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是李淵的長子,喜文事不好爭殺,相比於弟弟李世民和李元吉在戰場上的廝殺,他比較偏好於文事方面,在李淵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掌管著全軍的後勤事務。

當時全國飽受了戰亂,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這個時候作為長子,又不喜徵戰的李建成自然成為了李淵眼中接替皇位的最好人選,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事變,那李建成就會在李元吉以及手下們的擁立下,順利的登上皇位。

李建成成為皇帝之後可能會變成文景之帝那樣的人物,在戰亂之後開始休養生息,馬放南山,兵士解甲歸田,這片飽受過戰亂洗禮的土地就會因此恢復蓬勃的生機,然後憑藉著隋朝留下來的豐厚政治遺產唐朝的內部變得生機勃勃,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草原民族以及西域各國大軍的侵奪,李建成在遊牧民族的侵奪下會保持守勢,開始大修長城,甚至會通過大量的和親來平緩西域各國的侵略。

從這方面來看,唐朝雖然文化昌明、民生修復了,但是離真正的大唐盛世也越來越遠,大唐盛世說的是萬國來朝,在李世民繼位之後,他派下手下的將領們四處徵戰,收服了西域各國,成為了西域各民族心目中的天可汗,在李世民的主持之下,唐朝風氣開放,吸收了各遊牧民族們的文化,打造出了最初的盛世大唐。

從這方面來說,如果李建成登上了皇位那他所掌控的唐朝絕對成為不了後世人們心中仰慕的大唐,唐朝可能會成為類似於兩宋那樣的朝代,但是戰鬥力比兩宋略強一點,商業也沒有兩宋那般發達,真正的大唐是經歷過血雨腥風的,是經過萬般爭殺纔打造出來的鐵血帝國,不是溫室中培育出來的花朵,是一柄劍指四方的利器,萬眾歸服的盛世王朝,只有這樣纔是真正的大唐氣象。

所以說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事變,那李建成絕對無法成為李世民那樣的千古名明,他掌控的唐帝國也無法成為萬國來朝的世界中心,不是每個人都是唐太宗,不是每個人都能君臨四海,不是每個人都能打造盛世大唐。


玄武門之變在大唐王朝的歷史上是必然要發生的一幕。

我們先不從那些被李世民改造過的歷史來說,單說大唐開國之後,李世民的地位。李世民在李淵登基之後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打下王世充與竇建德之後,李世民更是加天策上將,開天策府,不僅可以建立自己的僚屬,甚至擁有鑄幣權。

作為太子的李建成該如何來自處呢?從合法性來看,李建成是李淵親封的太子,並且李建成的太子府裏文武官員也並不弱,如馮翊、王圭、魏徵等人。從功勞上來看,李建成也是身經百戰從太原打進長安的功臣,並且此後又有剿滅劉黑闥的功勞。從朝局上來看,無論是外面的諸王以及隋朝的舊臣如封德彝、裴寂也都站在他這一邊。

然而,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太子府與天策府之間誰掌握主動權的問題。唐朝實行府兵制,正規的軍隊沒有兵部的兵符誰也無權調動。當然,東宮太子可以調動東宮的衛戍,而天策府也可以調動府中的兵丁。而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歷史是李世民提前動手,先在玄武門內埋伏了九勇。作為一個有準備的計劃,玄武門成為了大唐王朝的一個節點,幾乎歷次的政變都與玄武門息息相關。

除掉了大哥與三弟,逼自己的爸爸退位,李世民拿什麼來獲得歷史的合法性,只能是老百姓的口碑。因此,他不得不發展經濟以獲得老百姓的支持。這才成就了「貞觀之治」。當然,換作是李建成順理成章地從他爸爸手裡接過大唐江山,他要面對的首先就是這位位高權重的弟弟,他處不處理這位弟弟恐怕都會寢食難安,更何況就在他們兄弟紛爭的當口,北方草原上的突厥已經打進來了。來自北方的威脅可以說是致命的,李建成能否有李世民這樣的處置能力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如果他不殺李世民,恐怕最終完成對突厥打擊的人還是李世民,到那個時候,他又該如何自處?


