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1 07.15.38.jpg

AAPM&R展会今年办在热情而又法国风采迷人的纽奥良,会场除了第一天晚上五点开始到八点,之后每天到三点就结束,有相当多的机会在令人微醺的酒精中,跟来自各个城市的医疗菁英闲谈。一杯酒,一个饼干,一场轮椅篮球赛,或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打招呼就开启了话题。
以下仅针对在美国推行远距复健服务时,需要注意的三点归纳
 
钱从哪边来: 大部分人都知道美国跟台湾健保一家独大不同,是由许多家大小不一的保险公司所组成。今天若希望患者使用该项服务,必须要要有保险码,并有保险公司愿意给付该品项,对于医院医师乃至患者,才有机会使用,而这是最实际的问题。若要自费,除非打出一条更漂亮的商业模式,但重新打造医疗金流渠道这是本身就是个新题目,不再远距复健能施力的范畴内。
 
法规: 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销售医疗器材,不意外(意外的是有机会再聊)都需要通过法规。目前远距复健产品仍不脱医材法规精神,以及危害的可能性以及功能的宣称性来看,属于FDA Class II的产品,但是否有折衷的办法?当然有...但最终都还是要回归法规管理。
 
产品通路: 意指产品该怎么接触到终端病人,并且让他们付费。目前仍从我们在台湾熟悉的战法,B2B2C-贩售到医院,再由医院推荐给离院病人使用,双方抽佣。从inpatient使用,再变成忠诚的outpatient。从展会接触的客户来看,有护士,专门做outpatient有大型连锁医院的负责人,对于这样的服务都感到迫切的需求,也验证了今年行销通路的布局正确性。 至于直接对病人,病人可以直接向龙骨王订购,其余的线上医疗咨询服务再与合约医院合作,”可能”也是个战法,目前仅能多方尝试。但打终端市场必须需要有更多的资源,现阶段不再我们能力范畴内。
 
美国现况: 远距复健在美国的需求性更强大,美国不向台湾,医院诊所比7/11还多,四处都能复健。这边地超广,医院跟住处之间的距离是以开车时间几个小时来计算,远非在地小人稠医疗资源过度丰富的台湾能够想像。第二,医疗成本过高。 目前的确有远距复健的存在,但仅仅是使用webcam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节省了双方交通时间,但专业的临床人员的时间还是没有省却。成本仍然高居不下。 可以看到的是,在保险给付的编码中,关于远距医疗的核可给付项目越来越多,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始文章(连结)
相关文章