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其是否為漢奸,自然是站在漢人的角度定義的,即客觀評價他對於漢族人來說,是否是罪人,為禍本民族。

結論是,他是漢奸。

作為漢人,為了自身利益,投靠外族,反過來充當屠殺同族同胞的急先鋒,這樣的人,史書上怎樣都不會有好的評價。

忠臣不事二主,更何況事關民族大義。他既然甘心做馬前卒,劊子手,就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想堵住天下人之口,將自己的行為粉飾美化,是可笑而無恥。

更何況,就是滿清皇帝,都已經毫不客氣將他們列為貳臣。


站在漢人的立場,必然是漢奸,這個麼有任何疑問。

至於怎麼評價?

拋開滿清入關的異族身份,其實尚可喜的行為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自古以來,良禽擇木而棲,是很正常的行為。即便到了近代,戰場起義,改編的,也多的很。

算上滿清的異族身份,也不過是作為漢人,心裡挺膈應。但是如果不是漢人看歷史,大概也沒有什麼。明初朵顏三衛作為蒙古人,替明朝攻擊北元,算什麼行為?甚至滿清的前身女真人,其實一直都受到明朝的冊封,作為明朝的僱傭軍,經常對同民族的其他部落開戰,那我們如何定義他們的行為?蒙奸?女真奸?

這種定義,有什麼特別重大的意義呢?

如果說有,無非是提高自己民族的自豪感,以更好的為民族的崛起服務。

作為宣傳來說,平南王當然是漢奸,當然是千古罪人。

作為歷史來說,尚可喜如同古代許許多多的人一樣,良禽擇木而棲,不值得誇讚也不值得過多貶低。天生奇才,誰願意埋沒土堆。你不用,自有人用之。

如此而已。


作為職業軍人,投降敵國,反過來屠殺和攻擊自己的國家,肯定是漢奸了。

尚可喜是遼東難民,先是在王化貞手下當兵,後在毛文龍麾下,母親死於戰亂,父親戰死於與後金作戰。按理說,他是國恨家仇。

後來卻參與了登州之亂,再投奔後金,認賊作父,並掉轉身來屠戮自己的同胞,成為可恥的叛賣者,又可謂罪行昭著。

尚可喜是漢奸是非常清楚明白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任何的疑義。


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是毛文龍的三個義子號稱大清三順王。袁祟煥被刀割後錦寧防線一蛹即漰,大明軍心渙散。後來出現的登州之亂,大明武將紛紛降清。想想一個取得兩次大捷並立下五年平遼的誓言表明以死抗金的決心最後被割3000刀誰還敢效忠大明?

尚可喜和耿仲明孔有德送紅衣大炮投清,從三海關到嶺南一路屠城,屠殺了上千萬漢人這不是漢奸是什麼?

冰凍三尺非一曰之寒,他們對漢人燒殺屠城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毛文龍在皮島時殺燒掠奪潛移默化的結果。這完全體現了軍閥惡霸的本質。

他們屠城有史為據

第一是尚可喜,對廣東大屠城,屠殺上百萬漢人,被清立為平南王。在(廣州屠城志)裏有記載。

第二是耿仲明和耿精忠,對蘇州和福建屠城,被清立為靖南王。在(蘇州屠城和蒲城屠城志)裏有記載。

第三是孔有德,對廣西進行屠城,被清立為定南王。在(廣西的屠城日誌)裏有記載。


尚可喜不是漢奸,誰還是漢奸?尚可喜本是通夷有跡,殺良冒功毛文龍的手下,當袁崇煥死後,沒有人鎮得住毛部的一幫土匪,孔有德率先叛明,後又利誘尚可喜降清。尚可喜等三個匪類本是無名之輩,只是皇太極手段高超,以千金賣骨氣度,封了它們三個為王,做成漢奸的模範,誘惑漢人叛明投清。尚可喜降清後,禽獸本性得到了最大的釋放,瘋狂屠殺我漢族同胞,比滿人更殘暴,實乃漢奸中的霸主,還是漢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