盛世還會出現,但是領土,以及對內的文治,文化融合都不會如現實唐朝。

李世民是歷史上最優秀的軍人皇帝,他對大戰略的眼光,判斷,以及判斷的冷酷性,都是自古帝王第一。李世民作戰時,最善於以輕騎突破對方薄弱處,然後就如惡狼撕咬傷口,不到對方氣絕不鬆口。而他做戰略,也是這個風格。當突厥出現天災,內部生亂,他立刻就安排李靖趁機以精騎突襲,一舉摧毀東突厥核心。打高句麗,在給養不足退兵,也安排一隻輕騎兵,以殺戮高句麗民眾為目標,一直騷擾高句麗,讓其不能在戰後恢復,始終處於饑荒狀態。這都不是以仁厚和做事穩健著稱的李建成會做的。

在內部治理,李二最優秀的是他制訂了極為出色的法律,貞觀律是第一部立法時定性為以民立法的中國法律制度。這部律法內容相對來說極為寬鬆,有利的支持了之後大唐治理的基礎。如果是李大,未必會有這個心態。

李世民由於自身軍事上的能力的優秀,也讓他極為自信,因此對於人才屬於只要有才華,不分出身都能在他手下重用。李建成的太子府和李世民的天策府,在人才吸納上差別巨大。因此李建成如登基,文化自信上肯定沒法做到大唐那麼自信剽悍。

最後說一句,李建成登基李世民必死,但是李世民家眷子女未必死。李世民是唐第一統帥,在沒做皇帝時,就以天策府培養了大量的軍政系統重要軍官。任何一個皇帝登基,都絕對無法忍耐一個掌握遠超皇帝掌握實力的個體存在,李世民要想不死就必須自己興兵舉反旗,類似於明永樂。但是李大沒有李二為人那麼狠毒,應該做不出李二殺光自己子侄的事情。


謝邀。先給結論,假如李建成治理唐朝,能不能超過貞觀之治不敢說,至少不會比這差是肯定的。好過李世民的可能性也很大。

李建成劇照

封建社會向來治亂相間,分合相間。在大一統王朝前三代帝王中出現盛世局面已是客觀規律,是必然現象。漢初的文景之治,隋初的開皇之治,唐初的貞觀之治,明初的洪武永樂盛世,康雍乾盛世等等。經過長期戰亂,大肆的土地兼併,甚至爆發農民起義,大量人口死亡或流失,帝國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必然出現倒退和蕭條。新的統一王朝建立,為維護統治,往往會採用休養生息政策,經過幾十年時間的發展,出現「盛世」再自然不過。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換成任何一個只要資質不是特別差的帝王,都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何況李建成在政治眼光和執政經驗上,都高出李世民幾個段位。

說完規律,再說個體。李世民執政比李建成具備的一個優勢就是有強烈的企圖心和證明自己的上進心。因為得位不正,他主觀上更加勤奮,更加想做出政績讓質疑他的人閉嘴,這點與朱棣、趙光義等人有著相同的心理。

然後比較一下兄弟倆。李建成的身份決定了他心胸更加寬闊,更加淡定平和,開國之初其實更需要他這樣的,而不是楊二那樣的恨不能拔國助長,大冒進,放衛星火箭。況且從李淵起兵第一戰西河之戰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到扼隋將屈突通於潼關,到安撫關中,再到政治誘導和軍事打擊雙管齊下搞掂劉黑闥,李建成顯示出的天才般的政治眼光和手腕,遠非李世民單純的軍事壓制所能比。

以上,個人認為,李大有很大可能比李二乾的更好。


後世人對唐太宗李世民的評價一般都是用「文治武功」突出來形容,說他是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李世民沒有發動玄武門兵變,李建成能否幹得更出色呢?我看未必。

李淵晉陽起兵時,16歲的李世民就跟隨李淵行軍打戰了,大唐的江山幾乎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也形成了一個以李世民為核心的功臣集團。所以在軍事上李世民不僅敢打,而且能打,用偉人的話說,歷史上能打的皇帝無出其右者。

李世民的軍事才能在他登基初期發揮了巨大作用,那一年北方強大的突厥乘唐朝國力空虛,縱兵從陰山小道南下,突然出現在唐都長安。李世民面對突厥20萬鐵騎,用長安城有限的守軍使了個空城計,然後僅與六將出現在渭河便橋,與突厥首領劼利對峙,並通過贈送錢財等外交手段,最終退了敵兵。

此事來的十分突然,如果不是李世民虛實結合退敵,換其它人唐朝可能就玩完了,不用說李建成,他老爹李淵也不一定能搞定,只有李世民纔有這樣的膽量和氣魄。

其次,從玄武門兵變看出李世民的政治手腕遠超李世民。當時太子李建成控制內外城防,也是合法的接班人,李世民雖然功勞巨大,但李淵和李建成、李元吉卻對其高度防備。同時,雙方也相互滲透攻擊,從一些細節可以看出李世民的高明。

