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进行一个100人的管培生

转正述职,算是本期项目结项收尾工作。在这里发表一下关于管培生的一些想法。

管培生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一般校招时企业也会将管培生项目描述的多金又闪光。可能一些规范知名企业的管培生项目流程机制比较完善,资源比较充分。本人目前所在企业为国内中小型民营传统制造企业,收购互联网企业来实现企业转型。管培生是为原业务板块培养,学生来源为普通一本院校以及二本院校,由于本人在接手100人管培生项目后有幸参与了后一届管培生的校招工作,校招回来之后对自己带的管培生感觉宽容了很多。

2018年6月份接手公司管培生项目,那个时候我完全不知道我要面临什么,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从知道公司管培生方案已经沿用了5年没有更新过到知道项目中间有两三年是间断的,招聘部门的甩锅行为导致我连准确的管培生数量和姓名都不确定,一边忙著根据原有管培生方案整理预算、调整方案,一边根据现有信息确定人员数量和名单,期间还在处理违约相关的事情,同时还要准备7月份管培生报道的工作安排,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报道问题以及包裹。

总之那个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应届生真的很欠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感觉很多学生纯粹是为了签工作随便就把自己签了出去,所以很多学生后来报道的时候都在抱怨,很久以前一个学长第一次让我了解到管培生,他说:「要不是找不到工作,谁会做管培生」,那些跟应届生沟通的过程我真的是这种感觉,深深怀疑这些跟我沟通的人到底是一些怎样的毕业生。

如果有应届生看到这个帖子希望签工作的时候要慎重思考一些,一个老师跟我们说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头婚和二婚的区别就是你第一份工作的重要程度。应届生如果确定自己要找工作,大三下学期就应该自己思考要做怎样的工作,如果确定要考研就不要摇摆,看到有人签了工作结果考上研究生的,这种真的是非常万幸了,因为考研要求的专注度和投入度都很高,而且用一次工作机会换一个更好的学校读研究生,真的还是不一样的。如果确定要签管培生,那就请做好一颗螺丝钉的准备,因为管培生不是你想成为什么企业就会给你机会和平台让你成为什么,而是你自己已经弃权自己的专业来满足企业需要岗位的储备了,这也是后来发现很多管培生说自己不适应,转岗什么的就真的变成一个普通员工,然后又很容易抱怨说自己是管培生进来的,这种认知会给老员工一种很可笑的错觉,因为公司安排的岗位或者是缺人,确实可以做出业绩,然后可能晋升成为管理者;或者就是企业觉得你资质一般,只是满足某一个岗位的短缺;这些情况下抱怨总是不被尊重,不被重视,这些问题都会让自己的身份变得更尴尬,特别是本来员工就对所谓的管培生优待不满的前提下。

我还没来得及抱怨就被来自五湖四海的包裹接收短息轰炸,直到七月份报道的时候一百号管培生出现办理入职手续我才真切的感受到工作中有一些愿意帮你的的同事是多么温暖的事情,人事同事陪我加班一整天才基本搞定了所有人的入职事宜。管培生入职之后我们安排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其实相比于很多企业非985/211院校不招管培生还是有原因的,可能信息不全,仅供参考。项目中都是家境中上的,毕业家里就给买房的不在少数,家里资产能满足回家自己开公司造的没有20个也有10个,所以对于工作可能就是消遣或者零花钱的还真的不少。同时也发现确实能力也不错,前提是愿意配合工作的时候。

对管培生的误解可能还有就是认为都一定是完善的机制的,这个问题可能更好理解的是有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的企业可能全国不过几百家,更别说是人才发展板块下一个储备项目管培生这种小项目了。据我所知,大部分情况下校招时描述的培养机制看起来很完善,职业晋升通道看起来很顺利,轮岗学习什么的都很详细。然后项目方案的周期一般都是至少实习期半年,后期在岗1-3年,实习期半年都是以月为单位进行项目规划的,其中涉及到各个部门的配合协调,保证每个部门都能提供学习机会并且不是把你当员工而是当成参观学习的人真的是很难。最怕管培生一副视察领导的姿态,业务部门基本接待一批就会拒绝接待下一批了。然后这个过程也是对管培生的一个考验,业务部门真的有什么你能做的,脏活累活也是真的会安排管培生去做。有点像大学生做兼职,肯定是会把正式员工不愿意干的事情安排给兼职人员是一样的。

有空再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