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交朋友,人們就會想起一句話:“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這話有三分道理:賈家樓四十六友組建了瓦崗軍建立了大魔國,最後不靠譜的程咬金把皇位拱手讓給了李密,衆兄弟星流雲散,有的還反目成仇;桃園三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最後劉備放棄一統大業,拼了老命也要爲關羽張飛報仇。

  桃園三兄弟比起賈家樓四十六友,着實值得稱道羨慕。這時候我們又想起了一個更加龐大的兄弟團伙:梁山一百單八將。這三夥兄弟加起來足有一百五十七個,但是哪一夥才能算真兄弟?他們的故事證明了什麼道理?這就是咱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咱們先從人數最多的梁山一百單八將說起。其實嚴格一點說,梁山一百單八將還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兄弟,因爲他們中有師徒、主僕、仇人,想讓這些人傾心相交結爲兄弟,估計要比讓豬爬上樹象飛上天還困難。

  師徒主僕咱們就不說了,咱們單單來說仇人:霹靂火秦明跟宋江花榮以及清風山三盜是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儘管秦明或許會把仇恨壓在心底,但是午夜夢迴,

  秦明想起被這五個壞蛋坑死的妻兒老小,也是要恨不能打碎手中狼牙棒的。

  宋江花榮借刀殺人害死秦明一家,屬於大盜不操矛弧,而李逵屠戮扈三娘滿門,那可是一斧子一個砍得屍橫遍地血流成河,扈三娘本人又被乾哥哥宋江塞給了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的矮腳虎王英。如果看着身邊這個“形貌崢嶸性粗鹵,貪財好色最強梁”而又“滿嘴人味兒”的“丈夫”,一丈青扈三娘還能睡着覺而且不做噩夢,那我們就只能說她不是人了。

  此外還有被智多星吳用黑旋風李逵坑得家破人亡的玉麒麟盧俊義、被宋江“賺上山”而斷送了大好前程的美髯公朱仝、被晁蓋帶領黃泥崗迷盜團劫了生辰綱的青面獸楊志,曾經發誓與梁山不共戴天並曾經與梁山軍殺得屍山血海的關勝呼延灼等一干朝廷軍官,再加上想吞併梁山的芒碭山羣寇,這些人積怨極深,可不是一個頭磕在地上就能化解得了的——如果宋江不接受朝廷招安,那麼梁山第二次火併只是遲早的事情,沒準哪一天宋江一覺醒來,就找不到自己的腦袋了。

  當然,梁山上也有幾對好兄弟: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九紋龍史進和花和尚魯智深,都是可以爲對方付出生命的朋友,看過水滸原著的都知道,金眼彪施恩是對不起武松的,豹子頭林沖是對不起魯智深的,浪子燕青和玉麒麟盧俊義之間是沒有平等信任和忠誠的——盧俊義曾把燕青一腳踢翻,燕青苦勸盧俊義急流勇退不成,扔下盧俊義飄然而去。

  看到這裏,睿智的讀者諸君可能已經發現了點什麼,但是請不要先說出來,咱們再看另外一夥兄弟——賈家樓四十六友。

  賈家樓四十六友因秦瓊而走到一起,他們是奔秦瓊的義氣而來,但是從結拜那一天起,就已經埋藏了反目成仇的禍根:這些人來自不同的階層,有着不同的身份背景和人生閱歷,公子哥羅成瞧不起南七北六十三省綠林總瓢把子單通單雄信,再加上一個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混世魔王程咬金添油加醋,這四十六個人一邊結拜一邊打架,最後分散到不同陣營,真正動起了刀子以命相搏。

  王勇王伯當追隨李密、單通單雄信成了大鄭皇帝王世充的乘龍快婿、秦瓊程咬金徐茂功投奔了秦王李世民、魏徵魏玄成加入了李建成的太子府。

  這些人明爭暗鬥,幾乎有一半是被“自家兄弟”生擒或射殺。而且據說當時爲了順利殺掉單雄信,徐茂功還特意支走了秦瓊——免得秦瓊找李淵李世民說情。

  這裏要強調一點:本文是按照演義小說的說法,與正史無關,咱們是要通過故事講情義,佶屈聱牙的正史裏是找不到情義的。

  要說賈家樓四十六友,或者說瓦崗英雄中最後不離不棄的,只有秦叔寶和程咬金兩個人,其餘倖存的徐茂功太聰明,魏玄成太功利,這些人跟秦程已經漸行漸遠,而跟他們的新主人越走越近了,最爲可惜的是單雄信和王伯當——他們最講情義,可又死得最慘。

  最後咱們該來說說桃園三結義了。其實桃園三結義不用多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就是從他們哥仨兒那裏傳下來的,但是發展到現在,已經變了味——大街上缺手斷腳的人不少,但是不穿衣服的幾乎看不見。而且還衍生出了一句苦澀的笑談:“誰動我衣服,我就斷他手足”。其實這在江湖上叫“穿紅鞋”,是要三刀六洞的。

  桃園三兄弟爲了結義之情,可以放棄高官厚祿(關羽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也可以放棄江山社稷(劉備親征舅哥孫權,而當時孫權已經答應送還孫尚香和荊州),演義裏(在強調一遍,咱們今天之說演義別扯正史)的劉備關羽張飛之間的手足深情,足可以感天動地。

  但是我們也能看到在劉關張三兄弟的情義之間,也被摻了沙子: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和冷靜明理的趙子龍,這兩個人是反對劉備起兵替關羽報仇的。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上來看,不能說諸葛亮和趙雲不對。但是我們也不要忘了一點:很多時候,無原則的義氣都勝過有原則的背叛,如果兄弟情誼之間有了太多的冷靜和權衡,這感情就已經不再純粹。

  這時候讀者諸君可以講出自己的體會了,筆者拋磚引玉,先闡明自己的觀點:第一、朋友不能太多;第二,兄弟情義要遠離功名利祿四個字。

  首先咱們來說兄弟不能太多:桃園三結義、賈家樓四十六友、梁山一百單八將,人數越少的“兄弟夥”情誼越深。這其實很好理解:賈寶玉見一個愛一個,其實他誰都不愛而只愛自己,一個人的情義分成幾十上百份,那就真成了“君子之交淡如水”了。劉備關羽張飛相互扶持相濡以沫,而瓦崗衆英雄則有不同的主公。

  至於梁山一百單八將,即使宋江真講兄弟情義,他的情義分成一百零八份而最大的一份留給自己,到了魯智深武松那裏,也就不剩下啥了。如果衆兄弟全心全意對待宋江,而宋江只是雨露均沾,那麼大家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失衡之下,只能散夥。

  第二點就是兄弟情義一定要遠離功名利祿,無論多好的兄弟,只要沾上了這四個字,就很難善始善終。這一點筆者深有體會,所以絕不跟兄弟在一個單位共事,因爲兄弟之間一旦有了權與利的糾葛,那麼一切就都完了。就在筆者所在的城市,有幾兄弟共同創業,建立了龐大的商業集團,最後老二老三哭着把老大綁起來埋了,老大被埋的時候,一直哭到最後一鍬土填到頭頂。

  但是筆者一直堅信,人世間是有真情義的,只要朋友別太多,遠離功名利祿四個字,就一定會感受到情義無價。最後請問讀者諸君:您在結交朋友的時候,是否也能遇到過困擾產生過困惑?對待朋友,您認爲最應該注意的是什麼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