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一方企圖買通尉遲敬德,結果可想而知,尉遲敬德是秦王府的骨幹大將,也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者和參與者之一,沒有他李世民早死在李元吉手上了,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被輕易收買。

同樣,李世民一方也去收買李建成的人,他們選擇的是負責守城門的常何。常何職位十分重要,控制了玄武門,就控制了主動權,但常何地位卑微,這樣的人很容易在利誘之下就叛變了,所以李世民能夠取得成功。常何果然在後來玄武門兵變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李世民登基後,撫民以靜,倡導「治世之爭」大辯論,把統治階層與老百姓的關係比喻為「舟和水」的關係,指出「水能載舟,亦能履舟」,能有這樣的認識,即使建成在世,也不會超過吧。此外,李世民開疆拓土,成功處理民族關係,打通向西貿易,打造了嶄新的大唐氣象。後世之君比他能幹和突出的確實不多。


謝邀。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所以沒辦法按此推論。但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李建成也屢立戰功,身邊的能人志士也不少,而且唐朝已建國一段時間,李氏的整體統治也比較穩固,如果李建成登基,不敢說會不會出現盛世,但應不至於成為胡亥,楊廣那樣的短暫皇帝,相信也會有自己的一番作為。


估計應該規模還要大,持久性還要高。原因:

一、其是長子,倫理條件下,兄弟們之間地矛盾較少。

二、同樣具備對北方民族地關聯,這一點,和太宗相同。也就擁有了對北方民族地影響力。

三、善待兄弟。

1、長兄未想過謀害兄弟,這樣就不會出現兄弟相殘、父子相殘地慘劇以及一代代皇族地持續發酵。這種衝突使王朝不斷波折,不斷內耗,最終使王朝走向衰落滅亡。

2、利用兄弟才能。這一點這位大哥認真做了。否則,太宗不會在打天下時創造那麼多功業。因為大哥是世子,擁有軍事指揮替換權或者阻撓特權。實際上,他沒怎麼去做。——這點請不要被歷史說法所矇蔽。否則絕對太宗無那麼多軍事功績

四、水平相當。這一點確保了王朝資源被有效利用。而由於無殺兄弟原罪,王朝政治資源利用率將大幅提升,也就是說,太宗地功績一樣會有,且可能更高

——欲知更多見解,請持續點擊關注本人頭條號


李建成是被黑化了,其實李建成也是了不起的人,他在滅隋建唐的過程中功勞不下李世民,又有魏徵等大批人才輔佐。又沒有武則天之禍,武則天篡唐,唐朝被滅十幾年,還不包括沒明目張膽的篡唐幾十年。雖然武則天死後唐朝復闢,但元氣大傷。李淵也被弱化,其實李淵在滅隋建唐過程中功勞最大。總之,李淵,李建成都不是無能之輩,而且,統治合法,而後來唐朝發生多少次政變,父子相殘,玄武門之變起了個不好的頭。李建成可以使大唐出現盛世,而且可能更持久。


天下是李世民手下那些能臣良將打下的,所以不能坐看李建成的勢力做大。玄武門之變不過是一次不光彩的事件而已,橫豎李建成的勢力都是要除掉的,否則大唐盛世就無從談起。不同的是李世民胸襟寬大,坦誠己過,結果損害了李家威望,其後讓武則天篡了位。相比之下,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的天下,卻編造種種謊言欺瞞後世,結果是其後世子孫名正言順,威望不曾受損;國家不因皇權的質疑給人以可趁之機。


如果李建成順利繼位大唐或許不會像後世那樣在國際上那麼有影響力但是肯定也會出現盛世的,李建成軍事才能不如李世民,他繼位之後恐怕不會那麼快的收拾掉突厥,大唐和突厥之間可能就會像漢朝和匈奴之間一樣進入長期對抗的局面,這不利於大唐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李建成和李世民在政治上的才能差不多但沒有李世民看著那麼大氣所以如果李建成繼位大唐或許就沒有後來那麼的開放,大致會沿襲隋朝差不多,比宋朝開放些。總之以李建成的能力開創一個盛世是沒問題的,但要像李世民那樣開創一個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著的盛世或許略難。後世人眼中或許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峯會大打折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