聲時是名詞,作平聲時是動詞。

四、對原詩做些修改,最大程度不改變原詩的意思

夜思

明月依然蛙鼓淺,風涵麥穗日夕間。 牡丹富貴櫻花燦,不作淤泥對苦連。

談談這樣改動的原因,以便初詩者能從中有所裨益,那我就算不白講了。為了最大限度忠於原詩,把「依舊」易為「依然」。而「拔節」易為「日夕」是由於該詞語在詩中的節奏搭配不太正確,受了音律的約束。故「露」也易為了「風」,不能露和日夕同在吧,這是不符合大自然規律的。而頸聯的「櫻花牡丹」屬於專有名詞,在平仄上不好改動,所以只能換了一下位置,也從側面用另一些文字表達了尾聯。(至少原詩的尾聯,我是這樣理解的)。

五、做些沒有必要聲名的聲名

之前發現太多人在頭條討論詩詞、對聯,以我的經驗這種自由言論的方式肯定會產生爭論矛盾,所以選擇了科技領域去了,後來才發現做自己擅長的是最好的。大家雖然是抱著一種娛樂的心態在玩,但也難免有些「有個性」的無格律黨派大發異論。

本人在此歡迎大家討論,但言語莫進行人身攻擊就行,這些短的詩評只是為了更多的幫助想學習中華傳統詩詞的詩友更好更快的掌握寫詩的技巧而做的,以後這樣的短評還會持續更新,歡迎有幸閱讀到這段話的詩詞愛好者關注我,我將會免費為大家指導,也算是滿足自己的一點私心:一則弘揚古典,二則漲點粉絲。讓我們一起來互相學習和討論吧!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麥穗拔節應該是春季,春季裏很少有大雨的。沒有大雨就沒有水坑,水塘之類場所。所以沒有蛙聲叫。

櫻花,牡丹都同時開放了嗎?我不知道。紅彤彤不和韻律。太突兀。

不打莊稼喫黃蓮,是什麼梗。思維跳躍性太強烈。沒有連貫性。不明白什麼意思?

權當做是打油詩吧!

自己高興就好。

一己之言,不要生氣。


明月依舊蛙聲淺,露落麥穗拔節間。

櫻花牡丹彤彤火,不打莊稼喫黃連。

――――――――――前面很多人大談平仄格律,可是人家題主根本沒說此為格律詩,一羣人瞎操心。

我不談平仄,因為我也不通平仄。只說文字本身的表述。

1,邏輯錯誤。

詩中提到了幾個有季節性的表述,蛙聲,麥穗拔節,櫻花,牡丹。有標誌性的是麥穗拔節,可視作芒種。蛙叫和牡丹花也都可表夏天。櫻花是明顯的春天植物。四個標誌性描述中有三個指向夏天,那這個春天的意向自然就是有待商榷的。在看詩句寫到「櫻花牡丹彤彤火」,明顯指的就是盛開的櫻花,所以是明顯的邏輯錯誤。夏天怎麼會有春天的花開的彤彤如火呢?

2,詩眼何處?整首詩立意不明確,既不是寄情於景,也不是純粹觀景寫景。所以給人的感覺不知其所言。

3,這首小詩並不是沒有優點。在景色描述上,作者從遠到近,一步步遞進。

先是天上「明月」在到月下遠處「蛙聲」,因遠而聲「淺」。

再到中景的「麥田」,因廣而顯,因趨近而察覺「露落」。

最後到近景「牡丹」。牡丹彤彤火,說明正是花艷色嬌的時候。三句詩如一幅中國畫,從遠處清淺明月的留白,到中間隱露微微麥田的過渡,再到眼前濃艷不俗的牡丹,怎生的好看。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