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近年治理了不少罕见病例。

治疗罕见病甚具挑战性,全中国拥十三亿人口,罕见病例相对较多,港大深圳医院近年积极发展治疗罕见病的技术,其中成骨不全(俗称玻璃骨)的个案,医院一年可处理二百至三百宗病症,更成立「南中国成骨不全治疗中心」,未来冀可推动「大病要往深圳」医疗的方向。另外,医院儿科服务采取全预约制度,将药房、母婴室等设在同一位置,不但减少轮候时间,亦毋须家长与小朋友在医院四处走。

大深圳医院近年积极发展治疗罕见病的技术。 资料图片

港大深圳医院儿科顾问医生陈健良(见图)接受访问时表示,由于医院面积广大,院方特意在儿科门诊设置独立的药房、收费部、母婴室等,让家长毋须疲于奔命,以免与子女走失,加上儿科采取全预约机制,有助减少病人轮候时间,门诊部设约十位医生,每名病人约有十分钟的诊候时间,部分复杂病情可长约二十分钟。

港大深圳医院儿科顾问医生陈健良。

陈健良表示,内地近年不少复杂病症会到港大深圳医院求医,每年数目多达至三百至四百宗,北京、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个案,亦会前往港大深圳医院求医,有助提升医护人员技术,对医学研究甚有帮助:「有些是病人之间互相介绍,亦有教授是肿瘤科知名专家,其他医生知道他是专家,便会介绍病人过来。」

陈健良表示,内地近年不少复杂病症会到港大深圳医院求医,每年数目多达至三百至四百宗。 资料图片

院长卢宠茂认为,在内地发展罕见病治疗具有优势;「要进行医学研究,病例要够多;要进行基因研究,要有血液样本,这些都是很难过境。」他以成骨不全(俗称玻璃骨)为例,本港每年仅约有一至两宗新个案,难以让医生对病例熟悉,也只能拿着书本去学习。

院长卢宠茂认为,在内地发展罕见病治疗具有优势。 资料图片

相反,港大深圳医院一年处理玻璃骨的案例多达二百至三百宗,甚至近年成立「南中国成骨不全治疗中心」,集中治疗其他地区的玻璃骨个案,不论对教学培训、病人治疗、科研发展也有帮助。

港大深圳医院一年处理玻璃骨的案例多达二百至三百宗,近年成立「南中国成骨不全治疗中心」。 资料图片

卢宠茂认为,过去深圳提倡医疗目标「大病不出深圳」,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日后更可发展「大病要往深圳」医疗的方向,吸纳复杂病症,以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

卢宠茂认为,日后可发展「大病要往深圳」,吸纳复杂病症,以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 资料图片

另外,内地看病模式过去以医院为本,不论大小二事自行选择专科求医。港大深圳医院顾问医生陈志远表示,医院致力灌输内地市民全科的概念,提出「先全科,后专科」的模式,借此准确诊断病人的情况,未来医院更会发展社区门诊部,在医院外设立多点执业,冀可改善全市的整体健康。陈志远亦提到,医院采取全预约制度,让每位病人享多达十五分钟的诊症时间,时间远高于本港门诊,认为有关做法值得香港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